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科技生态新城項目?揚州出台的“科技創新10條”激勵政策,涉及企業培育、平台打造、産學研合作、科創載體、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國際合作、園區發展、科技金融和創新環境10個方面這些政策具有較強的集成性、針對性、可及性和操作性,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揚州科技生态新城項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揚州出台的“科技創新10條”激勵政策,涉及企業培育、平台打造、産學研合作、科創載體、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國際合作、園區發展、科技金融和創新環境10個方面。這些政策具有較強的集成性、針對性、可及性和操作性。
4月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蘇省揚州市科學技術局了解到,揚州市在日前召開的科技創新暨智改數轉推進大會上,出台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産業科創名城科技支撐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科技創新10條”)和《關于加快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旨在推動全市科技創新與經濟工作的緊密結合、産業鍊和創新鍊的協同發展,以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産業創新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把揚州打造成為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産業科創名城。
對标先進,編制科創規劃
近年來,揚州通過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施“高新技術産業培育工程”、超前布局未來産業等,不斷做大做強數控成型機床、智能輸變電設備、綠色光電、汽車及零部件等高新技術支柱産業集群,加快培育發展了航空、生物醫藥、微機電、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新興産業集群,有效提升了江蘇信息服務産業基地、揚州智谷、儀征大數據産業園、江都數字經濟産業園等平台能級,更是推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據介紹,去年揚州對标先進發達地區,突出問題導向,編制發布了揚州“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重點實施“533”産業科創計劃和科技創新“七大行動”,為産業科創名城建設提供了路線圖和目标圖。
同時,全市科技系統聚焦重點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瞄準産業科創主攻點,組織實施了102項産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10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有力推動産業“調高調優”。
統計顯示,僅去年,揚州全年獲批高新技術企業499家、新獲批省級以上“兩站三中心”102家、全市省級以上孵化器和衆創空間數已突破100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3.5%,占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51.1%。
集成政策,建好科創名城
如何把揚州“好地方”的産業打造得更好?
日前召開的揚州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揚州市政府提出,今後5年,揚州圍繞打造創新引領、産業興旺的“好地方”,加快推動産業發展提速、創新活力提升、營商環境提優。通過堅持産業強市戰略,推動重點優勢産業集群補鍊、強鍊、擴鍊,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促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持創新核心地位,深入推進“533”産業科創計劃,形成頭部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新增500億級企業1家,100億級企業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别突破3000家和4000家。
在揚州市政府相關領導看來,揚州要實現這些目标,必須通過強化環境營造、規劃引領、政策激勵、轉變機制、科金融合等,從根子上解決企業創新投入不足、科創平台建設相對滞後等突出問題,構建區域科技創新與産業協同發展的新體系,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此次,揚州出台的“科技創新10條”激勵政策,涉及企業培育、平台打造、産學研合作、科創載體、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國際合作、園區發展、科技金融和創新環境10個方面。其中,包括設立100億元規模的市級科創基金、市财政給予重大科創平台最高1億元建設運營費用支持、對離岸孵化器給予租金補貼等突破性的新政策。
“這些政策具有較強的集成性、針對性、可及性和操作性,是以往科技創新政策的‘升級版’、一套集成式的‘科技政策一本通’。”揚州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統将抓好政策貫徹落實的組織推進,增強政策宣傳解讀,推動各類政策一鍵直達,讓企業、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及時了解、掌握、用好政策,以及抓好政策的兌現落地确保各項政策有效執行、落實落地,為建設産業科創名城提供科技支撐。(過國忠許 婷)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