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為曆代軍事家做敬仰,在為劉邦奪得天下的過程中立有大功,他數次以少勝多以寡敵衆,他威震海内,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天下。創下了衆多的軍事奇迹。被世人稱之為漢初三傑之一,丞相蕭何評價他"國士無雙",劉邦稱贊他"攻無不取,戰無不克"。然而最終身死未央宮不禁令世人感歎,那韓信究竟是怎麼死的?為什麼呂後在沒有劉邦的命令下就敢下令殺死韓信?為什麼蕭何身為韓信的伯樂最後卻帶着他進入死地?讓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圖一 秦末農民起義
1、 秦末的天下形式由陳勝吳廣掀起的大澤鄉起義成為了壓垮秦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在秦朝滅亡,劉、項兩家争奪天下之時,農民起義軍已經基本退出了曆史舞台。不管楚漢相争的結果怎樣說,但項羽就是項羽,是千古難得一見的西楚霸王不敗戰神。
在反秦戰争中秦、楚兩軍于漳水河邊相遇,項羽此時隻帶領了楚軍五萬,而秦軍将近三十萬但項羽下令将随行的船全部鑿沉,将做飯用的炊具全部毀壞,将士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前進,也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楚軍因此戰鬥力大增将士們簡直爆種,與秦軍九戰九捷,在兵力遠低于秦軍的情況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也極大地震懾了天下諸侯,此次戰役之後項羽成為了實際上的霸王,擁有了分封天下的權利。不過最後分封的時候卻将劉邦名正言順的關中王改封為漢王,封地在四川蜀地這相當于貶了劉邦,所以劉邦在前去四川前,恨不得想跟項羽拼死決戰。不過鑒于實力和謀士的勸谏此事不了了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的起家的班底,基本還是跟随劉邦的沛縣的一群子侄至交為骨幹支撐起來的,可以說劉邦在軍中擁有深厚的根基。項羽要将他們所有人趕到遠離關東平原和家鄉的漢中和巴蜀,可以想象當時這些家鄉基本都在沛縣的将領的心情多麼激憤。所以劉邦想跟項羽決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下邊的将領和兵士不願意去四川盆地。從這支軍隊的指揮官的角度講,在這種氛圍之下劉邦是不能直接認慫的。否則将士會責怪主帥貪圖安逸影響劉邦在軍中的威嚴和将士的士氣。
圖二 農民戰争形勢圖
2、 兵仙韓信韓信在出生時為平民百姓。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韓信此時投奔了楚軍的隊伍,不過并不受人重視。項梁被章邯率領的秦軍打敗戰死後。後來韓信離開楚軍投到漢軍營中,但之後韓信犯了罪按照律令應當處死快要到韓信了,但此時夏侯嬰看到他儀表不凡,就放了他。後來韓信認識了蕭何,蕭何也十分看重他的才能。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前文說過實為驅逐),很多軍士在半路逃走。韓信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便将他勸了回來并說服劉邦拜其為上将軍。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為将後,果然不負劉邦的期望,數次以少勝多以寡敵衆,他威震海内,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天下。完成對楚軍的戰略包圍,并最終将項羽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之計,逼得西楚霸王項羽不得已烏江自刎。可以說劉邦能夠最終獲得天下,一半的功勞要歸韓信。
圖三 韓信
3、 漢軍内部的局勢在分析韓信最後身死的原因之前想讓我們分析一下漢軍内部的局勢。前文已經說過劉邦的起家的班底,是開始就跟随劉邦的并且同是出身沛縣的一群子侄至交。彼此之間可以說知根知底甚至還有姻親關系,但是韓信是徹徹底底的一個外來戶。從表面上說,劉邦第一次接觸韓信,是因為滕公夏侯嬰的推薦,無論劉邦在之前是否了解過韓信,至少明面上劉邦第一次直接見識到韓信。
這裡我們可以這樣假設,首先劉邦在夏侯嬰推薦之後就已經知道了韓信的才能,畢竟劉邦就是以識人之明在史書上出名的,但是此時軍中都是和劉邦創業開始之時就已經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果第一次見面就把韓信安排到一個重要職務上,那難免會寒了那群元老功勳的心,所以故意把韓信安排到蕭何的管轄之下,蕭何是沛縣元老平常在軍中又素有威信,在一個工作系統之内難免産生交集,而蕭何知道了韓信的才能後也一定會出面力薦韓信。
蕭何也同劉邦講明了,能跟劉邦謀劃天下事務的,韓信是唯一一個人,想要奪得天下必須重用韓信。有了蕭何的推薦,再加上劉邦也知道韓信的才能,接下來登壇拜帥也是理所應當了。反正軍中諸将的輿論壓力都由蕭何去承擔,劉邦白得一員大将自然歡喜。不過在軍中的沛縣功勳與韓信間還是隐藏下了矛盾隻不過當時項羽勢力太大被暫時隐藏了起來。
圖四 蕭何
4、韓信身死未央宮下的原因首先韓信太厲害了,不世出的戰神一代霸王項羽都最終飲恨在了韓信的兵鋒之下,韓信也成為威名天下的齊王。舉個例子樊哙是劉邦的妹夫也是從沛縣開始追随劉邦的,但是見到當時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還跪倒尊韓信為王可見韓信在軍中的威信。如此之高的威信和能力,怎能不讓身為皇帝的劉邦猜忌?可以肯定呂後殺韓信是得到了劉邦的暗中授意的。
其次,韓信是徹徹底底的一個外來戶,前文說過,韓信在蕭何的推薦下出人意料的成為軍中的主帥,而且還是以二十幾歲的年紀。遭人嫉恨是肯定的,可是在軍中又毫無根基一旦劉邦發難,朝廷衆臣竟然無人為韓信說話,按《史記》記載大家衆口一詞"這小子早就不可靠了,大王趕緊發兵攻打他"。
最後,韓信自身也有原因。韓信是少年得志,不懂得劉邦的帝王心術,也不知道像張良一樣功成身退,在幫助劉邦奪取天下後不知韬光養晦,依然鋒芒畢露很難讓大家不注意他,如此一來已經身為皇帝的劉邦為了維護皇權,對韓信亮起屠刀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圖五 劉邦
總結韓信身死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曆史往往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不過韓信畢竟是一位不世出之名将,曆史不會忘記,劉邦之所以成就帝業,是因為劉邦重用韓信,不過帝王權術,重在制衡身為皇帝容不得一絲挑釁,雖說難免高處不勝寒但這既是皇帝的權利也是皇帝的義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