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薩頂頂又一次受到關注。但和前幾次不同,這一回,是身陷假唱風波。在“2016星光璀璨元宵節晚會”上,薩頂頂的聲音已出,卻拿反了話筒。調轉話筒之際,歌聲并未間斷,連薩頂頂自己也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面對如潮的質疑和調侃,譬如“話筒拿反也能唱的超能力”“180度旋轉假唱”,薩頂頂也隻好半帶自嘲地在自己的微博中回應:“别罵了!下次演的更精細些,大家消消氣”———若論尴尬,一時無兩。
更尴尬的是,薩頂頂并非實力不濟。2001年出道至今,她素來以民族特色和空靈歌聲享譽歌壇,2008年還曾榮膺BBC世界音樂大獎。在格萊美的舞台上,她也是首位獲邀的内地歌手。
此番假唱風波,自然不是實力欠奉。若是借此批評歌手的職業道德,固然是有的放矢,同樣未見全豹。說到底,回顧不暇、屢禁不止的假唱,早已是國内晚會的通病,也有其特有的流變。某種程度上,假唱不止于技藝和道德,而是一種以“完美”為名的共謀。
其來有自的假唱,不乏可以理解的初衷。在一些“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甚至锱铢必較的場合,由于歌手水平的良莠不齊,聲音狀況的變幻莫測,最保險的手段,便是悉數假唱。
上世紀80年代後半段,港台流行歌手登陸内地重要晚會,通常都會錄制備播帶。加上鏡頭和剪輯,一旦直播出錯,備播帶能夠随時替換。
而在此後的沿革中,“假唱”作為不正确,或者非體面的演唱方式,幾乎是公認的判斷。也是為此,時常能見到真唱的回潮。譬如2000年前後的幾場春晚,不乏大牌明星真唱的例子。更重要的是,真唱通常是有選擇的。譬如,唱民歌以真唱為主,唱流行以假唱為主。晚會導演的判斷是,流行歌手的唱功較差,而港台一線明星尤甚,因此,對口型的專業戶,多出現于高人氣的明星身上。
有一段時間,關于真唱的定義,還有靈活的诠釋空間。有導演曾表示,隻要是真人唱的,哪怕是提前錄音,都算作真唱。唯有代唱,才算是假唱。
很難想象,這種近乎荒謬的論調,在當年竟然不乏擁趸。以此為基礎,此後多年的大型晚會中,幾乎是提前錄制、現場對口型包打天下。其中一些晚會,甚至成為部分歌手職業生涯中僅有的假唱經曆。
當然,也有堅持真唱的歌手,或者因為能力所限,或者因為身體不佳,留下了不少“車禍現場”的版本。殷鑒不遠,後來者自然更謹小慎微。如是者數,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假唱”,哪怕不是行業通例,至少也是一些特定場合的“标配”。
從絕對意義上說,假唱當然是錯誤的。但在某些相對的場合,又不乏存在理由。兩者相互攪擾,進而纏成死結。
至于索解之道,或許也有。最主要的,是區分商業演出和非商業演出。商演不假唱,是底線,是對每一位掏出真金白銀的觀衆負責。而非商業性質的演出,尤其晚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不妨抛棄一些對圓滿的執念。畢竟,沙裡淘金,揀選出更多優秀歌手,反過來也證明了晚會本身的含金量。
如果唱歌算是藝術,情動于中應當是前提。哪怕不空泛地談論道德,也不用理想主義的眼光要求“為藝術而藝術”,盡可能的真實,多少是件好事。
本報記者傅盛裕
更多閱讀:
西藏藏民“糌粑大戰”鬧新年
男生列隊送花:泰國前女總理英拉年輕時有多美?
集體絞刑:二戰後蘇聯如何處理德國戰犯
村上春樹:日式戀愛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