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塔、馬爾姆、羅格、拉斯克......單聽名字,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哪部外國電影裡的人名或者地名。
但其實,它們是宜家一把椅子、一個櫃子或者一盞台燈的名字。
這種中國人看來不知所雲的奇怪名字,宜家有9000多個,未來還會更多。
面對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可能還沒等到挑選出自己心儀的商品,顧客就已經被繞暈了。
名字的古怪程度甚至會讓人想問:“宜家給家具起這種奇怪的名字,就是為了繞暈我好讓我多買點嗎?”
宜家家具的名字到底有多怪
宜家店面銷售的産品大約有9500種。另外,它每年還會推出2000種新産品[1]。
雖然宜家的産品數量如此龐大,但大到一張叫漢尼斯的床,小到一個叫弗隆夫特的勺子,無一例外都有專屬于自己的名字。
隻要你走進宜家商場或者打開宜家的官網,就有可能被家具各種奇怪的名字繞暈。不信的話,讓我們随便挑幾個名字看看:
宜家的抽屜叫做馬爾姆,給孩子坐的兒童椅子叫做瑪莫特。
宜家取名字的藝術,就連在春晚上把“麻”叫雙人床,再多幾個木就叫“炕”的相聲藝術家也要自愧不如——雙人沙發床叫利胡特,三人沙發床就變成了格羅恩裡德。
宜家Kivik沙發。除了利胡特和格羅恩裡德之外,宜家還有叫奇維的沙發系列 / 圖蟲創意
看得出來,這些名字毫無規律可言,幾乎就是幾個漢字的排列組合。
更加離譜的是,有些名字還特别長、特别拗口。一個以心懷他人為設計理念的家具系列從名字來看卻并不人性化,因為它長達六個字,叫做沃姆安克薩姆。
面對宜家這些古怪的名字,中國人被弄得迷糊太正常不過了。而即使是國外很多論壇的人,在宜家産品名面前,也是一臉問号。
國外版知乎上時不時就有好奇網友忍不住提問:“為什麼宜家一直給它的産品起這麼奇怪的名字?”“宜家是怎麼給它的産品想出這種名字的?”
宜家産品名字不僅讓中國人困惑,外國人在看到艾格特這樣的名字時也可能不知所雲 / 圖蟲創意
還有人甚至調侃,他經常逛宜家的原因是,這些名字能夠讓自己在給新歌取名的時候靈感爆棚。
宜家自己也承認,這些産品的名字即使是對于瑞典人來說也會顯得奇怪,更不用說其他國家的顧客看到這些名字時候的心情了[2]。
給家具起瑞典名字,
是宜家的傳統
雖然讀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每一個名字在瑞典語中都有具體的含義。
比如,隻要你把沙發床利胡特(LIDHULT)和格羅恩裡德(GRÖNLID)這兩個名字輸到谷歌地圖上就會發現,原來它們倆都是瑞典的城市。
而瑪莫特(MAMMUT)在瑞典語中的意思是猛犸象,怪不得這個椅子的四條腿很像猛犸象粗壯的四肢。
事實上,針對不同的家具類型,宜家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命名規則賦予它們特定的名字。
河南鄭州宜家室内場景。宜家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但都是按照自己的命名規則來取名字的 / 圖蟲創意
宜家似乎有意讓你根據自己的職業來挑選适合的書架,所以書架用職業來命名——埃克佩蒂(EXPEDIT)的意思是商店推銷員,瑞吉索(REGISSÖR)的意思是導演。
其他産品起名字的規則也很形象。
浴室産品用的是斯堪的納維亞的湖泊、河流和海灣的名字[3]。室外家具采用斯堪的納維亞島嶼的名字,讓人感覺走出家門就能立刻開啟度假模式[4]。
宜家給家具起名字還會考慮到性别因素。
桌椅會擁有一個瑞典男孩的名字,比如辦公椅馬庫斯(MARKUS)、扶手椅維伯(VEDBO)。布料、窗簾的名字就帶有更多的女性色彩,安娜卡薩(ANNAKAJSA)、茜利亞(HILJA)很明顯就是女孩的名字。
宜家家居樣闆間。宜家每一件家具的名字都有特定的含義,了解它們也是一次瑞典文化之旅 / 圖蟲創意
很巧的是,宜家這些男孩女孩的名字還是瑞典使用頻次很高的名字。有的瑞典人就是因為宜家用了這些名字,所以給孩子起名時會特意避開它們。
這要是放到中國,有一天你家旁邊的商場突然開始模仿宜家,賣的床叫“張偉”,衛浴叫“北戴河”,你恐怕也會立馬覺得土得掉渣。
那麼,宜家為什麼要給家具起這樣的名字呢?
這就得說回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了。坎普拉德有閱讀障礙,很難記住數字,所以他沒有用數字來給他的産品編号,而是給每一件家具取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瑞典名字。
這個傳統一直被保留了下來,後來還成立了專門的命名小組。
這個小組的工作人員每年查遍各種地圖、字典和網站,給新品找到可以用的名字。
這些名字得在4到12個字母之間,最好含有瑞典語中特色的Å、Ä或者Ö這三個字母。當然,最重要的是,它得是個寓意美好的詞[2]。
宜家命名小組偏愛帶有瑞典語特色字母的單詞 / 圖蟲創意
不過,脫離瑞典這個語境,這些詞還是可能産生很多歧義,在中國就肯定不能把RÅSHULT翻譯成“拉希”。
值得一提的是,宜家的這個命名小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段子手。
他們把酒架叫做胡騰,形容的是酒精從瓶中噴湧而出的狀态,讓人一看到就能浮現出聚會狂歡的畫面。
鏡子富拉克的意思是厚顔無恥,讓不明真相的顧客在照鏡子的時候總是被暗暗嘲諷。
洗臉池櫃古德莫則正如你所料,意思就是早上好。
宜家為什麼要搞特殊,
堅決不改名
按理說,一個跨國企業在進入國外市場時,通常都會采用本土化的策略。比如命名上更中國一些,寶馬、奔馳和豐田就迎合了中國顧客對于商标的理解。
宜家也推行過一些本土化的措施。
比如,宜家曾在它的英文網站上發起“購物治療法”營銷,把100多個産品的名字改成了段子[5]。
而在宜家進入中國台灣市場25周年時,它給邊桌拉克(LACK)和編織袋弗拉塔(FRAKTA)都取了一個本地名字,分别叫“樂和”和“福台”[6]。
位于蘇州的宜家商場。宜家編織袋被挂在收銀台顯眼處,而它在中國台灣已經改名為“福台” / 圖蟲創意
但是,宜家的這些本土化措施針對的隻是少數産品。
退一步講,即使是音譯,也會在其中添加一些中國文化的元素。但是,除了“宜家”這個譯名,宜家的所有産品都采用了簡單粗暴的直譯。
那麼,宜家為什麼要如此标新立異,堅持将産品的瑞典名使用在全世界的宜家商場中呢?
這首先得考慮到宜家龐大的商品體系和幾乎一年一變的更新換代速度。可以想象,要是給每一個商品都取一個好聽的翻譯名,宜家的工作人員恐怕得翻遍《中華字典》了。
另外,宜家采用一體化的品牌模式,堅持全權掌控從産品設計到賣場銷售的全流程,從而使得品牌無論發展到哪個角落都不會走樣[7]。
這樣做能夠讓顧客一到宜家就産生出親切、熟悉的感覺,而宜家也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行業标杆。
也正是因為這些全球通用的名字,宜家能夠直接用它們來當産品的編号,而不是改來改去,給産品周轉、庫存登記徒增煩惱。
不過,專門研究宜家的瑞典學者認為宜家這樣做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代表民族特色的符号甚至是别人眼中的刻闆印象都越來越重要[8],這往往更有助于品牌的推廣。
宜家的經營策略就是打造自己的瑞典化特色。
它的商标在1984年由紅白兩色改成了和瑞典國旗相同的藍黃兩色,曾經使用的非斯堪的納維亞語的名字也都被廢除。另外,它還在全球範圍内售賣瑞典的特色食物[9]。
搭配土豆泥和醬汁的宜家牛肉丸,宜家的瑞典化戰略還體現在它特色的瑞典餐食上 / 圖蟲創意
事實證明,雖然名字奇怪,但宜家的産品一直都賣得很好。宜家2022财年的銷售額高達446億歐元,這個數字比上一年增長了6.5%[10]。
不管名字再怎麼奇怪,消費者總是願意為宜家的設計、價格甚至是商場設計心甘情願地奉上自己的腰包。
創作不易,覺得好的朋友,幫忙點下贊哦,感謝您的舉手之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