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被eBay收購開始,易趣就走上了水土不服的下坡路。 (視覺中國/圖)
“愛上eBay易趣,生活多倍樂趣。”這曾是電商平台易趣在電視上來回滾動的宣傳語,不少早期網購用戶耳熟能詳。
新一代消費者可能大多不認識這個曾經的電商王者。但市場調研網站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易趣網在2003年的市占率為72.4%,淘寶僅為7.8%。
1999年成立的易趣網,在運營23年後最終畫上句号。2022年7月12日,易趣網運營方上海盈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盈實)發布公告稱,将于8月12日起關閉網站,停止運營。
南方周末記者登錄易趣網發現,其頁面設計停留在多年前的風格,商品分類中還列有小靈通、黑莓手機、PSP等多款早已停産的商品。網站中的産品鍊接,均處于無法打開的狀态。
南方周末記者緻電易趣網運營方上海盈實,但對方婉拒了采訪。
易趣官網寫到,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開始在上海一個兩居室的民居内辦公,創始人邵亦波和譚海音是當時僅有的兩名員工。在商業模式上,易趣模仿了美國的eBay,在線上撮合賣家與買家進行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邵亦波中學時代時曾拿過多次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高二時,17歲的邵亦波就獲得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并選擇跳級入學。
199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正蓬勃發展,阿裡巴巴、攜程、當當、盛大均在這一年成立。
《沸騰十五年,中國互聯網1995-2009》一書的作者林軍在書中談及,1999年是中國互聯網的“大年”,“海歸、商人、極客、VC推手,這四類人齊刷刷出現在1999年,使其成為中國互聯網最黃金、最燦爛、最輝煌、最值得念想的大年份”。
據一位早年曾接觸過易趣網的風投機構老闆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邵亦波和譚海音是哈佛商學院的同學,當時隻要畢業于美國排名前列的商學院,回國創業又帶着複刻美國企業的項目,就容易拿到風投的錢。
林軍在上述書中談到,邵亦波很快就拿到了第一筆6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曾是易趣網早期員工,負責公關方面的工作。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譚海音更多對外,邵亦波則主要從事對内執行工作,兩人合作默契,“公司擴張很快,到2001年3月份,大概有五六百人,還在北京、廣州有分公司。”
創立之初,易趣網面臨的主要對手,是同在上海灘的C2C公司雅寶。然而,雅寶很快因為資金周轉困難,退出了互聯網。林軍在書中寫到,邵亦波當時還與雅寶方面談過多次,但合作未能成功。
“公司一開始是以二手商品作為切口,随後慢慢過渡成新品。”張志安說,當時很長一段時間的傳播策略,都是挖掘賣家和買家的故事,發展更多加盟店主,鼓勵開店。
到2001年時,易趣網開始向賣家收取費用。2011年,閩南理工學院經管學院助教林劍花在一篇比較易趣和淘寶商業模式的論文中寫到,易趣的收入除廣告外,幾乎全來自交易收費,包括首頁展示費用、櫥窗展示、推薦等費用。
當時尚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早期,盜版橫行,人們普遍未養成付費習慣。
上海财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帼齡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當時時機尚未成熟,讓大家使用付費才能享受的服務,不見得都能接受。”
僅僅成立三年後,易趣網得到了大洋彼岸的eBay(NASDAQ: EBAY)注資。2002年,eBay斥資3000萬美元,獲得易趣33%的股份。第二年,eBay又花費1.5億美元,拿下易趣網剩餘股權,使其成為eBay旗下全資子公司。
易趣網的危機在此時埋下,二者之間的融合并不順暢。林軍在書中寫到,eBay在收購後,将易趣的營運搬到加州,這讓決策鍊條長得無法讓人忍受,“在易趣網站上改一行文字,可能要花上9個月時間”。
張志安解釋,易趣成為國際化的平台企業後,做決策和業務調整都需要更為漫長的審核,導緻效率變得很低。
一位早期的易趣網買家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eBay收購易趣後一段時間,兩個平台的賬号可以通用,還能連接PayPal,後面不通用了,用戶登錄就麻煩了。”
創始人邵亦波在合并之後,逐步淡出易趣。曾擔任eBay CEO的惠特曼在《價值觀的力量》一書中回顧了這一段合并曆史。惠特曼認為,eBay犯了一個緻命的錯誤,“用錢把邵亦波打發走了,解除他經營網站的權力”。
惠特曼在書中進一步解釋,易趣網并入“eBay中國”後,公司把eBay的設計風格和網頁特色強加了上去。“這一舉措把中國用戶趕走了。”
此外,易趣網的閱讀方式也做了調整,網站排版是從右到左豎排方式,但絕大多數網站設計是從左到右橫排,“内在文化的差異,讓我們功敗垂成”。
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易趣同樣面臨難題。
張志安解釋,C2C的線上交易,重要的一環是如何保障交易過程安全,管控風險,“當時各部門想出來的辦法主要是積分制、黑名單制,希望對信用進行規範”。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的一個案例顯示,2004年,一位易趣網的用戶購買了幾台MP3,通過銀行向賣家付款後發現沒有發貨,該用戶遂将易趣網告上法庭,要求易趣網賠償損失。法院審理查明後,認定易趣網無過錯。
該公報顯示,易趣網在用戶協議中規定,“易趣網不參與實際交易,如買賣雙方發生争議,易趣網免責。”
2003年,剛剛成立的淘寶,通過第三方支付軟件,也就是支付寶,解決了C2C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問題。一年之後,易趣才推出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軟件“安付通”。
與易趣相比,淘寶選擇了免費模式,不向用戶收取費用。
2012年,阿裡巴巴早期員工波特·埃利斯曼用數百小時的視頻資料為基礎,拍下了一部紀錄片《揚子江大鳄》,其中大篇幅都在講述淘寶與易趣之間的競争。
波特·埃利斯曼在紀錄片中講述,當時淘寶方面認定,eBay已經是上市公司,面對來自投資人和華爾街的壓力,不會放棄收費這條路。
2005年,馬雲曾在辦公室中解釋淘寶為什麼免費,如果要證明付費模式,就得證明市場有多大。對C2C市場免費,依舊是好的做法,因為市場還不成熟,“互聯網用戶隻有8%嘗試過網上購物”。
波特·埃利斯曼在旁白中進一步解釋,與eBay競争的過程是一場遊擊戰,淘寶的第一步便是向eBay宣戰,産生的媒體效應将提高淘寶的關注度,馬雲也在中美兩地頻繁接受采訪,淘寶如願以償獲得關注。随後,淘寶用從雅虎募集的資金在中國投放廣告。
2005年,淘寶的用戶首次超越易趣。在紀錄片中,有同事問馬雲,你認為易趣的時代結束了嗎?馬雲答道,“基本結束,eBay在中國的行動太慢了。”
CNNIC發布的中國C2C調查報告,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用戶作為樣本數據。報告顯示,2005年,淘寶網市場份額為67.3%,易趣網僅為29.1%。第二年,易趣網放棄收費,但為時已晚。
林軍在書中寫道,與eBay相比,淘寶有兩個客觀優勢。首先,軟銀的孫正義為了戰略布局考量,希望擠壓eBay,有大把銀子給馬雲花。在資本層面,淘寶并不落後,甚至領先。其次,在操作策略上,淘寶更草根,更精通中國經濟社會的潛規則。
2011年,CNNIC發布了《2010年中國網絡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購物網站中流失率最大為易趣網,為69.4%。
第二年,eBay将易趣全部股份轉手給香港TOM集團(02383.HK)。TOM集團是一家媒體集團,包括互聯網、戶外媒體等多個闆塊,但股價低迷,長期保持在每股1港元以下。
2006年時,eBay曾與TOM集團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從事電子商務領域的業務。
一位eBay的員工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易趣網轉給TOM集團後,運營易趣網的員工也都轉了過去,和eBay沒有關系了。
TOM集團接手後,易趣網的境況并未得到改善。2010年,TOM集團發布公告稱,與中國郵政簽署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經營電子商務平台郵樂網。其官網顯示,郵樂網出售手機數碼、家用電器等各類商品。
TOM集團年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間,電子商貿闆塊的營收持續下滑,從889萬港币降至454萬港币。其中,郵樂網2021年虧損為1.4億港币。
看到易趣網關停的消息後,上述eBay員工感到意外:“我以為它早就關閉了。”
南方周末記者 吳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