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被蜱蟲叮咬的高發期,家住江北區珠江太陽城的市民唐女士險些中招。“我出門遛狗,回到家給小狗洗澡時發現一隻蜱蟲附着在小狗的腿上。”經寵物醫院專業處理後,唐女士感到一絲後怕:“這次遭殃的是小狗,如果是家裡小孩被咬,後果恐怕更嚴重。”
唐女士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上周的一個晚上,她帶小狗出門遛彎,回家後女兒給小狗洗澡時發現腿上有一隻蟲子,怎麼扯也扯不下來,“蟲子的口器嵌在小狗的腿上,我們不敢用蠻力,隻能送到寵物醫院處理。”在醫院,寵物醫生告訴唐女士,小狗是被蜱蟲叮咬了,蜱蟲會吸食動物血液,越是硬扯就咬得越緊。經過醫生處理,小狗現在已經安然無恙。
△ 從小狗腿上取下來的蜱蟲。 受訪者供圖
警惕:蜱吸血過程會傳播多種病原
蜱,屬于蛛型綱蜱螨亞綱,是廣泛分布的吸血節肢動物。據重慶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監測,近期市内多地出現蜱。
成蜱多寄生于大型家畜或野生動物,幼蟲及若蟲則多寄生于小型哺乳動物。人或動物經過時會攀爬到身上,主要附着在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柔軟部位。蜱在吸食脊椎動物血液的過程中,會傳播多種病原,引發各種嚴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有“緻命蜱”之稱,市民應高度警戒。
△ 蜱蟲。 網絡資料圖
與蚊子不同,蜱叮上人以後不易更換地方連吸數天,吸血量高,吸血後體型增長幾十倍,如亞洲璃眼蜱每隻雌蜱要吸食8.9ml血液。在蜱類種群的高發期,寄主動物可能由于過度失血而死亡。
目前所知蜱類通過叮咬可傳播至少217種感染性微生物(包括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細菌、原生動物等)、寄生蟲以及蜱癱毒素,是目前所有醫學媒介生物中傳播病原種類最多、涉及範圍最廣的一類媒介生物。大家所熟知的萊姆病、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蜱傳斑疹傷寒等均是蜱傳疾病。
防控:避免在草地樹林長時間坐卧
防止蜱傳播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成為蜱蟲的宿主,市民該怎麼做?
重慶市疾控中心提醒,避免在草地樹林長時間坐卧,盡量在步道行走,野外遊玩做好個人防護。若被蜱蟲咬傷,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不要用火或者其他東西刺激它。因為蜱的口器非常特别,處理不當,很可能會把它的口器留在皮膚裡,造成潛在的危害。
最好及時趕往醫院,由醫生用專業的工具處理後消毒。如果不能及時趕到醫院,建議用尖頭小鑷子輕輕地一點一點緩慢地把蜱蟲取出來,穩定、壓力均勻地向上提拉,扭轉或猛拉蜱可能會導緻蜱的口器殘留在皮膚中。
拔出蜱後,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傷口和手。拔下來的蜱不要扔掉或破壞,可以留給醫生鑒定檢查。如果自行清除蜱後數周内開始出現皮疹或發熱症狀,請及時就醫,向醫生詳細闡述遭到蜱叮咬的時間、部位以及最有可能粘附上蜱的地點。
上遊新聞記者 陳骅 文/圖
上遊新聞報料熱線、渠道:966966、上遊新聞APP報料。新鮮事、感人事、不平事,歡迎告訴上遊新聞。新聞線索一經采用,酌情獎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