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網紅博主揭開非常不科學的小實驗

網紅博主揭開非常不科學的小實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5:39:27

網紅博主揭開非常不科學的小實驗?阿爾法聲波刺激海馬體,可以提高記憶力;delta聲波30秒可以快速入眠;特定頻率的聲波能提高免疫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網紅博主揭開非常不科學的小實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網紅博主揭開非常不科學的小實驗(這些網紅聲音是如假包換的僞科學)1

網紅博主揭開非常不科學的小實驗

阿爾法聲波刺激海馬體,可以提高記憶力;delta聲波30秒可以快速入眠;特定頻率的聲波能提高免疫力……

打開某短視頻軟件,許多這樣的短視頻撲面而來,視頻博主們說得煞有介事,讓人不得不信。記者親自體驗了一下,聽了視頻中播放的聲音,并無特别的感覺。在評論區,有的網友表示,聽聽特定的聲音就能健腦,這些聲波不可能這麼神奇;也有人表示,這些說法是有依據的;還有很多人在懷孕時把播放音樂作為胎教的重要内容。

那麼大腦與外界的聲波究竟存在什麼樣的聯系?過了一定年齡,是否有些聲波我們就聽不到了?記者采訪了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楊元魁博士。

誤區:胎教音樂能開發孩子創新能力

真相:大腦沒有創新中樞,不如聽爸爸聲音有效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一些準媽媽、準爸爸喜歡用音樂進行胎教,對此,楊元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孕期的最後幾個月,孩子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但如果采用音樂來進行胎教,由于音樂有大量中高頻聲波,在穿透羊水到達子宮内部時,孩子其實聽到的是噪音,因此用音樂對孩子進行胎教是無效的,甚至可能會起反作用。而爸爸的聲音比較低沉,穿透羊水以後對孩子來說更加容易辨識,所以爸爸多跟孩子說說話是有效的胎教方法。

而在孩子出生後,對大腦的訓練和開發顯得很重要。

“仔細想想,孩子在出生後短短一年左右就能學會說話,一歲半的時候甚至可以開始跟家長頂嘴并随之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可見人的大腦具備非常強的學習能力。”楊元魁說道。

科學家從腦科學的角度把人的智能發展分成了許多種,但這些能力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的界限,隻是有一些能力發展得更早,有一些發展得稍晚;有一些發展得比較快,有一些發展得比較慢。最重要的能力是在個性化的、不同背景下的、針對不同目标的決策和創新能力。

楊元魁認為,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于決策能力的不同,因為人腦的決策網絡是不一樣的,比較好的決策和創新的能力是很多能力的綜合,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現在,許多學校都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那麼有沒有什麼特定的方法可以刺激大腦,讓孩子的創新能力更強呢?實際上,個體創新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受到先天和後天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至少科學界目前還沒有找到簡單且安全合适的方法。

人的大腦中并沒有所謂的“創新中樞”,人的創新能力取決于全腦網絡的協同工作能力。善于創新的人,其全腦網絡更加優化,連接更為廣泛,腦的整體工作效率比别人更加高效,在解決同樣的問題時所需要的時間更短、消耗的能量更小。

人腦可以分為6個功能網絡,跟創新相關的主要是執行控制網絡、默認網絡和凸顯網絡。默認網絡負責創新思維的産生,執行控制網絡負責創新思維的評估。研究表明,創新的認知過程需要默認網絡和執行控制網絡的共同協作,而凸顯網絡在這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雙向調節作用。

誤區:聲音提高免疫力,無損音樂一定好聽

真相:高頻聲波有害,長期聽或損傷孩子聽力

楊元魁表示,用聲音提高免疫力是典型的僞科學,某些聲音不僅對健康無益,甚至還有害。

比如有人聽了刮搪瓷碗的聲音就很抓狂、煩躁,是因為這些聲音的上頻率太高,對大腦是有害的。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某些波長的聲音隻有青春期的孩子能聽見,早于或晚于這個時期的人都聽不到。

“人的聽力範圍是20赫茲到2萬赫茲,但是過了青春期,大多數人就聽不到16000赫茲以上的聲音了。”楊元魁解釋說,由于自然界中很少有16000赫茲以上的聲音,基于“用進廢退”的原則,人腦自然而然地就放棄了這部分功能。

網上有許多音樂産品下載或銷售,有的号稱是無損音樂,而無損音樂其實是保留了16000赫茲以上的聲音,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根本聽不出來,除非是經過專門音樂訓練或天生是“金耳朵”的人。

楊元魁告訴記者,有一些特殊的樂器發出的聲音能達到16000赫茲以上,所以部分從事音樂工作的人經過訓練後可保留這種能力。此外,曾有一些16000赫茲以上的手機鈴聲在中學生群體中特别流行,因為隻有他們能聽到,而老師和家長聽不到。

不過,楊元魁并不建議長期聽這樣的高頻聲音,“因為聲波對大腦有反向調節作用,頻率越高能量越集中,長期聽這樣的聲音會損傷孩子的聽力。”

此外,科學家研究還發現,目前市面上許多的高頻聲音接收裝置為了提升信号接發性能、改善聲音品質,不斷提高電磁頻率,造成能量偏大,長期佩戴這樣的裝置對人體或有傷害。

楊元魁解釋說:“電磁波有一定的趨膚深度,同一頻率的電磁波對不同材料的穿透深度也不一樣。如果貼身使用某些音頻設備,由于低頻的電磁波進不了皮膚下面比較深的地方,隻能在皮膚表面或淺層聚集,容易形成熱效應;而高頻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化學效應産生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