現在一個家庭往往隻有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個人都圍繞着他轉,生怕一個疏忽,讓寶寶不能得到最妥善的照顧。那麼怎麼樣的嬰兒才算是健康的呢?一般來說,健康的嬰兒是這麼定義的,醒來的時候情緒好,很高興,皮膚有彈性,活潑好動;晚上睡得熟,食欲、大便正常,發育正常,皮膚濕潤有光澤。如果每個嬰兒都能這樣,一家人肯定都很開心了,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一定要學一點嬰兒家庭護理知識,讓寶寶健康成長,媽媽也放心。
嬰兒家庭護理知識之皮膚
新生兒皮膚嬌嫩,角質層很薄,一旦被粗糙的尿布、衣服擦破,細菌侵入,容易造成化膿性炎症。對新生兒皮膚的護理,應勤洗澡、清潔皮膚,用柔軟的布做尿布和衣服;每次大便後清洗臀部;洗尿布應将肥皂液沖淨,在陽光下曬幹;皮膚褶皺處要經常保持幹燥。萬一皮膚破損,應及時消毒處理。
嬰兒家庭護理知識之臍帶
在臍帶未脫落或創面未愈合前,臍部是細菌容易侵入的主要門戶之一,應特别注意清潔與護理。可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勤換尿布和内衣,避免大小便污染臍部。臍帶應于生後3-7天脫落,臍帶脫落後,臍部創面有些發紅濕潤,這是正常現象,用75%的酒精消毒後,再塗少許1%的龍膽紫保持幹燥,幾天後,創面就能愈合。如果将爽身粉等異物撒在臍周,很容易引起感染,一定要避免這種做法。如果發現嬰兒臍部變腫發紅或流出膿性液體等異常情況,應盡快找醫生。
嬰兒家庭護理知識之出牙
大多數孩子出牙時無明顯異常表現。但有些孩子可出現煩躁、喜歡流口水、咬東西。有的可出現輕微腹瀉甚至低熱,令家長們擔憂。其實,上述種種表現都是出牙時的正常現象,不必擔心。乳牙初萌時刺激到三叉神經末梢,使唾液腺分泌過多的唾液,而嬰兒又不會及時吞咽過多的唾液,故這種流口水是正常現象。出牙時,牙龈受到刺激而産生不适感,故寶寶在吃奶時會咬媽媽的乳頭,有時吃手來消除不适。此時父母不必擔心,可适當給寶寶吃些硬食,如磨牙餅幹、面包幹之類以助其減輕不适感。
嬰兒家庭護理知識之喂藥
首先查對劑量和藥名,如果是水劑要搖勻再喂。不要把藥放在奶裡或抹在奶頭上喂孩子吃,既影響藥物吸收又影響孩子食欲。如果是片劑,先研成細面,放入勺中,加少許水、少許白糖,調成稀糊狀,家長斜抱或讓孩子仰卧,頭稍歪向一側、固定,用手捏住下巴,然後将小勺緊貼孩子口角輕輕灌入,等孩子咽下再抽出小勺放開下巴,喂完藥再喂些水沖淡藥味。
魚肝油可直接滴入口中,用溫開水送下。注意:小兒吸氣時或哭鬧時不要喂藥,以免嗆入氣管。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對各種營養物質需要較多,而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在日常養育時應特别注意。
嬰兒家庭護理知識之洗澡
洗澡是清潔新生兒皮膚最有效的方法。洗澡時還可以順便檢查孩子全身皮膚有無損傷和異常的地方,并能起到促進身體發育和血液循環的作用。那麼,應該怎樣給寶寶洗澡呢?洗澡以前要注意查看嬰兒健康狀況,當嬰兒有發燒、情緒不穩、咳嗽異常時,應暫停洗澡,嚴重者應到醫院診治。洗澡的必備物品:浴盆、熱水壺、洗臉盆、紗布、浴巾、毛巾、棉花棒、嬰兒皂、爽身粉、溫度計。
給嬰兒洗澡的步驟
洗澡時,室溫要比平時高5~8cI,如果室溫無法達到标準,亦應有陽光由外射入。
一、洗澡以前,先把換穿的衣服及尿布布置于床上或棉被,若天氣太冷,須用熱水袋将衣物加溫。
二、浴盆内倒入39~40cC左右的溫水,家長也可以用肘部試試水溫是否合适。在加熱水時,應先抱起嬰兒,待加溫調勻後再放入。
三、新生兒臍帶未脫落以前,不要泡在盆裡洗澡。先洗上半身,然後洗下半身,避免臍部被污染。臍帶脫落以後,可以泡在盆裡洗澡。
四、下水前,先用浴巾将嬰兒全身包裹好,露出頭部,然後慢慢放入溫水中,以免嬰兒因脫掉衣服,浸入水中而感到驚恐不安。
五、清洗時,左手托住新生兒的頭頸部,拇指和中指分别從孩子耳廓後方向前壓緊,堵住耳孔,以防進水。然後右手洗孩子頭部,依次從頭到足。每洗一處,可将包裹的浴巾打開一些。先在手上擦上肥皂,再抹洗到嬰兒身上。擦完肥皂,用清水洗滌後,再裹上浴巾。正面洗淨以後,右手托住嬰兒腋下,讓孩子俯卧在大人右前臂上,大人可以抽出左手洗孩子的背部和臀部,洗澡的動作盡量輕柔迅速。
六、洗完澡,再用幹毛巾包住身體,放在床上,不可用力揩擦,從頭到腳把水吸幹,然後再将嬰兒置于備好的衣物上,将爽身粉倒在大人手裡,再塗抹在嬰兒臀部及腋下,最後将衣服穿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