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接财神的文化内涵-接财神的風俗

接财神的文化内涵-接财神的風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2 04:14:46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各家置辦酒席,為财神賀辰。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接神儀式一般在下午4時到晚上進行,準備供品有三牲、水果、茶、糖果等。

  接财神的文化内涵-接财神的風俗

  接财神的文化内涵

  接财神的習俗在明清的時候已經盛行,人們為了在來年得到财神的眷顧,在新春佳節之際,擺放供品迎接财神。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家家置辦酒席,為财神賀辰。尤其是商家開市,一大早要放鞭炮,以迎财神。

  初五接财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中國長期處于農耕社會,對于财富的追求比較淡薄,所以長期以來财神的觀念不明确,财富的職司被賦于許多神靈,甚至可以說是一切神靈。大約在宋代或稍早的時候,過年的習俗中出現了請祿馬和财馬。

  在中國人創造的華夏諸神裡,财神,俗稱财神菩薩,是掌管天下錢财的。正月初五這天早晨,雄雞報曉的時候,鞭炮聲就響徹雲霄。黎明即起的人們相互作躬,說上幾句“大吉大利”、“恭喜發财”的吉利話話。在舊銀錢行業,接财神活動更為隆重,每逢舊曆正月初四深夜,就有迎财神儀式:商店全體人員都要向中堂張貼的财神像頂禮膜拜,祝禱新的一年利市。正月初五接過财神,商店才開門營業,稱為開頭盤。這樣,接财神的時間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兩個時間。

  接财神的風俗

  相傳年初五是财神降臨的大喜日子,又稱破五,即可破除年初一以來的各種忌諱。不少私人商鋪會選擇這天啟市,在門前挂上生菜(寓意生财),祈求生意興隆。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财門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張紙印的财神在門外嚷着:“送财神爺的來啦。”屋裡的主人為表示歡迎财神降臨,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财神的口中要說些吉利話,如“金銀财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之類的口彩。另外,有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挂胡子,身上背黃布袋,裝扮成财神爺模樣的人,後面跟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散發财神爺像,以讨賞錢。

  新的一年來臨時,接财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從何方來,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後将香根、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内焚燒,同燃松枝、芝麻稭等。接神時鞭炮齊鳴,氣氛極濃烈。

  接财神簡介

  所謂接财神,是指在正月初五的财神出巡日,迎接财神,接受财神對自己在上一年的檢查,行善功者,将得到财神的眷顧。“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稱“增福财神”;“武财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各家置辦酒席,為财神賀辰。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接神儀式一般在下午4時到晚上進行,準備供品有三牲、水果、茶、糖果等。如果舊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竈王,舊年發達的要用雞鴨魚肉祭拜。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财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别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财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财運亨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