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鞋王”的百麗倦了。7月17日,百麗國際CEO盛百椒表示,有關私有化方案已通過,原百麗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預計在本月27日撤銷港股上市地位。至于是否回歸A股尚不明朗。最高峰時,百麗市值曾接近1500億港币,為港股零售相關上市企業的翹楚。從2007年上市到2017年退市,恰好十年。
一代鞋王為何會退出資本市場?專家分析産品及營銷方式陳舊是關鍵問題。事實上,除了百麗鞋類業務,另一個鞋類巨頭達芙妮的業績也不理想,傳統鞋業如何突圍,專家指出要與電商、互聯網融合。
靠着“香港品牌、内地生産”優勢,大規模進入内地鋪貨的百麗,在國産女鞋的黃金時代,是國内零售行業的巨無霸企業。因為近年來的業績不振,不得不委身賤賣。百麗經曆的風雨可以說是中國零售行業的縮影。
百貨商場一樓的女鞋專櫃,是百麗的起點。百麗最初做的是女鞋品牌代理,是時尚品牌Bata、CAT、Clarks、美國都市休閑品牌Dockers、Levis以及運動品牌Nike等在華的主要代理商。對品牌認識積累多年後,百麗開始大力收購品牌并開始自創品牌,形成了超級品牌矩陣,旗下擁有百麗、思加圖、真美詩、天美意、他她等多個主打時尚真皮女鞋的品牌,牢牢占據百貨商場一樓的絕大多數地盤,在内地開始長時間的壟斷式經營。無論是白領麗人還是在校學生,鞋櫃中大多有一雙“百麗鞋”。
然而,市場風向變了,消費者的喜好也不一樣了,年輕、平價、設計多變的快時尚成了關鍵。堅持品質和高定價、主攻百貨商場的百麗在購物中心快時尚品牌和線上電商女鞋面前敗下陣來。
從2013年開始,百麗曾引以為傲的鞋類業務開始給集團拖後腿,傳出同店銷售下滑等問題。事實上,不僅老大百麗,整個女鞋行業都陷入危機,由于設計同質化、物流鍊條過長、運營成本太高,百麗、星期六、哈森等多個鞋類品牌同店銷售持續下滑并出現關店現象。從去年開始,百麗出現關店潮,平均每天關店3家。
在2010~2012年期間,也就是危機明顯爆發的前夕,百麗幾乎都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開店,兩年之内店鋪數就從8312超過了1.2萬。在2011年的一段時間,百麗平均每天都會新開2~3家店鋪。到2011年時,百麗的營收達到了289億,淨利達到了42億,壟斷意味着定價權,到2011/2012财年止,百麗的毛利率一路走高至57.2%。
事實上,除了百麗鞋類業務,另一個鞋類巨頭達芙妮的業績也不理想,其2016年報顯示,達芙妮當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2.4%。其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同店銷售是負增長,下滑11.3%,銷售點數目也減少了124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