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厥是大腦皮質功能的暫時紊亂引起腦細胞異常放電。表現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發生不自主的肌肉強直、陣攣性抽搐,并引起關節運動,多為全身、對稱性。常伴有意識障礙。新生兒驚厥常因圍産期窒息、産傷性顱内出血、感染、代謝異常等引起。新生兒驚厥的病因和表現是什麼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病因
驚厥可僅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放電引起,但這種異常放電可由許多原發性顱内病變(腦膜炎,腦血管意外,腦炎,顱内出血,腫瘤)引起,或繼發于全身性或代謝性(如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鈉)疾病。新生兒驚厥的病因對診斷很重要,是進行特殊治療和估計預後的關鍵,主要病因如下:
1.圍産期窒息
圍産期嚴重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腦病,主要見于足月兒,其臨床特點是意識障礙、張力減低和驚厥。驚厥多在生後12小時左右出現,開始為微小型發作,以後可出現強直性或多竈性陣攣性驚厥。此時常有顱壓增高,窒息更為嚴重的後果是顱内出血。
2.産傷性顱内出血
由于接生技術提高近年來已逐漸少見産傷性顱内出血。因難産或産程延長而緻頭部物理性損傷使小腦幕或大腦鐮撕裂,引起大量硬腦膜下腔出血,多見于體重較大的足月兒。通常在生後12~24小時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生後第2~3天出現限局性或多竈性陣攣型驚厥。
3.早産兒腦室周圍-腦室内出血
主要由于室管膜下胚胎生發基質尚未退化,具有豐富毛細血管,對缺氧、酸中毒極為敏感,易出血。在一次嚴重窒息或缺氧後2~3天,臨床症狀突然惡化,神經系統症狀在數分鐘及數小時内迅速進展,表現為意識障礙、肌張力低下和呼吸節律不整,随着前囟膨隆或緊張,很快出現強制性或多竈性陣攣性驚厥,出血量多者在1~2天内死亡。
4.感染
以化膿性腦膜炎最多見,大多為生後感染,發病在生後1周以後。臨床表現是非特異性的,驚厥在開始為微小型,以後變為強直性或多竈陣攣性。胎兒在宮内感染風疹、弓形蟲和巨細胞病毒,可引起胎兒腦炎,若胎内病變持續至出生時,則生後即可出現驚厥。不合并腦膜炎的敗血症也可引起驚厥,可能和心血管功能衰竭、血中電解質和葡萄糖代謝紊亂有關。
5.代謝異常
(1)低血糖:血糖<2.2mmol/L(40mg/dl)為低血糖。常見于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小于胎齡兒、早産兒和有缺血缺氧及其他應激的新生兒。低血糖多發生在生後3天内,常同時有原發病存在,除驚厥外尚可表現為呼吸暫停、意識遲鈍、肌張力低下和哺乳困難等。低血糖也可由于遺傳代謝病,如:果糖不耐受症、楓糖尿病等引起。
(2)低血鈣:定義為血清鈣水平<1.8mmol/L。生後3天内起病的低血鈣與低出生體重、窒息、母親糖尿病等有關。生後1~2周發病的低血鈣通常不伴有其他疾病,可能由于母親維生素D不足、新生兒腎髒和甲狀旁腺功能不完善以及牛奶喂養所引起的。
(3)低血鎂:常與低血鈣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低血鈣嬰兒用足量鈣劑治療後驚厥仍持續存在時應考慮低血鎂。
(4)高鈉或低鈉血症:高鈉血症常因鈉的過度負荷或脫水引起,低鈉血症通常由于窒息、顱内出血或腦膜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所緻。
(5)先天性代謝紊亂:為少見的遺傳代謝病,包括楓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環障礙等。
(6)維生素B6 依賴症:為遺傳性犬尿氨酸酶缺乏,其維生素B6需要量為正常嬰兒的5~10倍。
二、其他原因
撤藥綜合征、核黃疸、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色素失禁症等均可在新生兒期出現驚厥。
三、臨床表現
新生兒驚厥常見的是局竈性的,可能難以辨認。遊走性陣攣性肢體抽動,交替性半側肢體驚厥或原發性大腦皮質下驚厥(呼吸驟停,咀嚼運動,持續性眼偏斜,肌張力發作性改變)都是常見的。很少有癫痫大發作。
陣攣性肌肉活動伴肌張力增高和煩躁不安必須與真性驚厥相區别,煩躁不安隻有在刺激後才會産生陣攣,握住肢體不動可制止陣攣。而驚厥是自發産生的,握住肢體時仍感覺到肢體的抖動。
四、治療
首先是針對原發病變,其次是治療驚厥。病因治療比抗痙治療更重要。患兒應維持正常的通氣、換氣功能。
看過了驚厥的病因、表現和治療方法後,驚厥确實一種新生兒常見且比較危急的疾病,新媽媽們遇到驚厥時難免手足無措,看過了小編的介紹是不是心中有數了呢?好好照顧寶寶,盡量降低驚厥的發生,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