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最近流傳着兒童變蒸,不發燒就長不大。這樣的傳言你當真嗎?兒童發熱如何區分2種發熱?
不發燒發熱的兒童 就長不大嗎
蘇女士的女兒甜甜是順産,出生後一切正常,非常可愛。可三個月大時,甜甜突然發熱了,“呼哧呼哧”地喘氣,蘇女士夫婦倆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難受,趕緊抱着甜甜去醫院,一針把熱退下來了,結果沒兩天甜甜又起了一身疹子。這時,蘇女士的婆婆從鄉下趕來城裡看孩子,說甜甜這是要長心眼了,熱一陣兒沒事,看不看醫生都行。蘇女士覺得婆婆的話不可信,但醫院的退燒方法效果又不佳,可怎麼辦?
中醫變蒸有說法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燒不一定都是病理性反應,因為還存在着一種生理性的發熱反應。上面這個病例,就是因為醫生分不清兩種發熱,盲目用藥造成的。
隋唐時期醫家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談到一個很重要的學術觀點——“變蒸”。什麼叫變蒸?“小兒變蒸者,以長血氣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成長變化當中的發熱。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有320天變蒸完成的,有576天變蒸完成的,不盡相同。
民間也有小孩發一次燒就是長一次見識(智力發育)的說法。其實,不單是長腦子,還長個兒,正所謂不發燒長不大。臨床上很多孩子,變蒸發燒後确實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前兩天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發完燒後就會叫了。
“變蒸”這一說法,在今天的醫學界仍有很大的争議,有的醫生認為,隻要發熱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認有生理性的發熱。也有人認為,變蒸的不安、出汗等與佝偻病早期出現的一些症狀很相似,可能是輕度的維生素D缺乏症。但不少中醫師以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古人“變蒸”的說法确實是有道理的。
他們認為,“變蒸”是嬰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精神、形體出現階段性代謝旺盛的生理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發熱,對孩子的身體并沒有害處,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
如何區分兩種發熱
抛開對“變蒸”的争議,可以肯定地說,小兒發熱不宜急于用藥物退燒。區分不同的發熱并采取合理的退燒措施,有利于小兒的健康發育。
生理性發熱 一是孩子發熱後(以低燒為主,偶爾出現高燒),給他玩具還能抓能玩,能咿呀學語,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發涼、屁股發涼;三是上唇内側出現“變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
[處置]孩子“變蒸”時,最好用毛巾浸溫水擰幹後,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後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降溫;在飲食上讓孩子吃得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媽媽的飲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時要随時觀察孩子的發熱程度,注意給他補充水分。一般情況下,體溫逐漸會降下來。
病理性發熱 如果孩子發燒的時候沒有精神,昏昏欲睡,摸耳朵發熱,手腳冰涼,多屬于病理性發熱。
[處置] 除了傳染性疾病外,嬰兒病理性發熱的原因多見于風寒,其次是食積。對于後兩者,很多有經驗的老前輩提出了一個治療方法,叫“母嬰同治”。即對于正在吃母乳的嬰兒,讓媽媽吃一些清熱解毒的藥,再通過乳汁傳導給孩子進行治療,效果明顯,且副作用小。
總結:對于孩子發熱,家長們不必過分擔心和困擾。去醫院進行正确的治療便可痊愈。(文章原載于《家庭醫學》,刊期:2012.06,作者:樊仁秀,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