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寶寶之間互相搶奪玩具這樣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是抱着一笑了之的态度。甚至寶寶随手在别人加拿玩具這樣的行為,父母都隻會說:下不為例。這樣的育兒方式實在要不得。
教育寶寶 5件事情莫縱容
對孩子的愛不僅要包含理智與寬容,更應松緊有度,要為兒女們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間畫一條清楚的界線,使他們的行為有章可循,學會忍受一時的不舒服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對孩子如下的幾種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絕不能縱容。
得不到就動手
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想搶小夥伴的玩具推土機,搶不到,一口就咬向對方的手,結果,推土機如願到手。
達标做法:對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嚴肅批評,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已經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必須親自道歉;同時,讓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願意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他應該學會接受這種不如意。
除了批評和講道理,一定的懲罰必不可少,并将與懲罰相反的待遇呈現在他眼前:呵護和安撫被咬的孩子。從而令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進而自覺摒棄攻擊性行為。
順手牽羊
孩子給你看一雙袖珍水晶鞋,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地上撿的。
達标做法: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讓他親自道歉:“對不起,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在還給你,請原諒。”借助“物歸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勇于承認錯誤。
三四歲的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和所屬意識,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對此,父母千萬不要采取“下不為例”的态度。記住那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見了玩具走不動
在超市,你拒絕買芭比娃娃,女兒卻緊緊地抱着不放,任你怎麼解釋也不松手,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達标做法:對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買玩具,因為前不久剛剛買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無理取鬧,不妨置之不理,繼續選擇其他物品,或者佯裝離開,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協是不明智的,否則孩子的任性将變本加厲。等孩子冷靜之後,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歡,撒潑、哭鬧的結果是什麼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厭。
該睡不睡
晚上10點該睡覺了,孩子卻把娃娃和毛絨玩具攤到床上。
達标做法:指指牆上的卡通挂鐘,示意孩子到就寝時間了,告訴他按時休息才能保證第二天去幼兒園不遲到。
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上床,他們永遠沒玩夠。如果父母允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難以養成。所以,無論孩子找什麼理由,父母都要想辦法拒絕。
用謊言掩蓋事實
8歲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當媽媽問起這事,他卻說是家裡的貓幹的。
達标做法:鼓勵孩子說實話:“告訴媽媽,到底怎麼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媽媽喜歡誠實、勇于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顧慮,鼓勵他說出真相,并在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
六七歲以上的孩子明知說謊不對,卻為了逃避懲罰而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話,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長了這一惡習,以緻他在謊言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兇險的“小兒鎖喉風”
5歲的丁丁一早起來就喊頭痛、全身痛、喉嚨痛,還時不時咳嗽,顯得無精打采。媽媽給丁丁試了體溫,發現孩子發熱,又看他咳嗽一聲接一聲的,像患了傷風感冒,就給他找了一片感冒藥吃了,然後又讓他喝了一口止咳糖漿。中午和晚上,媽媽又給丁丁服了感冒藥和退燒藥。晚8點時,丁丁睡着了,到了午夜時,丁丁醒來了卻說話含糊。他的音調變得又低又粗,聲音嘶啞,幾乎完全失聲了。咳嗽也如同吠樣,發音低沉嘶啞,有喉鳴聲,随即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發绀,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無力,大汗淋漓,很快就停止了呼吸。
醫生說丁丁所患的疾病叫“鎖喉風”,易因喉部充血、腫脹後發生喉痙攣,将氣管入口堵死,使人發生喉部梗阻後窒息和呼吸循環衰竭緻死。
小兒“鎖喉風”,西醫稱之為小兒急性喉炎。它是指以聲門區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彌漫性卡他性炎症。小兒“鎖喉風”的特點是披着感冒的外衣,發病急速,來勢兇猛,病勢兇險,症狀險惡,如誤診、誤治,贻誤時間,不能及時搶救,常會危及生命。
很多家長和農村的村醫,發現孩子出現發燒、畏寒、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狀時,便誤認為是普通的感冒,常常擅自草率地為孩子應用感冒藥和止咳藥,有的甚至掉以輕心,不作任何的治療,結果常導緻悲劇發生。
這種病在家庭和村衛生所難以确診。因為這種病隻能用喉鏡才能确診。此病在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下,能清楚地見到雙側聲帶對稱性彌漫性充血、腫脹,會厭、室帶及聲門下腔也可表現為充血、腫脹,腫脹處的表面可有黏性分泌物。此分泌物如增多,可使病兒聲音嘶啞或喉鳴加重。
所以,小兒如突然起病,類似感冒病狀,有喉痛不适伴聲音嘶啞等表現時,應高度警惕患了小兒“鎖喉風”的可能,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養寶寶還得靠自己
當你初為人母,卻是由月嫂來觀察寶寶、回應他的需要時,也就意味着你就這樣把最初的撫養權和母乳喂養的權利交給一個陌生女人,這種境況,就像你和你的愛人在親熱的時候,有人在旁邊說“親熱的時間到了”或者告訴你們應該“這樣或那樣親熱”,你們還能親熱的起來嗎?
其實,月子裡的寶寶是最乖的,每天70%的時間在睡覺,剩下就是吃奶,基本不用太操心。對于媽媽來說,就是兩件事,讓身體盡快恢複以及給寶寶喂奶。
然而,許多人卻發現,花高價錢請來的月嫂、育兒嫂,卻成為了媽媽與寶寶之間的障礙,造成了母乳喂養的困難,甚至失敗,你還在不知不覺中。
月嫂會告訴你她曾經帶過多少個寶寶是很有經驗的,此時你應該詢問她,多少媽媽在她的幫助下實現了成功的母乳喂養?
誤區一:奶要靠催,才會有
真相:乳房産奶是自然啟動,不需要靠外界幹預
許多人請月嫂,是為了能夠幫新媽媽按摩“催奶”。其實,乳房産奶是個自然的過程,不需要靠外界幹預,開關就是體内的孕激素,即胎盤一離開母體,孕激素就下降,乳房就會開始産奶了。
其實,乳房在孕28周左右就做好了哺乳準備。産後三天,媽媽的乳房并不漲滿,但有着寶貴的可滿足新生兒一切需要的初乳。
在第一個月内,嬰兒要和母親時時刻刻在一起,頻繁而不受限制的哺乳。這不但幫助寶寶從一開始就能獲得寶貴的初乳,更是和媽媽進行磨合,嬰兒頻繁的吸吮,直接決定了媽媽的産奶量,吸得越多産得就越多。
“催奶”也不需要喝大量的湯水。我國民間流行用中藥或吃很多下奶的食物,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方法還沒有得到科學證實。
最好讓寶寶一出生半小時内就開始吸吮母親的乳房。如果孩子出現了某些情況必須要和媽媽分開,醫護人員最好讓媽媽在六個小時内把初乳擠出來,一天24小時内最少擠8次。
任何能使人愉悅的東西都能促進産奶。因此,哺乳期的媽媽不要讓自己餓着,隻需額外增加一個喜歡的小點心即可。
誤區二:你好好休息,孩子我來抱
真相:母嬰分離越久,嬰兒體内不良菌群越多
我們常常看到,無論是剛生完住在醫院裡,還是回家後,經常抱着孩子的人是月嫂。
産婦需要好好休息、恢複身體是對的,然而你的孩子将可能會接觸到來自另一個陌生人的細菌。當母嬰分離時,母親和嬰兒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母親就不會産生對這個嬰兒有益的益生菌,分離時間越長,嬰兒體内不良菌群越多,患病的風險越高,哪怕嬰兒在新生兒監護室,甚至是在奶奶或外婆的懷抱裡都不行,所以在新生兒出生的這幾天,請讓媽媽自己來抱嬰兒。
另一方面,月嫂隻在寶寶哭的時候才抱給媽媽來喂奶,會造成兩個問題:一,等到嬰兒啼哭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早期的饑餓信号,有時過度饑餓的嬰兒會表現出不耐心,繼而被誤會成寶寶不要吃媽媽的奶,結果就再由月嫂來代替媽媽進行人工喂養。二,如果一直是由月嫂來判斷嬰兒什麼時候吃奶,媽媽就無法了解寶寶,媽媽産生噴乳反射的最佳途徑就是得到來自寶寶的信号刺激,如寶寶的手觸摸媽媽的乳房,寶寶的氣味等等。
誤區三:你的乳房軟軟的就是沒奶,加奶粉吧
真相:出生第一天嬰兒的胃隻有硬币大小,隻能容納6毫升的奶水
一邊是寶寶不停地哭,自己的乳房又軟軟的,一邊是月嫂或家人說着洩氣話,本來就手足無措,被小人兒折騰得身心俱疲的新媽媽,隻好“屈服”了。
事實上,早期初乳很少,乳房較軟,乳汁流出非常慢,這是給媽媽和寶寶學習的機會,并與新生兒的胃容量相配。出生第一天嬰兒的胃隻有硬币或玻璃彈珠一樣大,隻能容納6毫升的乳汁,相當于一小湯匙。
初乳很黏稠,就像不粘鍋的塗層一樣,從寶寶的口腔開始到排洩的肛門都提供了保護。美國有母乳銀行,初乳被當做治療藥物,提供給一些存在免疫缺陷的青少年或成人,增加免疫力。
健康的新生兒出生第一到第三天,初乳的量完全能滿足他需要的量。初乳的量非常少,每次哺喂量隻有2~10毫升,每過一天嬰兒都會多吃一點,到第10天,嬰兒每次哺喂量也才60毫升,那種給剛出生一兩天的嬰兒喂20ml、30ml甚至更多奶粉的行為,其實是對嬰兒不利的。
許多媽媽擔心自己的奶水不足,或者在月嫂等旁人的言語暗示下,對母乳信心不足,就開始加配方奶,結果越加奶粉,刺激越少母乳就越少,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就完全變成人工喂養了。
另外,剛出生的嬰兒會有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下降小于7%左右的出生體重,這屬于正常現象。産後的媽媽有時需要服用一些藥物,大部分藥物其實也都不會影響母乳。
誤區四:晚上我帶孩子睡,半夜加頓奶粉沒關系,你好好休息更重要
真相:哪怕每天隻添加一次奶粉,也會改變寶寶的胃腸道菌群,甚至要花2~4周的時間才能恢複原來有益的菌群環境
白天晚上不停地喂奶,新媽媽崩潰了,最後由月嫂帶着寶寶到另一個房間睡,寶寶晚上要吃奶的時候就喂配方奶或擠出來的母乳。月嫂會告訴你:沒事,晚上偶爾吃一次配方奶沒問題。
不是沒問題,而是很嚴重。
母乳中最珍貴的物質之一是免疫球蛋白(lgA),就是媽媽從生活環境中接觸到的病原微生物,進入其體内後産生抗體,因此嬰兒由母體攝入的lgA恰好能幫助嬰兒免遭細菌、病毒等許多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新生兒的胃腸道剛出生時是無菌的,他胃腸道的黏膜交界處,細胞之間是有縫隙的,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發育成熟。如果在縫隙未關閉前就給他一種外來的蛋白質,容易産生緻敏反應。
如果在出生1周内喝了配方奶,不但破壞了寶寶的腸道完整性,而且改變了腸道的酸堿度,導緻嬰兒腸道内的菌群失調。
因此,哪怕每天隻加一次少量的配方奶,也會改變寶寶的胃腸道菌群,這個改變是非常快的。加一次配方奶,之後即便全部母乳喂養,也要花2~4周的時間才能恢複原來有益的菌群環境。
夜間哺乳對小嬰兒很重要,對新媽媽的産奶量也很重要,如果寶寶不能及時吸吮乳房,乳房就會自動下調産奶量。不少媽媽在漲過幾次奶後,産奶量就減少了。
誤區五:睡前加點奶粉喂飽了,寶寶睡得好
真相:用大量配方奶粉讓寶寶吃足睡長,對寶寶腸胃是額外負擔,也加重了寶寶腎髒等器官負擔
其實,這不是想讓媽媽休息,而是月嫂自己想休息,如此給嬰兒帶來的危害将是非常大的。
通常來講,月子裡的嬰兒每二三小時就需要吃母乳一次。如果用大量配方奶,讓寶寶吃足睡長,這不但對寶寶的腸胃是額外的負擔,而且也加重了寶寶腎髒等器官負擔。
小嬰兒從黑暗的子宮裡剛出來,還沒有形成白天黑夜的區分,需要頻繁吃奶,有些嬰兒可能“日夜颠倒”。一般來說,月子裡的嬰兒每天要吃奶8~12次甚至更多。這些現象都是很正常的。
對新生兒的養育目标難道就是讓寶寶安靜入睡不哭鬧嗎?養孩子就是會很麻煩,孩子哭鬧是正常的,是好的,寶寶通過頻繁的哭鬧來刺激,要吸吮,幫助媽媽下奶。而且寶寶和媽媽體現的這種頻繁的哭鬧是一個愛的過程。旁人如果覺得媽媽累了,把寶寶抱走然後給他喂配方奶,寶寶不找媽媽了,其實是好心做了壞事。
坐月子 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的奶不夠,喂奶粉吧”,您需要警覺。
新媽媽在一開始進入這個新角色,需要學習。隻要和自己的嬰兒多親密接觸,就像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将自己的身體給寶寶提供所需要的溫暖、營養和保護,母性本能會指引一個新媽媽漸漸成長的。
早期母乳喂養會很累,但母乳喂養省力省錢。如果你在很短的時間内掌握了母乳喂養,你今後的生活就會非常方便。
當然,新媽媽因為需要時時刻刻和寶寶在一起,那麼她也很需要他人的幫助。月嫂真正的意義便在于此,給新媽媽合适的幫助會讓她感到獲得支持和力量,有更多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去和寶寶相處,而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承擔照顧寶寶的任務。
她們可以幫助做可口又營養均衡的飯菜,幫助嬰兒更換并清洗尿布,幫助新媽媽做些身體的按摩讓她放松,幫助做些家務等等。而這些其實普通的保姆或家人完全可以勝任的。
母乳喂養是媽媽和寶寶兩個人的事情,而且也是需要雙方相互了解、學習和配合的一個過程。任何幹擾母親和寶寶關系的人和物件,都不是對母乳喂養的正确支持。
新媽媽需要的是别人相信她的哺乳能力,而不是懷疑;需要的是鼓勵她和寶寶相處,而不是造成分離;需要的是多些幫手,而不是來取代她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哺乳。即使一個再有經驗的月嫂,也不是寶寶的媽媽。一個月後,是媽媽自己和寶寶有了很深的默契,母乳喂養漸入或已入佳境,還是月嫂走後,新媽媽仍舊不知所措仿佛面對一個剛出生的孩子?
結語:隻有給寶寶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寶寶的身體和心裡都健康的成長。(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7,作者:張婕,楊相國,任钰雯,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