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大雪養生 從三點入手

大雪養生 從三點入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09 07:45:04

  大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大雪的到來預示的雨雪天氣的到來,天氣也正在逐步的寒冷。那麼大雪天氣我們該如何養生呢?吃什麼對于我們的身體才是最好的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大雪如何養生的吧。

  大雪養生

  平時多喝水睡覺少穿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大家基本熟悉的中醫理論。”王傑說,此時如果順應大自然的優勢養陰,則可以調整體内的陰陽平衡。“那麼,怎樣做能起到養陰的作用呢?中醫認為,水是陰中的至陰,因此隆冬之際,一個非常直接的方式是多喝水。”王傑建議,一天中有三杯水是盡量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來喝,可潤腸燥;第二杯水是下午4—5點喝,可滋腎陰;第三杯水可以在晚上9點喝,可養心陰。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吃一些養陰食物,如梨、蘿蔔、藕、蘑菇等。“及時添加衣服,避寒就溫是應該的,但有一點要注意,并不是越暖和越好。”王傑說,現在供暖條件普遍比較好,很多居民室内溫度保持在24攝氏度左右。在這種條件下,如果給老人和孩子厚衣裹身,或者用供暖設備烘烤腹背,更容易引起感冒。“很多老年人睡覺時有一個誤區,認為天冷防寒,睡覺時要多穿些衣服。其實這樣做不僅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也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年人感覺‘蓋上較厚的被子,還是感到冷’的原因。”王傑說。

  小心脖子、前胸後背等部位受寒

  “最近門診裡有幾位針灸患者每天來做治療,都是比較年輕的女同志,很巧合的是,她們都有一個毛病,肩膀疼。”王傑說,入冬後,人們外出普遍穿上了厚重的毛衣、羽絨服等,而在“全身武裝”的同時,許多人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通俗點說,寒氣很容易順着頸部入侵身體,引起嗓子疼、發炎、肩膀酸痛等疾病。此外,頸部是氣管所在的部位,冬季出現咽部發癢,咳嗽有少量清痰,服止咳藥作用不明顯,可能與頸部、前胸受寒有關。尤其對很多頸椎不好的上班族來說,建議冬季盡量穿高領衣服,或者養成出門前佩戴圍巾的習慣。用長圍巾系在胸口,護住脖子和胸口,外套在室外要盡量拉緊拉鍊,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寒冷對心髒、脾胃的沖擊,降低疾病風險。

  王傑補充說,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肺為嬌髒”,太寒太熱都受不了,特别是寒,最容易引起咳嗽、哮喘。女性朋友冬季穿上坎肩,可以防肩背受寒。“腳部保暖是因為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一旦受了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緻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其應加強,如穿長襪、厚靴,睡前熱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内部的氣血流動。”

  慢跑、打球有利于改變情緒低落

  “萬物生長靠太陽,進入冬季以後,光照時間逐漸減少,容易使人的身心處于低落狀态。很多人最近在就診時說,‘精神懶散,做事提不起興趣。’”王傑說,針對這些情緒變化,首先要認識到,它是人體對環境變化的正常反應。其次,要有意識地進行身心調攝,主動調整情緒。“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做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王傑提示,冬季鍛煉一定要選擇合适的時間和環境。一般來說,冬季鍛煉的最佳時間應控制在上午9點至11點,或者下午2點至4點,此外,一定要選擇沒有霧霾的時候進行。

  此外,王傑特别建議:如果在室外氣溫較低的環境中運動時,盡量不要張大嘴巴呼吸。否則大量冷空氣進入腹腔,會引起胃痛,冷空氣直接刺激咽喉和支氣管的黏膜,也容易引起咳嗽或誘發呼吸道疾病。中老年人保持健身習慣是好的,但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空腹鍛煉;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人,在出門前,要随身攜帶急救藥品。

  大雪吃什麼

  食紅薯粥

  大雪以後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裡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隻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此外,逢下雪到戶外賞雪、堆雪人也是此時常有的景緻。

  食大蔥“通陽”

  中醫養生學認為,大雪節氣前後,天氣寒冷,陽氣潛藏,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入侵就容易生病。因此冬季應該注重對陽氣的護養。

  大雪節氣前後是風寒感冒的高發階段,風寒感冒的主要症狀是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天氣寒冷的時候适當吃些益氣通陽的食物,例如大蔥等,有助于預防風寒感冒。

  雖然大蔥的蔥綠部分比蔥白部分營養含量高得多,但是從通陽和食療的角度來看,蔥白的效用更大一些,比如風寒感冒的很多經典食療方都有蔥白入藥,如蔥豉湯的主要成分就是蔥白。大蔥味辛,性微溫,具有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除了用于防治風寒感冒外,對于陰寒腹痛、惡寒發熱、頭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狀也有一定的食療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大蔥,但患有胃腸道疾病,特别是潰瘍病的人不宜多食。

  食大白菜護膚養顔

  大雪節氣期間空氣特别幹燥,冷冷的寒風讓不少人的皮膚開始出現幹燥的情況,不少上班族到了單位之後,又關在開着暖氣的空調間裡,皮膚的水分也相應地流失得更快。

  冬季吃大白菜,不僅營養,還有護膚養顔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大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顔效果。大白菜含有豐富的粗纖維,不但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又刺激腸胃蠕動,促進大便排洩,幫助消化的功能。

  食大紅蘿蔔纓補鈣

  大雪節氣的到來,标志着秋冬季節交替正式開始,這是時節陽光微弱,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生理功能和食欲均會發生變化。所以,要适當調整日常的飲食,保證身體充足的鈣源,讓冬天過得暖洋洋。

  冬季日照的時間減短,會影響維生素D的形成,天冷人體尿量增加,無機鹽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人體往往容易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尤其是老年人。因此,應該及時予以補鈣。

  蘿蔔纓是含鈣量最高的蔬菜,非常适合缺鈣的人群。以号稱補鈣作用很好的大豆為例,每100克大豆的含鈣量大約是在191毫克左右,但是每100克紅蘿蔔纓的含鈣量則是350毫克,鈣含量幾乎是大豆的一倍。。

  蘿蔔纓和很多蔬菜一樣,維生素易流失,最好是焯一下涼拌着吃。一份涼拌蘿蔔纓就能完全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維生素A和K,以及55%的維生素C和27%的葉酸,和10%的鈣和錳。

  大雪補身要注意什麼

  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

  大雪時空氣中的寒冷度和濕度都會加大,在大雪到冬至的15天内,因天地之間的氣仍然較虛,所以養生的主題跟小雪節氣一樣,以溫補為主。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整個冬季都是以進補為主,大雪時更應該進補。進補要因人而異。并且食療隻是進補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應該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适溫寒等綜合調養來達到養生進補的目的。也就是說除了食補,還可以進行藥補、酒補以及神補。

  大雪食補以補陽為主,但應根據自身的狀況來選擇。像面紅上火、口腔幹燥幹咳、口唇皲裂、皮膚幹燥、毛發幹枯等陰虛之人應以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為主,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熱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如果經常面色蒼白、四肢乏力、易疲勞怕冷等陽虛之人,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懷山藥、桂圓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雞肉等,忌食黏、幹、硬、生冷的食物。

  肝氣不足可飲高粱酒補陽氣

  在此說一下酒補。酒為百藥之首,說的是酒在中藥裡排位。既然酒有藥性,就要慎重地飲用。從大雪起至春分這段時間,不适宜飲酒。因為在大寒至春分兩個月中,人易肝氣過盛,而酒是壯肝氣之物,此時飲酒會火上澆油。此外,像面紅或脾氣急躁者更不宜飲酒。

  對于肝氣不足的,可适量飲用紅高粱釀制的酒以補充陽氣。喝酒宜在晚上,晚上酉時腎經最旺,腎主藏精氣。晚上适量飲酒可使手指涼、氣短者補元氣;後背涼者用酒配合可溫補腎陽;腹脹而便稀者可健脾;眼幹澀者用酒配合則可養肝陰。但酒是雙刃劍,可養人,也可傷人,要正确對待它,不宜過量,隻有正确飲用,才有利于健康。

  現在大部分人進補的意識比較強烈,但卻不明白“通”才是健康的關鍵。光補不通也不行,中醫所謂的“通”是氣機、血、經絡的暢通,氣滞血瘀、經絡郁阻同樣會導緻疾病的發生。

  冬季最簡單的通法是多吃點蘿蔔。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要醫生開藥方”。為了禦寒養生,古代皇家禦膳的首選菜肴就是羊肉炖白蘿蔔。這道菜可以補充體内的陽氣、溫暖五髒,尤其适合腎虛和脾虛的人食用。

  此外,因為白蘿蔔有消積滞、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所以冬季一般吃肉類等油膩食物後吃生蘿蔔可解膩、消食順氣。不過由于白蘿蔔味辛甘,性寒,所以脾胃虛寒、進食不化或體質虛弱者宜少食;白蘿蔔破氣,服人參等補藥後不要食用,否則會影響藥效。此外,由于食用生蘿蔔産氣較多,對潰瘍病也不利,所以有此類疾病的患者也要少吃白蘿蔔。

  大雪時節補好了,溫補養陽得當,來年才會有堅實的身體底子。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的叙述相信大家對于大雪如何養生的有所了解了吧,大雪節氣養生是對身體最好的,俗話有雲“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正是如此,那麼小編希望小編的建議能夠幫到你度過健康溫暖的冬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