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是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一根管道,為胎兒循環的重要通路。胎兒的動脈導管從第六主動脈鰓弓背部發育而來,構成胎兒血循環主動脈、肺動脈間的生理性通道。小兒出生後,動脈導管即在功能上關閉,絕大多數嬰兒生後3個月左右在解剖上逐漸閉合成為動脈韌帶,若不閉合即稱動脈導管未閉。那麼,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閉合怎麼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内容吧。
發病率:出生體重<;1 000g者42%,1 000~1 500g者21%,1500~1 750g者7%。經用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後,自然關閉者不在少數。
目的:在出生後首先7~10日齡内關閉(功能性或手術關閉)導管,以避免慢性損害(例如BPD)。早期關閉在血流動力學上有重要關系。
注意:診斷并不困難,主要問題是判斷PDA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和确定最佳治療時間。
臨床症狀:
心髒:收縮期雜音變化無常。開始時在鎖骨下(時有時無,例如在清除吸引時出現)。心前區搏動亢進、洪促脈、舒張壓低、脈壓(血壓振幅)>;3.33kPa (25mmHg)。
肺部:呼吸不穩定。P02上下動蕩(詢問護士!)。通氣情況惡化或無改善。
胃腸道:胃殘留物增多。
注意:因灌注量低,有發生NEC風險。肝腫大發生在後期,往往在7~10日以後。
腎功能:少尿或無尿為晚期症狀一仔細平衡出入量。測尿素、肌酐和抗生素濃度。
注意:尿量正常并不一定總意味着腎功能正常。
治療策略:
用吲哚美辛作預防性治療(生後24小時内),即使對極低體重兒,在通氣持續時間、BPD的發生以及PDA的關閉等方面均無明顯優點,反提高了發生腸穿孔的風險。
<;1 000g的早産兒(<;第27孕周):通氣的早産兒,斷斷續續有PDA症狀者,建議早治療(第2~3日齡開始)。否則80%發展為有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的PDA。
>;1 000g的早産兒:隻有血流動力學有明顯改變的PDA加以治療。
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閉合怎麼辦?通過以上文章内容的詳細介紹,相信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種病變屬于明确先天性心髒病,需要積極重視,注意明确選擇合理的手術時間和手術方案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休息。如果出現心衰,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