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為什麼放下手機

為什麼放下手機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8 02:42:14

為什麼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更難的)1

茨威格人生的最後幾年,一直在懷念19世紀末的“黃金年代”,不論文化、經濟或者科技,他都看成是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可他也會警惕,為什麼大家變得越來越像了。

“二三十年前,跳舞還隻是個别民族的事,還隻是個人愛好。維也納跳華爾茲,匈牙利跳恰爾達什,西班牙跳波萊羅——都按種種不同的節奏、不同的旋律。……可如今,從開普敦到斯德哥爾摩,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加爾各答,千千萬萬的人都跳同一種舞,配同樣上氣不接下氣、毫無特色的五六首曲子。”茨威格寫道。

茨威格生活在全球化急劇擴張的年代,汽船火車,電報電話,一系列發明将世界迅速抹平,各個地方的多元生活,也迅速融入到整齊劃一的标準之中——正如手機和互聯網做的事情一樣。

這不全然是壞事,它讓遠方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接近。然而,我們卻越發忽略了真正的“附近”。幾年前,人類學家項飙在《十三邀》中說到“消失的附近”,說大家不再關注立體而豐富的世界。直到如今,這一概念依然引發着讨論,它切中了當下最深刻的矛盾:我們可以輕易追蹤到萬裡之外的一則明星八卦,但對身邊五十米的角落異常陌生

不過項飙說這話的目的,并不是為“附近”刻墓志銘,他也不覺得這是一件無可挽回的事情,“人類學是要顯示,很多大家認為沒有辦法、無可奈何的事情,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他像貓頭鷹一樣,提醒大家留意最後的光線,在不可逆的環境裡面關注周邊具體豐富的生活,那麼希望可能因此而誕生。

跳出單調、孤立的世界

改變的第一步,很簡單:走出家門,去面對面地和人交流。

當面交流很重要。雪莉•特克爾在《重拾交談》中寫道,“滿是屏幕的媒介化生活已使我們陷入一種困境,科技對同理心産生了沖擊。即使一部靜音手機都會阻礙我們的交談,特别是那種面對面的開放式交談。我們因技術變得沉默無聲,同時也在遠離自省、同理心和良師益友。”

不過即便這麼簡單的事情,對當代人來說也像是一場冒險。我們受到種種現實的羁絆,不是人人都有勇氣和能力跳出生活的庸常、單調和禁锢。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打破舊有的生活習慣,隻是不停重複着過往的生活模式,避免可能的意外,因而也不再能遇到驚喜。最終,正如茨威格所說:“由于整齊劃一的要求被加強而産生随大流的感情,就會心靈扭曲而導緻肌肉發達,就會個性消亡而導緻人的類型化。”

科技不應該讓人分離,它應該給不同生活的連接創造機會。即便虛拟社區已經仿佛一個真正的城市,小紅書創始人卻說,小紅書不希望用戶把所有的時間都耗在那個虛拟的世界裡,“而是希望裡面的内容觸動你之後,你能離開虛拟世界,放下手機,回到真實生活”。

近2年,小紅書舉辦的社區熟人節,就是這方面的嘗試。

為什麼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更難的)2

熟人節的第一大特點是生活方式多元。以今年的小紅書社區熟人節為例,活動一共搭建了35個不同的興趣空間,涵蓋露營、戶外、咖啡、手作、甄學、音樂等。每個空間的名字都是“XX我熟”,一個"X"代表熱愛的,即小紅書上的垂直興趣領域;另外一個“X”代表熱門的,即小紅書上熱門的内容。

不僅僅是興趣空間多,主辦方也是鼓勵大家在關注自己喜歡的興趣的同時,也走出“舒适區”,投身到更多元的興趣之中,與更多有趣的人互動交流,進而建立更廣泛的熟人關系。

熟人節的主題是:一來二去就熟了。什麼才叫熟?社區熟人節負責人哔莫為“熟”賦予了三層含義:首先是希望用戶與小紅書平台熟起來,對小紅書社區内容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其次是希望作者之間熟起來,為作者們創造更多共創和交流的機會。最後就是用戶與作者、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熟起來,為興趣相投的人創造更真實的鍊接。

比如,穿搭作者@王子喬啊 原本準備在“穿搭我熟”舉辦閑置穿搭大作戰活動,現場幫用戶用閑置衣物搭配,并将衣物贈送給用戶。不善言辭的他,站在挂滿衣物的衣架前手足無措,因為許多用戶并沒有看出他的意圖。

就在這時,“看書我熟”空間的書寫作者@熊偉Sherwin 伸來援助之手,現場揮墨在 A4 紙上寫下“清倉大甩(不賣)”幾個大字,作為一張臨時海報,挂在了王子喬的衣架上,王子喬說:“多虧了這張海報,來找我搭配的人可算是變多了”。活動結束後,二位作者互換了聯系方式,通過這個小插曲混熟成為了朋友。

為什麼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更難的)3

除了内容多元、氛圍真誠之外,熟人節的第三大特點是平等、去中心化。

平等、去中心化的體現之一,是在這個線下空間,不推崇頂流、不建立陣營、不分高低貴賤,不涉及名利,隻認興趣、審美、價值觀,隻關熱愛。

雖然活動不乏劉昊然和歐陽娜娜這樣的明星——他們的确是有自己拿手絕活,但是絕大部分主理人的粉絲數量多在幾千到幾萬,在各自垂直興趣領域有特長,但并非真正意義明星大咖。

劉昊然和歐陽娜娜雖然是娛樂圈的頂流,出入任何場合都享受着衆星捧月的待遇,但他們的攝影或塗鴉作品在熟人節的展出空間,不管是場地面積,還是宣傳介紹,與其他30多個空間别無二緻。

同樣地,“咖啡我熟”的主理人之一杜嘉甯雖然是2019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但在現場,主辦方并沒有大肆宣傳她的榮譽,空間内的展示牌上,隻顯示她在小紅書的ID名:杜嘉甯Douz。

平等、去中心化的體現之二是,不同于其他商業公司造的節日——平台或者品牌或明星嘉賓占據C位,活動内容充滿商業氣息,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帶貨、賣貨,熟人節沒有大促,沒有燈光下的主舞台,也沒有主辦方緻辭,就像是一個集市,像是一群年輕人放松自在的Party。

為什麼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更難的)4

在“露營我熟”空間裡,大家都圍坐在地上,分享關于露營的知識和體驗。即使是世界冠軍,杜嘉甯本人在現場也隻是像和親朋好友聊天一樣,講解咖啡文化,比如沖咖啡的水溫在多少度合适之類的。

為了确保活動真正做到去中心化,整個現場的搭建、布景和活動策劃,小紅書選擇與主理人共同配合完成,其中小紅書主要負責硬裝軟裝,而在活動的策劃等方面,則給予各個空間主理人充分的自由。

比如,在“看書我熟”空間舉辦的活動中 ,包書皮是兩位主理人@路小周的讀書筆記 和@愛讀書的少女七 臨時想出來,以讓大家挑好書,自己體驗一次包書皮。雖然一開始大家手忙腳亂,但好在最後大家都心滿意足地帶着自己親手包好的書離開了。

再比如“露營我熟”空間裡,小紅書雖然做一些露營的布景,但其中一個主理人@瓊77777 ,作為資深的BC露營(Bush Craft,叢林技能)玩家,自己直接扛了木頭到現場,搭建露營空間。當然,整個過程,也得到了現場工作人員和其他用戶、主理人的幫助。

“抛棄自己出來唱戲呐喊的欲望,讓作者走向前台和用戶鍊接,這是很多公司無法接受的策略,但恰恰可能是内容社區型公司的要點。”一位業内人士表示,類似于淘寶造物節,商家手中的内容是物品,商家得靠物品和消費者産生關系。“不同點又在于,作為社區型公司,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過内容的精神共鳴才是最緊密的。”

在熟人節現場,進入到一個空間裡,便是一個新的生活,小紅書也正是這樣一個樞紐站,它不強求每個人都在這兒一直停留,而隻是想讓他們更快地與有趣的生活相遇。

多元“生活觀”集合的“場”

作為互聯網的一個子集,互聯網社區随着互聯網的誕生而誕生,随着互聯網的發展而更新換代。在每一個互聯網的小時代,主流的社區型産品也都必然面臨不斷泛化的過程。曆史上,人們用過的所有社區産品,都走過這一步。

對于社區的泛化,從業者都達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識:幾乎所有的小社區能夠變大,除了内容價值之外,都有一個重要因素:氛圍好;所有社區變大後被人诟病,也是同樣的原因:氛圍變差。

氛圍這一無法量化的感性因素,卻成為了所有社區從業者判斷社區能否成功的關鍵詞。

社區的氛圍感,不是來源于刻意制造的增長,而來自于鮮活的人和生動的内容推動的自然生長。

熟人節的社區氛圍感,正是源于這種鮮活的人和生動的内容。

哔莫和她的團隊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小紅書的社區感具象化表達。社區感的本質就是人和内容的集合,因此,熟人節更多是在線下搭建一個多元内容場域,把舞台交給小紅書作者,由他們來展示不同種生活方式的魅力,真誠去分享自己所熱愛的,總會感染到大家,也會讓人和人,人和多元的生活方式産生鍊接。

“隻要你來參加過社區熟人節,就能很容易感受到‘人如何創造内容,并通過内容鍊接人、影響人、激發人’到‘人和人共同創造’的所有過程。說到底,我們對于人生活的細節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在意的,人是最有趣的。 ”社區熟人節負責人哔莫說。

為什麼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更難的)5

那麼,鮮活的人和生動的内容,又因何而來?

答案很簡單:“生活觀”。

在羅振宇2021年的跨年演講中,他把“生活觀”與其他“三觀”并舉。過去,人們在表達對人生、世界和價值的态度時,形成了“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人們對生活的态度,則産生了“生活觀”,它不斷地為生活賦予意義。

将線上世界鮮活的人和生動的内容,與線下世界鮮活的人和生動的内容連接起來的,正是“生活觀”。

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通過圖文、視頻和直播等方式,在互聯網社區更高效地進行信息傳播,才能讓一種生活迅速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模仿,并成為共同的生活觀。如此,不同人的生活成了其他人生活的參照,每個人的生活依然有着自己獨特的地方,但每個人的生活也産生了聯系,點滴彙聚,最終成了一首交響曲,成了當下時代的“生活觀”。

羅振宇說,小紅書記錄了當代人的生活觀,但小紅書并沒有打算給所有的生活貼上标簽——

  • 據新華社報道,興起于小紅書上的農村婚禮正在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回到農村結婚的新方式。這是一種生活觀。
  • 據社科院報告,小紅書上年輕人選擇宜居城市時也有了新标準,他們評選出來的心儀城市,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排名,而媒體對尋找宜居城市的00後稱之為“蹲一族”。這也是一種生活觀。
  • 此外,最近這一年,興起的露營、飛盤、登山、滑雪、沖浪等戶外運動,在年輕人中成為了生活閑暇之餘的共同愛好。所有這些背後,也都是不同的生活觀。

通過以上可見,小紅書已經建立起一種吸引各種“生活觀”聚集的“場”——這是通常意義上的社區氛圍。因為這種“生活觀”聚集的“場”的存在,才會有如此海量的用戶在此吐露心聲,表達自己的喜好。

在這個“場”裡,來自現實的真實體驗,通過線上社區分享,用戶從中獲取到新的生活認知,在自己生活裡實踐,最終再回到線上分享自己新的體會,如此往複,形成正向循環。

在過去一年,小紅書的内容越發多元化,露營、飛盤等大火,科技知識、人文閱讀、詩歌寫作等精神文化知識也在持續擴展。今年年初,谷愛淩、大楊揚等冬奧冠軍先後入駐小紅書,中國女足等國家隊也相繼亮相,體育運動類内容也正蓬勃發展。在不久前,NBA球星哈登入駐,并在小紅書上進行了個人首次的中文社交媒體直播,與大家聊起了訓練日常和趣聞。

為什麼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更難的)6

所有這些多元化内容,全部都來自于小紅書所構建的“生活觀”聚集的“場”的引力。

而熟人節便是這種“生活觀”聚集的“場”在線下的具象化——來參加活動的用戶每進入到一個空間裡,便遇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多元文化價值“生活觀”聚集的“場”裡,小紅書不強求每個人都在這兒一直停留,而隻是想讓他們更快地抵達自己理想中的充滿差異性的、多元的精神生活世界。

結語

正如雪莉•特克爾所言,“我們上網是因為我們繁忙,但結果是花在技術上的時間更多,而花在彼此之間的時間更少。我們将連接作為保持親近的方式,實際上我們在彼此躲避。”

很多人不知不覺地被這場數字化浪潮裹挾,進而失去了個性、迷失了生活。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人意識到技術人的馴化所帶來的副作用,并且開始通過建立一種多元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體系,帶領人們走出信息繭房,走出回音室,向更廣闊的生活方式進發,找回生活本該有的豐富多彩、搖曳多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