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資委官網發布了最新的央企名錄,共有98家。
大家知道,央企是我國經濟的中流砥柱,涉及很多重要行業和領域。
央企不僅資産規模巨大,還擁有豐富的上下産業鍊資源。
因此央企搬遷或選址備受大衆關注,能夠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目前我國央企有130多家,主要有4類。
第一類,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實業類央企,有98家。
第二類,由财政部監管的金融類央企,包括國有四大銀行等27家。
第三類,出版文化類中央企業。
第四類,煙草、鐵路、郵政等行政類央企。
01
98家央企的城市分布
4類央企中,實業類央企就是一般意義上大家常提到的央企。
實業類央企主要涵蓋航空航天、石化、電力、能源、鋼鐵、電信、汽車制造、工程建築等重要領域。
以下是南方都市報統計的98家實業類央企名單
從城市分布來看,98家實業央企中有69家在北京,占全國七成,正因為央企雲集,北京擁有全球最多的世界500強總部,遠超東京、紐約等城市。
上海以6家央企排名全國第二,上海也是長三角地區唯一擁有央企總部的城市,江蘇、浙江暫無央企總部。如果加上交通銀行這家金融央企,上海一共有7家央企總部。
位于上海的央企總部分别是:中國船舶、中國寶武、中遠海運、東航、中國商飛、中國電器裝備集團、交通銀行。
雄安新區以4家央企排名全國第三,分别是:中國華能、中國星網、中國礦産資源集團、中國中化。
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形成了北京新的兩翼。
深圳、香港、武漢均有3家央企總部,數量并列全國第四。
深圳的3家央企分别是:中國電子、中廣核、華僑城。
香港的3家央企分别是:招商局集團、華潤、中國旅遊集團。
武漢的3家央企分别是:三峽集團、東風汽車、中國信科。
武漢也是中部六大省會中唯一擁有央企總部的城市,武漢在中部六省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值得一說的是,武漢此前還擁有另外三家央企總部,分别是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葛洲壩集團、武鋼集團,但這三家央企均已成為其他央企的子公司。
其中,中國長航于2017年并入招商局集團;葛洲壩于2011年成為中國能建的核心子企業集團;武鋼于2016年與上海寶鋼聯合重組,組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總部設在上海,武鋼成為中國寶武的全資子公司。
這三家企業的重組,讓武漢少了三個央企總部,但并不影響它們繼續在武漢創造GDP和就業機會。
廣州有2家央企總部,數量排名全國第五,這兩家央企是:南方電網、南方航空。
另外,珠海(南光集團)、長春(中國一汽)、哈爾濱(哈電集團)、齊齊哈爾(中國一重集團)、鞍山(鞍鋼集團)、大連(中國華錄集團)、成都(東方電氣集團)、贛州(中國稀土集團),這些城市各有1家央企總部。
以下是98家央企的城市分布情況
注:以上央企數量均為實業類央企數量,未統計金融類、文化類、行政類央企。
02
98家央企的區域分布
從城市群來看,國資委監管的98家央企中,京津冀73家(北京69,雄安新區4),排名第一。
排名第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共有9家(深圳3,香港3,廣州2,珠海1);
排名第三的是長三角地區,共有6家,全部在上海;
東北三省共有5家(哈爾濱1,齊齊哈爾1、長春1、大連1、鞍山1);
中部地區4家(武漢3,贛州1),
西南地區,隻東方電氣這一個,總部位于成都。
目前來看,暫無實業類央企的省份還有很多,像江蘇、浙江、湖南、福建、安徽、河南等省份都還沒有一家實業類央企,未來可以結合自身的産業優勢,積極争取央企總部搬遷落戶。
03
搬離北京的央企,都去哪兒了?
近年來,随着北京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多家央企總部搬離北京。
據南方都市報統計,僅在過去的2021年,就有8家大型央企将其總部遷址或選址京外。
搬離北京的央企,最大的去向是雄安新區,中國星網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以及中國中化集團也于2021年确定将集團總部遷駐雄安新區。
2022年7月19日,一家新的央企——中國礦産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總部位于雄安新區,注冊資本200億元,這意味着雄安新區已擁有4家央企。
除了雄安新區,其他央企的去向,主要是上海、深圳、武漢、贛州等城市。
具體來說,三峽集團總部回遷湖北、中國船舶集團總部遷駐上海、中國電子集團總部“花落”深圳。
2021年12月25日,中國電子集團總部正式遷駐深圳,深圳也正式迎來第3家央企。
2021年9月25日,新組建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12月24日,由“兩船”重組組建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将總部遷駐上海。由此,上海新增兩家央企總部,總量達到7家。
2021年12月23日,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總部落戶江西贛州,這是我國首個以稀土作為第一主業的新央企,也是江西的第一家央企。
2021年9月26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搬遷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三峽集團總部正式由北京搬遷至武漢,武漢的央企總部達到3家。
2017年9月1日,總部設在澳門的國資委直屬央企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在珠海橫琴自貿區注冊成立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由此,珠海也擁有了一家央企總部。
2018年,總部位于香港的央企中國旅遊集團,為助力海南國際旅遊島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将集團境内總部正式遷冊到海南省海口市。
央企總部的搬遷或選址,并非易事,有多方面的考量。既要結合自身發展需求,貼近市場前沿,同時也要考慮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總的來說,央企搬離北京,最大的受益者是雄安新區。
第二大受益者,則是上海,上海的定位最為全面,是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上海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工業城市。
因此上海的産業鍊比較全面,的确有條件承接更多的央企。
從規律來看,央企的搬遷的确遵循了各省份産業禀賦,例如廣東的電子信息産業全國最發達,因此中國電子集團總部從北京搬到深圳。
江西贛州稀土資源全國最豐富,因此2021年12月,中國稀土集團(央企)在江西贛州成立。
總的來說,央企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場規律以及各省份的資源禀賦,也要兼顧地區間的相對均衡發展。
參考文章:《坐擁4家央企總部的雄安将再争取央企落戶,滬深等城發力競争》/南方都市報記者陳秋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