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身體什麼地方千萬不能用手指甲去摳嗎?生活中,一些日常壞習慣會嚴重的影響到人體健康,那麼,你知道摳鼻子的危害有哪些嗎?常摳肚臍的危害是什麼呢?還有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在閑的無聊的時候,就喜歡用手指甲剔牙、用手指甲摳耳朵、摳肚臍,那麼,常摳這些地方有什麼危害呢?
身體這個地方别亂摳,不然後果很嚴重
我們還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就是靠臍帶那根"管子"吸收營養和呼吸的。當媽媽們分娩的時候,臍帶就會被剪掉,剩下的小半截會自動脫落,留下一個小小的肚臍眼。
傳說:摳了肚臍眼,後果真的很嚴重
講訴人:沈女士32歲公司文員
想起7年前我和老公的新婚之夜,我還是覺得有些遺憾。結婚前一天,為了給老公留下好印象,我特地沐浴,連從來不洗的肚臍眼也清潔的幹幹淨淨。可是結婚當天我卻拉肚子了,廁所一趟趟的跑,破壞了新婚之夜的氣氛。後來經過老公分析,一定是因為前一天摳了肚臍眼的緣故。看來,這肚臍還真是不能随便摳啊!
專家點評
肚臍眼的皮膚比較薄,用手摳容易弄傷皮膚,可能會引起炎症,嚴重的還可能導緻細菌入侵腹腔内重要的血管,所以不要亂用指甲去摳肚臍。
小心挖肚子會挖到腸子?
肚臍眼裡面是腹腔,如果從肚臍挖開,就會看到腹腔。雖然腹腔裡就是腸子,不過簡單地用手挖肚臍并不會那麼容易挖到腸子。
肚臍裡的污垢要清洗嗎?
肚臍裡藏有多少細菌,你可知道?研究者在人類的肚臍裡發現了1400個不同的菌株。所以肚臍除了别亂摳,還要會清洗,不然細菌會越來越多哦!
接下來就是清洗肚臍的方法推薦
準備工具,棉簽、清潔液(清水、寶寶精油、雙氧水、醫用酒精)。
做法
①用棉簽沾上清潔液(清水、寶寶精油、醫用酒精),然後輕輕來回波動肚臍眼,注意不可太用力。
②清潔幹淨後,用幹棉簽把殘留的水分吸收掉,不然殘留的水分會滋生更多的細菌。
這些一般人都會有的習慣居然都有緻命危險
很多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小習慣,比如用手掏耳朵,喜歡用手指甲剔牙等等,但其實這些事情做多了對我們的身體傷害很大。那麼,現在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小習慣是要改正的吧!
不要用指甲剔牙
常常遭遇塞牙的人絕對是有牙齒松動或牙齒龉懷的毛病,這時候牙齒周邊的細胞組織其實都是很脆弱的。用指甲剔牙,容易損傷牙龈,也會将手上的細菌帶入到口腔,加重口腔潰瘍患者的病情。
不要用手指掏耳屎
為了方便,人們耳朵癢癢往往順手就開始掏耳朵。其實這樣做對耳朵的保護非常不好,可能會引起中耳炎甚至失聰。
耳膜是很脆弱的,耳道也是擁有自己的生态的,耳屎的特殊味道也能驅散小蟲。人在咀嚼的時候會自行排出多餘耳屎。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還敢摳肚臍、耳朵、牙齒嗎?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摳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據說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會緻癌哦!
專家稱常摳耳朵可能緻癌 盤點不好的用耳習慣
耳朵是人體重要的器官,然而,卻有不少人忽視了耳朵健康,有的人愛長期掏耳朵,有的人愛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有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聽力篩查。
在耳鼻喉科醫生看來,很多我們不經意的小動作,實則隐藏着大風險。比如經常錯誤地摳耳朵,不僅不能起到清潔效果,反而可能導緻聽力受損甚至發生癌變。
此外,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煲電話粥等壞習慣,對聽力也是一種慢性傷害,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常摳耳,大爺患外耳道乳頭瘤
今年70歲的丁大爺一直身體都很硬朗,但醫院的一份檢查報告,卻讓他傻了眼。
“我又不抽煙又不喝酒,怎麼會得癌症?”經過對老人生活習慣的梳理,醫生幫他找到了原因——經常挖耳朵。
原來,丁大爺很喜歡掏耳朵,時不時就會到公園、茶館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經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頭狀瘤,曾三次手術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幹淨,沒經過消毒處理,很容易傳染疾病,耳道皮膚難免有損傷,易感染病毒、細菌,甚至于梅毒。
醫院1年多先後有6例以“外耳道乳頭狀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檢結果為尖銳濕疣,年齡從45歲到80歲不等,這些人大多具有喜歡挖耳朵的壞習慣。
很多老年人喜歡掏耳朵,掏不幹淨,反複刺激,耵聍越來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壞了。
小心掏耳朵掏出癌症來
人體外耳道皮膚非常脆弱敏感,和軟骨膜連接很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緻外耳道發炎、潰爛。
有的人掏耳朵用力過猛甚至可能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發展成中耳炎,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聾。
此外, 掏耳朵過頻,會刺激耳道皮膚,容易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雖然乳頭狀瘤屬于良性腫瘤,可以手術切除,但切除後極易複發,多次複發甚至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
減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數
“耳屎”可防止黴菌等感染,并黏住進入耳道的灰塵等,還可防止小蟲接近。
另外,“外耳道乳頭狀瘤”雖屬良性腫瘤,但術後極易複發,多次複發後,極有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惡變率為2%,因此最好減少掏耳朵的次數。
大學生突發耳聾
去年11月,成都一位20歲的大三學生小華就為了準備考證,在持續熬夜後出現了耳鳴和耳塞,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另一名在讀大學生也出現了類似問題。小川20歲,大學三年裡,他長期戴耳機學英語、聽音樂,後來他逐漸發現,自己焦慮不安,與别人交流時,需要對方大聲喊才能聽到。
檢查發現,他的雙耳聽力損失達80分貝,屬于嚴重聽力受損。現在,小川隻能配戴助聽器了。
如果出現突發性耳聾,即使早期得到治療,也不可能全部治愈,隻有約1/3的人聽力能恢複正常,有1/3僅恢複部分聽力,還有1/3的人可能聽力基本喪失。
生活和工作要有規律,盡量減少連續熬夜或處在身心疲憊、精神緊張的時間。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觸噪音。此外,還應積極治療可能與突發性耳聾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
大媽沒事就用挖耳勺掏耳朵,結果竟這樣
老是感覺耳朵裡鑽心地癢,30多年如一日,一天不掏就癢得要命。前幾天,61歲的徐大媽因為耳朵痛去醫院看病,卻意外查出外耳道癌。
徐大媽身體一直不錯,就是老覺得耳朵癢,有事沒事就喜歡拿挖耳勺掏耳朵。結果越掏越癢,越癢越想掏。
兩個月前,她發現右邊耳朵裡流水、流血,輕輕一碰就感覺裡面很痛,便上小診所打了幾天的消炎針,但右邊耳朵一直連到腮腺、脖子都開始痛了起來,每天疼得睡不着,隻能靠吃去痛片緩解。
上周,徐大媽來到醫院後,耳鼻喉科醫生接診後,仔細查看片子覺得不像炎症,又用高分辨率的CT逐層掃描,發現右外耳道壁骨質有輕微的破壞,通過活檢手術,病理結果出來後證實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并懷疑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腮腺。
摳鼻子是健康惡習
耳鼻喉科主任醫師介紹,鼻屎其實就是鼻腔的分泌物。人體鼻腔黏膜上的腺體日常會分泌一些用來保護、濕潤鼻子的分泌物,當分泌物幹燥後,就形成了鼻屎。而鼻屎顔色較深,則是吸入了過多灰塵的緣故。
很多人挖鼻子,一是為了清理鼻腔,還有些人是因為空氣幹燥時,感覺鼻堵,幹癢難耐。但主任醫師指出,手指頻繁、用力的摳挖,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損或出血。而一旦出血,還有可能導緻連續性出血,直至一到兩周才能恢複。
加上人的手指,尤其是指甲縫裡,攜帶大量的細菌。經常摳、挖鼻孔,鼻前孔等部位會殘留許多細菌,可能會造成鼻腔感染,誘發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腫等鼻内炎症。
另外還需要提醒的是,鼻孔内或鼻子附近有疖子的地方,一定不能用手摳。因為鼻子正好位于臉部的“危險三角區”,這裡的靜脈回流直通大腦。摳、挖、擠、壓疖子後,手上的細菌容易導緻炎症擴散。嚴重時,細菌會直接侵入顱内,引起顱内感染,甚至會危及生命。
當然,有了鼻屎也不是說不能清理,隻是一定要換個“溫柔的方式”。可以用棉簽蘸浸溫水來清洗鼻孔。而對于鼻孔裡的硬痂,可以塗一些香油、橄榄油等油性物質等油劑藥物進行濕潤後再沖洗。此外,鼻炎、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治療同時,每天可以用生理鹽水進行鼻孔清洗。
經常用手摳鼻子的壞處有哪些?
鼻子是人類呼吸兼嗅覺器官,鼻子裡長有鼻毛,并互相交織成網狀,可以阻擋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不潔之物,起到保護呼吸道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用手摳鼻子或者拔鼻毛的習慣。那麼,摳鼻子有哪些壞處呢?
正常情況下,鼻孔不會有任何不适感。但當鼻子受到冷空氣、污染物、化妝品、鼻腔分泌物等刺激,或者空氣幹燥、有慢性鼻炎發作時就會鼻癢,人們就會下意識地去摳鼻子,以減輕不适。在此過程中,指甲縫中隐藏的大量污垢和病菌,就會被迅速帶入鼻腔。
同時,人的指甲堅硬,用力摳挖無疑會損傷鼻前庭的皮膚,造成出血。一旦感染,會引起鼻疖,如果繼續反複揉搓、摳挖,細菌大量擴散,甚至會引起海綿窦血栓性靜脈炎,危及生命。拔除鼻毛同樣不可取。
我們的鼻毛對吸入空氣起着濾塵清潔的作用,若拔除鼻毛,無疑是将鼻子的防衛功能自動解除,其結果是細菌、有害塵埃如入無人之境,直接進入下呼吸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此外,拔鼻毛後毛囊受損,細菌乘機侵入,同樣可引起鼻疖發生。
那麼,鼻子産生各種不适該怎麼辦? 對付鼻腔分泌物,可以用棉簽;鼻内幹燥或發癢時,可以使用消炎、止癢且具有清涼感的藥物,并适量服用維生素A、B、C等維生素。
身體哪些部位不能摳,你搞清楚了嗎?生活中的健康誤區一定要弄明白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希望大家引起重視哦!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你知道身體哪些地方千萬不能用手去摳了嗎?有時候人體的一些壞習慣也有緻命危險,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改掉這些陋習,避免身體受到傷害,看看上文所說的事例感覺還是蠻恐怖的,有這些習慣的人一定要改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