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位剛剛喜歡喝茶的小姐姐問了我一系列問題,她問我這麼多茶葉都是怎麼命名的?為什麼有那麼多大紅袍?那麼多鐵觀音?為什麼有的茶的名字叫的很奇怪?普洱是茶的名字還是樹的名字?
這麼多問題問的我一下也有點懵,看的出來她是用心喝茶了,沖這份熱情和走心我今天也認真捋一捊,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茶葉的命名,首先要講講茶樹,目前的書籍資料中記載,茶樹最早出現在雲南、廣西、貴州一帶,是樹高20米的大葉種茶樹。後來随着流水、風吹、禽獸銜叼等自然擴散方式就傳到了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再傳到四川、安徽、江浙一帶,再後來有了人為嫁接的技術,最遠傳到了河南和陝西。目前中國有23個省都在種茶樹,一共有367個品種的茶樹。
而當初生長在雲南的大葉種20米高的大樹,傳到江南地區因海拔、氣候、土壤、溫度、日照等不同因素,樹幹變得越來越細小和光滑,花瓣和葉片也慢慢變小,逐漸從大喬木變化成小喬木再到灌木,這便是茶樹在中國的發展曆史。
在滾滾曆史長河中,茶農們給這367種茶樹都取了名字,比如鐵觀音是一位茶農夢到觀音指點,在山裡發現一株有蘭花香味的茶樹,帶回家繁殖的很好,由此取名“鐵觀音”。
又比如大紅袍,傳說一位赴京趕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突然病倒了,遇到一位和尚從岩石的茶樹上摘了些葉子泡茶給他喝,病竟然好了。這位舉人繼續趕路最終考中狀元。狀元回到武夷山緻謝,當地人于是給這幾株茶樹取名“狀元大紅袍“。
很多茶樹的命名都有這樣的典故,因此有一部分茶葉就是以茶樹的名字命名的,樹是什麼樹,茶就是什麼茶,比如鐵觀音,水仙,肉佳,奇蘭,大紅袍,毛蟹,鐵羅漢等等。
這樣命名還是不能有效區分,必竟市場上不能隻有367種茶吧。因此一些熱門有名的,有曆史點故的産茶區都在茶的名字前面加上地名,給消費者加深印象。比如:西湖龍井(乾隆爺賜名)、洞庭碧螺春(康熙爺賜名)、太平猴魁、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等等,一看名字也知道買哪裡的最正宗。
第三種方式是根據茶葉的形狀命名,比如碎銀子,因為它是用做熟普洱剩下的邊角料再加工制作的,一粒一粒的所以起名碎銀子。再比如松針,茶如其名,像松樹針一樣。
第四種是根據茶樹生長的山頭而命名,中國著名的茶山很多,比如鳳凰山、武夷山、五指山、黃山、阿裡山,還有著名的普洱茶産區的六大茶山。這樣加上山頭名一下就了然了,比如黃山毛峰、鳳凰單枞、布朗普洱、景邁普洱等等。
普洱茶是本人最喜歡喝的,所以多說幾句,它作為明清時期的貢茶,由當地普洱府所進貢,因此得名普洱茶。雲南三大核心産茶區分布在六個山頭間,每個山頭都有各自的寨子,因此大部分普洱茶以寨子的名字命名,比如老班章茶,就是村子的名字叫老班章;冰島茶就是出自冰島老寨;曼松茶就是曼松寨的茶。再往細分,每個寨子裡都有制茶小廠或作坊,還有一些國字号或民營的大茶廠,他們會給每款茶賦予獨立的商标品牌。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命名方式,比如按照香型命名的鴨屎香,茉莉花,雲南十裡香等。但萬變不離其宗,所有茶有個最初的命名方式,就是按它的發酵程度和茶燙顔色進行命名。目前分為六種: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青茶和黑茶。
綠茶是采摘的茶青不經過發酵直接制成的茶,它的茶湯清香,不耐泡,喝的就是個鮮味。白茶和黃茶屬于輕微發酵茶,茶湯顔色淺淡,味道也很内斂。紅茶屬于後發酵茶,是我國第二大茶類,茶湯承明亮的酒紅色,有濃郁的花香和果香。青茶也叫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它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既有紅茶的濃鮮味,有綠茶的清芬香,尤其烏龍中的岩茶是近幾年的新貴。黑茶屬于全發酵茶,茶葉經過渥堆發酵變為黑色,有種歲月打磨後的沉香。
了解了這些就能大緻知道這些茶都是怎麼回事了,即便沒喝過,憑它的名字也能大概了解屬性和茶味了。但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越喝越發現自己了解得太少,越覺得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希望今日的分享對茶友們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