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尤其在季節交替天氣多變的時候最容易得感冒,所以知道一些基本常識我們才可以避免感冒的發生,那麼腸炎性感冒我們應該怎麼去防治呢?
有以下幾種:
一、先吐後拉,糞便帶有酸味,合并輕度發燒者:應是輪狀病毒惹的禍(偶爾合并輕微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二、眼睛不适、發高燒、急性頭痛、腹瀉、惡心者:應是腸型腺病毒在作怪。
三、喉痛如刀割、口水難咽、頭暈、發燒合并腹痛與腹瀉者:應屬腸病毒感染。
四、糞便帶血、腹脹嘔吐合并高燒者:應為沙門氏杆菌,此乃急症,須立即送醫。
四、若未斷奶的嬰兒患了腸胃型感冒,出現腹瀉症狀時,一般可将原來的奶粉稀釋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或使用止瀉奶粉(可不用稀釋,已将乳糖去除),且停止一切副食品。另外,喂食米湯或以其沖奶,亦可改善腸胃症狀,再視病童的排便情況,慢慢将牛奶濃度調濃。但是,若嘔吐及腹瀉嚴重時,嬰幼兒容易有脫水現象,須就醫治療。
如何防治胃腸型感冒?
胃腸型感冒患者的上呼吸道症狀相對比較輕,而以胃口差、上腹不适、反酸、燒心、以緻惡心、嘔吐為主,同時常常伴有腹痛、腹瀉,大便以水樣瀉為主,不含膿血。
對于胃腸型感冒病人的治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發病後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的化驗,以排除由其它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二)要注意病人的飲食調理,應少量多餐地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油膩和帶有刺激性的食物;
(三)要注意補充水分,由于患者多次腹瀉,體内會丢失較多的水分和“電解質”,為此要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水,最好喝些少油膩帶鹹味的菜湯;
(四)盡量減少口服各種消炎、止痛、退燒藥物,減少對胃腸道刺激,如體溫超過38.5度以上,可到醫院注射柴胡、安痛定或物理降溫;
(五)必要時,給予靜脈補充液體和營養物質,特别是兒童和老年患者須及早采取措施。
胃腸型感冒總的病程大約經過7-10天,便會逐漸恢複,如果上述症狀持續存在,或進一步惡化,則需考慮合并有其它疾患的可能,須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切莫誤失良機。但該病痊愈後,患者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表現食欲不振、乏力、腹部不适,因而有一個需要飲食調理和胃腸道功能重新恢複的階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