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1:08:30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臨萊子侯刻石宜用篆籀筆法)1

蒼勁簡質

——《萊子侯刻石》

■慶旭

《萊子侯刻石》,新莽天鳳三年(公元16年)二月刊刻,又稱《萊子侯封田刻石》《萊子侯封冢記》《天鳳刻石》《萊子侯贍族戒石》等,無撰書者姓名,現藏于山東鄒城博物館。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臨萊子侯刻石宜用篆籀筆法)2

《萊子侯刻石》原石

刻石内容記錄萊子侯使偖子食等一百餘人為“支人”修墓封冢并告誡後代子孫慎毋毀壞之事:“始建國天鳳三年二月十三日,萊子侯為支人為封,使偖子食等用百餘人,後子孫毋壞敗。”

清書法家楊守敬評此碑:“是刻蒼勁簡質,漢隸之存者為最古,亦為最高。”

《萊子侯刻石》雖然隻有短短的35字,但它所透射出的藝術氣息卻是異常豐富多維的。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臨萊子侯刻石宜用篆籀筆法)3

《萊子侯刻石》拓片

從字體看,是明顯的隸書,符合隸書結構的扁平之勢,橫向鋪排。但橫線卻無波挑态勢,也無提按變化,就局部用筆和整體線形看都與篆書相接。這大約也是郭沫若先生稱之為“從篆到隸過渡的裡程碑”的緣由吧。但陳振濂先生抱以疑問,他指出比《萊子侯刻石》還早七十餘年的西漢《五鳳二年刻石》(《魯孝王泮池刻石》)即已經反映出隸書那種成熟的波挑意識,橫豎筆畫中也有了流暢的粗細變化。所以說晚了七十年的《萊子侯刻石》倒是過渡形态,缺乏說服力。他認為“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刻石本身;作此刻石的也許未必是高官侯爵的将相,而隻是某一氏族内部的家族事務……并非經邦安國、祀神崇賢之盛事,自然書、刻者也不屬名匠擅手,故爾有此一種相對較偏于民間的書風存在”。也就是說,撇除字體因素,還有較大一部分可能是某種風格取向,它“本身未必僅僅是從古隸到八分的過渡形态,但它肯定是屬于非官方的、非時尚的一種平實形态”。

楊守敬“蒼勁簡質”四字直指該刻風格要害。“蒼勁”是指線條運行堅定果斷,随意率性而為,這是意念上的精神狀态。至于形貌,線條可粗可細,顯然《萊子侯刻石》屬于後一種,于是顯出一種風骨。加之刀刻率真直肆,線條剝蝕,粗糙的邊欄紋樣與徒手繪制并不勻齊的界格自然融為一體,平添蒼茫氣象。“簡質”是指線條表達不事雕琢,它剔除了諸多法式、技術,删繁就簡,表象看是一種簡樸,但其質地卻又有凝練意。還有,學術界已注意到楊守敬另外半句評語“最古之漢隸存者”是有問題的,因為還有比《萊子侯刻石》更古的漢隸。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臨萊子侯刻石宜用篆籀筆法)4

慶旭臨《萊子侯刻石》

《萊子侯刻石》尖利的筆畫形态是迥異于衆多漢隸名作的。

很有意思的是書法中界格的使用往往跟莊重、嚴謹、序列、典範(甚至典雅)聯系在一起的,但《萊子侯刻石》好像并非如此。加之其字結體中宮疏宕,張力往四周擴張,使它的氣息充盈在每一個筆道,每一個角落。在臨此碑時,一定要把握其結字開張的體勢,用筆宜采用篆籀筆法,切忌扁平油滑。

峄山刻石臨寫技法(臨萊子侯刻石宜用篆籀筆法)5

慶旭以《萊子侯刻石》筆意創作的作品

《萊子侯刻石》在章法上也耐人尋味。首先是橫向形制,且取滿構圖式。而内部的分行布勢則有大小收放、間距疏密的自由發揮,這種書寫形式給當下的隸書創作者是不是又有一種啟發,在那種刻意做作、東倒西歪的“大頭兒”隸書展覽體之外能别開一條新路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