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食療已經成為現在養生保健的課程,要讓你的食物變成藥物。但是藥食2用,你知道如何辨别自己體制合理食用嗎?
藥食兩用 需辨體質
據說,西方醫學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有個理想——“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而不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觀點與古老東方的中醫學不謀而合。中醫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他的理想,因為,許多中藥都具有藥食兩用的特點。
中藥的來源十分廣泛,多以草本植物為主,也有少量礦物藥(如石膏、芒硝等)和動物藥(如蟬衣、地龍等)。但不論是哪種藥物,也不論是用于治病還是藥補,使用的時候都同樣要遵從中醫治病的原則——辨證論治。即便是藥食兩用,也要辨體施食。
所謂辨體施食,即是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食物。我們知道,中醫辨證論治的體系非常龐雜,作為普通人掌握起來比較難,也沒有必要。但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适的食物,卻是容易辦到的。
這是因為人的體質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把握,也相對比較固定,花一點時間就可以給自己的體質做一個大緻的判斷,實在不行,到中醫院的治未病中心做一個體質測評即可解決。那麼,人的體質有哪幾種呢?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制定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标準,将中醫體質分為9種基本類型,即平和質(A型)、氣虛質(B型)、陽虛質(C型)、陰虛質(D型)、痰濕質(E型)、濕熱質(F型)、血淤質(G型)、氣郁質(H型)、特禀質(I型)。
如果覺得9種體質太多,不好掌握,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簡單地分為寒性體質、熱性體質以及平和體質。下面就為您介紹一下,這三種體質的人如何辨别,他們分别适合哪些食物
◎寒性體質,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平時和别人相比更為怕冷喜暖,其他的判斷标準還可以包括舌淡苔白、四肢冰涼、小便清長等。比如有的人大熱天也要洗很熱的熱水澡,基本可判斷屬于寒性體質。
寒性體質的人适宜的飲食和藥物是熱性的、辛辣的,忌冷飲、冷食,甚至大量喝水也是不明智的。寒性體質可以用的藥食兩用中藥包括幹姜、肉桂、附子、陳皮等。生姜曬幹後即為幹姜,幹姜是溫補脾胃、散其寒邪的幹将,時常服一點姜糖水有益于體質的改善;肉桂是我們日常炖肉時常用的桂皮,對腰冷疼痛、小便清長的症狀最好,因為肉桂擅長溫補腎氣;附子為熱藥之最,是有一定毒性的,用時要謹慎,非大寒之征不用;陳皮即幹燥橘子皮,相對來說熱性不太強,屬于辛燥溫性一類,有痰濕的寒性體質尤其适用(編者注:廣州中醫藥大學着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特别推崇陳皮,他甚至有“北人參、南陳皮”之說)。
◎熱性體質,簡單說就是怕熱的體質,可有舌紅苔少、盜汗、性情急躁易怒等特點。
熱性體質的人宜服用寒性的食物和藥物,宜食涼性水果、牛奶,忌辛辣、羊肉。熱性體質的人可以用的藥食兩用中藥包括黃連、薄荷、麥冬、丹參、木耳、黑芝麻等。黃連擅長清心火和清胃腸熱,夏季症狀明顯時,可代茶飲;薄荷因其清香涼爽宜人,常被制成各種食品,熱性體質的人可常服用;對于那些熱而傷津的情況,如有明顯口渴、咽幹、大便幹燥、幹咳,麥冬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平和體質或者是偏性體質得到糾正的人,陰陽氣血調和,體态适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征。常表現為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平和體質的人可以食用平性食物和藥物,比如山藥、甘草。山藥可平補脾腎之氣陰;甘草有調和作用,也可以去除其他藥物一些難聞的氣味,讓湯的味道變得甘美一些。
總結:大家要知道不同體制的人,吃藥膳也是有區别的。要知道自己的體制是什麼樣的,合理食用藥膳。(文章原載于《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刊期:2012.06,作者:高峰,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