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出生後一定是爸爸媽媽們的重點照顧對象,他的每一個變化都會引來關注。嬰兒一般在6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就開始長乳牙了,這個時候嬰兒會經常感到不适,比如常常流口水、咬東西等,有些嬰兒甚至會有腹瀉和食欲下降等症狀。對于嬰兒長牙的不适症狀,爸爸媽媽該如何應對呢?嬰兒長牙又可能會出現哪些異常症狀呢?一起來看看!
嬰兒長牙可能會出現的四大異常症狀
一、乳牙早萌
乳牙早萌其實指的就是嬰兒在還不到長乳牙的時候就長了。有些嬰兒在剛剛出生的時候牙齒就開始萌出了,這時候長出的乳牙叫做為“誕生牙”。如果在嬰兒出生後1個月内就有乳牙萌出,這些牙齒稱為“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于下颌乳中切牙。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極度松動。由于誕生牙和新生牙有影響嬰兒哺乳及脫落後被嬰兒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
二、乳牙萌出過遲
乳牙萌出過遲指的就是超過了嬰兒正常長牙齒的階段還沒有長出乳牙。一般情況下,嬰兒在長到六個月的時候乳牙就會開始萌出,但是,隻要嬰兒在一周歲以内萌出第一顆乳牙都是屬于正常範圍。如果嬰兒在超過了1周歲,甚至1歲半後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為乳牙遲萌。
三、萌出性龈炎
萌出性龈炎是嬰兒長牙時常見的一種暫時性牙龈炎,這是因為嬰兒在長牙時經常會伴随一些并發症而造成的。沿牙冠的牙龈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随着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齒萌出時,牙龈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緻牙龈黏膜擦傷。
四、萌出性囊腫
萌出性囊腫指的就是在嬰兒乳牙萌出之前,嬰兒的牙齒生長受到了阻礙,造成其牙冠黏膜出現了局部腫脹,且呈青紫色,内含組織液和血液。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影響嬰兒乳牙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
長乳牙是每個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曆的,嬰兒在長牙時出現流口水、啃咬硬東西等都屬于正常情況,爸爸媽媽們不用擔心。不過,在嬰兒長牙時出現以上四種異常情況,這些就需要爸爸媽媽們細心觀察,早做解決,緩解寶寶的不适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