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本文内容整理自設易微講堂——2016.11.23
微講堂錄音
本期嘉賓
賴 雨農,IALD
光雕藝術家 / 照明設計師
十聿照明設計 創辦人 / 設計總監
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大中華地區協調人(IALD) / 北美照明協會員(IESNA)
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IALD) 2016年度照明設計獎專業評審
美國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建築照明碩士
Uno Lai 是一位富有造詣的專業建築照明設計師與光雕藝術家,出生于台灣,多年的國外求學背景及工作經驗,為他累積生活中美學的體驗及專業涵養。一路以來對于攝影、劇場和室内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涉略與深造,造就了創意精神在他的血液中渾然天成,引導他成為一位專業的照明設計師,并于2005年在紐約創立了UNOLAI DESIGN、2006年設立上海辦公司、2008年設立台北辦公室。
陰翳的藝術
本期主題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陰翳的藝術”,這其實是我前陣子看的一本書,由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1933年創作的随筆集《陰翳禮贊》。我拜讀了好幾遍,都從中獲得了不同的啟發。所以今天也特别把它推薦給設易學院的各位夥伴,同時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樣看待光的。也将結合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啟發,結合我工作上的經驗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照明設計,不止是在美學方面,在技術方面,甚至是在整個環保,人文方面,都必須要有涉獵的一個設計。
我們首先來談論什麼是光?
我們一直生活在光裡面,無時無刻都被光圍繞、環抱着。但如果抽離開來再問大家什麼是光?可能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每個人對于光的想象都不太一樣,我們最早對光的認識是來自于自然。太陽,月亮,甚至很微弱的星光,這都是在自然之中,無需借助任何外力,就可以感受到、發掘到的自然的光線。當然還包括一些會發光的昆蟲和植物,這些都屬于自然的光線。
進入到人造光的時代,我們暫且把所有對于現代霓虹燈、LED的認識都抛在腦後,這時,你最先想到的人造光一定是火光(蠟燭、油燈、火把)。火光是可控的,可以帶着它四處走動,它讓你在太陽下山之後還能擁有光線,這就是我們對于人造光最早的認識。
人類會想到去控制光,主要是希望在夜間也能夠有光線的引入,正常的進行一些活動。于是,人造光這樣一個概念就慢慢開始萌芽。
光如果沒有了陰影,那将是不完整的;如果沒有了陰暗,光就不成立。所以我們做照明設計,其實不能隻是想着怎樣去開燈,更應該想的是怎樣去關燈,這其實就是光的一個内涵。
舉個例子,就像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贊》這本書中,在很多地方都把光描述的非常美麗。他說當你要欣賞一個漆器,最好的方法是在一個非常暗的房間裡,透過射入房間的那一絲一縷的光線來欣賞。那在此,光代表的是一種氛圍,一種氣氛,一種文化,一種情緒。所以必須要有一個最為理想的環境,才能展現出最美的光。
世界上80%的人口都生活在城市裡。在農業社會,當太陽下山之後,還可以通過微弱的月光來照明。現如今,每當傍晚時分,路燈,城市的燈光,建築的燈光全部被點亮,我們完全生活在一個人造光的世界裡。
人造光固然能帶來數不盡的好處,包括可以讓我們白天的活動得以繼續,同時帶來了很多經濟行為,甚至能消除你對黑暗的恐懼,為你帶來更多的安全感。但是,人造光在過度發展的情況下,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例如,城市燈光太亮,使得一些居民無法安然入睡,這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所以,适度的照明才可以保證地球的平衡,讓全球暖化的速度減緩,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背後的一些思考,并不再是追求越亮越好。
美國有一個國際黑暗天空協會(IDA),他們的使命是通過室外照明設備,保存和保護夜間環境和黑暗的天空。他們制定了一套标準,分為九個級數,如達到最高級數,則是因為城市的光害讓你已經完全看不到星空。如果是在沒有光害的地方,比如在北歐,在挪威,在接近北極圈的地方,我們幾乎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銀河,那就是一個沒有光污染的狀态。
用陰影做設計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通過一個減法的方式去呈現。通過創造陰影,來表現出建築的立體感。通過取消一些燈,讓建築亮的地方看起來更明顯。這跟畫素描是同樣的道理。
自然界的燈光除了太陽,就是月亮。月亮本身不會發光,是通過反射太陽光才被我們看見。我們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就在想可不可以采用一些自然界的元素作為我們設計的發想,于是就想到了月亮。通過太陽給它的光線,通過地球給他的陰影,造就了立體、鮮明、随時間不斷變幻的陰晴圓缺,使得月亮有了不同的個性、态度和表情,這或許是我們在做燈光設計的時候可以去思考,去效仿的對象。
所謂的“适度”就是說,它可能更貼近于建築本身的個性,可能更貼近于使用者需要的燈光,可能更貼近于明暗跟對比,或者說亮度跟陰暗這樣一個平衡的比例。
對應這幾年,我們看到世界上一些很有名的照明設計師,很多城市開始去嘗試一些新的燈光設計理念。并不是再以“光”為出發點,反而是以“陰暗”為出發點來做燈光的設計。
包括有一些很出名的項目,比如美國的這個溜冰場,其實是在整個池底做了一些光纖燈,在晚上微微的發亮,讓人們在這上面溜冰的時候,感覺像是置身于星空裡。這完全是從陰影的角度來設計光的一個方式。
這種很微弱、很自然的光線,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這個城市的文化和魅力。它在照亮道路的同時,還可以讓你看得見星空。因為這個是跟自然合而為一的一個燈光,并不是強行加入的一個燈光。
通過這種“陰影”的方式,讓這個光更有個性,讓這個光可以更恰到好處地被呈現出來。同時,它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傳統文化的美學,更重要的,它代表了一個節能減碳的未來趨勢。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項目在海南,屬于一個度假型的産業,就處在海灘的邊上。到了晚上,我看着月亮照應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非常漂亮。于是我就跟我的團隊讨論,怎樣利用自然的元素作為設計的發想,創造出一個設計是可以不用燈,而是用光來做設計。那我們就想到了自然的礦物——夜光石,夜光石會在白天吸收光線,到了晚上或是黑暗的環境中,它就會慢慢的散發光芒。
通過它這樣的一個特性,我們跟一個廠家共同研究出了一種夜光粉,然後把它調到漆裡面,用這個夜光漆直接漆在建築的表面上,再利用一盞小的燈光去打亮這個夜光漆。這樣的一個做法,在全世界來說或許并不是第一次,但應該是第一次用在建築外觀上面。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很大膽的嘗試,也非常感謝業主的信任。我們試着将這個夜光漆塗在建築物曲面的地方,通過LED微弱的光線照射之後,被照射二十分鐘,就同樣能夠發光二十分鐘左右。
這個項目經過了大概一年的測試,包括我們在辦公室裡測試了各種不同夜光漆的調配比例,塗布的方式,包括測試什麼樣的光線對于夜光漆的感光程度是最好的,再到現場去試做,最後去做這樣的一個編程的方式,通過自然的韻律感,将這個建築的體量呈現出來。
最後這張照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建築呈一個波浪的形态,燈光隐隐的發亮。更重要的是,設計并沒有讓自然的光害太過侵入到社區裡面,太過影響到自然生态,擡頭還是可以看到星星。
其實我們思考的更多的是人跟光的關系,而不是人跟燈的關系。畢竟人是在光裡面生活的,人是脫離不了光的。于是我們要想的是,人怎樣在光裡面與光為伍,而不是人怎樣在燈裡面生活。所以我們試着去做這樣的設計的時候,方方面面想到的是人在光裡面的感受,而不是人被光照到的時候的樣子。畢竟是我們在使用這個光,而不是光在駕馭我們。
一個真正好的照明設計師,在設計燈光的時候,其實是在創造一個空間,在創造一個光的體驗,這才是一個好的照明設計師應該去努力,應該去發掘的。而不隻是在燈具上面的選擇跟琢磨,所以我們是一群玩光的人,而不是一群做燈的人。
群内互動截圖
常見問題
Q1:設易學院微講堂是什麼形式?
A:設易學院微講堂是以微信群為載體,老師圖文+語音和同學們分享設計心得理念。
Q2:為什麼不拉我進群?
A:設易小編都是在課程當天下午拉群,課程預告出來以後請積極報名。
Q3:如果我有問題,該如何向老師提問?
A:同學們可以在設易學院微講堂的互動問答期間進行提問,問題會得到老師的回答。
Q4:沒有進群,還能聽課嗎?
A:當然不能,需要加小編微信,才能進群聽課。
點擊閱讀原文,回顧往期幹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