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時間軸

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時間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2 03:41:19

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時間軸?馬克思所說的時間,指的其實是社會時間,或者曆史時間,因此,他明确指出“現今财富的基礎是盜竊他人的勞動時間”,對當時資本主義生産作出了本質性的說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時間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時間軸(社會結構的時間隐秘)1

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時間軸

馬克思所說的時間,指的其實是社會時間,或者曆史時間,因此,他明确指出“現今财富的基礎是盜竊他人的勞動時間”,對當時資本主義生産作出了本質性的說明。

時間可在生活的層面來理解,可以在社會的層面來理解,還可以從自然的層面來理解。生活層面來說,時間與個人生命、心理感受等聯系緊密。自然層面來說,時間是天文現象所衡量的一種标尺,或者按恩格斯的說法,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的運動就是時間的曆史。

馬克思的深刻性在于開掘了時間作為社會、曆史概念的屬性,從而使政治經濟學煥發了批判的光芒。如他所說,古典政治經濟學“把分工、信用、貨币等資産階級生産關系說成是固定的、不變的、永恒的東西”,但并不說明這些關系是怎樣産生的,是怎樣曆史地被生産出來的。他認為,單憑運動、順序無法說明社會肌體,曆史時間由社會整體結構決定,其中經濟結構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中,“物”也不是自然之物,而是社會之物,其典型形态,就是體現社會結構尤其是經濟的商品、貨币和資本等等。這樣的物,就是“财富”。“現今财富的基礎是盜竊他人的勞動時間”,這個判斷明顯是在社會層面上把時間和物質聯系了起來。

馬克思嚴格區分了自然時間、社會時間、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自由時間,由此才使得剩餘價值理論得以穩固地确立起來。在貨币這個貌似單純的價值衡量工具深處,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了價值的大小,而生産和交換的過程,所生産和交換的最終便是時間,剩餘勞動的存在,便是勞動的剝奪,最終則是時間的剝奪。

社會時間與自然時間、生活時間關系怎樣呢?人們往往容易把社會時間理解為自然時間的一部分,認為時間首先是甚至本質上是自然的屬性,因為人的社會活動的加入,才有社會時間。但實際上可能并非如此,把自然時間視為社會時間的基礎,也許跟近代以來标準化時間的産生有關,标準化時間從精确的物理切分進入社會時間生活,體現了科學觀念對生命體驗、生命領域的占據。人類自古以來就在實踐中形成時間概念,它首先衡量的是生活本身,一天、一季也好,一炷香、一袋煙工夫也好,都意味着各種生活内容。當然,後來社會時間兼具了自然時間的标度特性和生活時間的體驗特性。

馬克思把時間從社會層面上揭示,并通過它揭開資本的隐秘,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發現。社會關系的曆史生成,人類社會的曆史階段,進而在時間的意義上得到了科學闡明。科學社會主義,可以說是基于時間(曆史)的關于社會規律的科學體系。

(作者:劉洪波 湖北仙桃人。長江日報評論員,高級記者。)

【編輯:鄭曉曉】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