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或動物密集處,就一定有水源的存在。沙漠之所以沒有過多的生物種類,就是因為缺乏水源,很多需要水的動物都不能在沙漠中生存,包括人類。所以水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缺少了水,用不了多少時間,人體如同花兒一般“枯萎”了!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并不意味着喝水多是好事
近段時間,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稱“若一個成年人每天飲用四升以上的水,就可能會出現“水中毒”情況。”這還能不能讓人好好喝水了?不是說補充水分有益嗎,怎麼還能引起中毒呢?水中毒的醫學名稱為“稀釋性低鈉血症”,飲水過多易引發這種疾病出現,患者的細胞外液被稀釋,甚至可導緻腦水腫出現。
不想得“水中毒”,首先你要知道4升水有多少
4升水的分量,大概與8瓶500毫升裝的礦泉水一般多,而且是一次性喝下這麼多的水,才有可能引發水中毒的情況出現。所以說正常飲水是不會有類似問題出現的。
但飲水是人賴以生存的必須操作,想要人體健康,喝水依舊需要竅門
一個正常人每天的飲水量應該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倘若喝水太少的話,容易引發腎髒代謝異常,導緻腎結石出現。
如果按照礦泉水瓶換算的話,一天喝四瓶左右的礦泉水就可以了。
喝水是大家每天都會做的事情,但是想要讓水起到作用,卻又不像說起來那樣簡單。
人體不渴也要喝水的原因,就是為了讓水分參與到身體的新陳代謝中,幫助毒素和廢物的排出。如果等到口渴再喝水,那時身體已經屬于缺水的狀态了,反而會讓你一次性喝下大量的水。
水的生理功用
1. 幫助消化:我們吃進嘴裡的食物,經牙齒咀嚼和唾液潤濕後,進行從食管到胃腸、完成消化并被吸收的消化過程,這些環節都要水分來參與,加速體液對營養成分的溶解。
2. 排洩廢物:食物的營養消化吸收後剩餘的殘渣廢物,要通過出汗、呼吸及排洩的方式排出體外,這幾種不同的排洩方式都需水分的幫助才能實現。
3. 潤滑關節:人體關節之間需要有潤滑液,來避免骨頭之間的損壞性摩擦,而水則是關節潤滑液的主要來源。
4. 平衡體溫:當環境溫度低于體溫時,為了維持身體溫度保證正常生理活動,體内水分會因縮小的毛孔減少蒸發而保留在體内;環境溫度高于體溫,水分就會通過擴張的毛細血管呼吸孔排出體外,降低體溫。身體通過水的流散保證生存功能。
5. 維護細胞:水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态;保持皮膚的濕潤和彈性。
6. 平衡血液:水能改善血液、組織液的循環,并有助于平衡血液的黏稠度和酸堿度。
揭露喝水中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1.排毒:清晨一杯水。很多人都知道早晨喝杯水對身體有好處。人體經過了一宿的代謝,體内的垃圾需要外力的幫助才能排出,水就是最好的"清洗劑"。此時的細胞像一個幹燥的海綿,會捕捉喝進的水,并在40分鐘左右排出。這是個重要的排毒過程。淡鹽水、蜂蜜水、白開水都非常适合早上喝。早上别喝太涼或太熱的水,溫度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
2.煩躁:多多喝水。大腦制造出來的内啡肽被稱為"快活激素",而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激素"。分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飙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樣也可以排出體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輔助體力勞動,腎上腺素會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場,它也會随着淚水排出。
3.減壓:做決定前喝杯水。英國東倫敦大學的研究發現,學生在考試前喝杯水,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使他們在考試中的表現更出色。而對于上班族,在壓力過大或需要做決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幫助頭腦變得清晰。
4.不渴:也得喝水。有調查顯示,1/3成年人每天喝水少于6杯。上班族工作忙碌,常常半天也顧不上喝一口水。美國"水健康"網站指出,當人們覺得口渴時,身體已經流失了至少1%的水分。因此,上班族應該形成良好的喝水和排尿習慣,每1小時喝一次水,每2-3小時排尿一次。
5.睡前:抿上兩口水。當人熟睡時,由于體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會變高。老人臨睡前适當喝點水,可以減少血液黏稠度,從而降低腦血栓風險。此外,在幹燥的秋冬季節,水還可以滋潤呼吸道,幫助人更好地入睡。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過多,老年人有起夜的習慣,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償失。
6.洗澡後:慢慢喝水。很多人洗完澡覺得渴,會端起杯子一飲而盡。由于老年人體質較弱,心髒承受能力沒有年輕人強。特别是洗完熱水澡後,身體受熱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心髒跳動會比平時快些,喝水應特别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溫水,否則容易增加心髒負擔。
7.運動後:跟着心跳喝。老人在運動過後,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因為這時胃腸血管處于收縮狀态,需要一個恢複過程。如果立即大量飲水,水分積聚在胃腸道裡,會導緻肚子發脹,影響消化。最好過幾分鐘,等心髒跳動稍微平穩後,再接着小口小口地喝些溫開水。喝水時,盡量保持速度平緩,喝水的頻率最好與心跳頻率接近,再間歇式地分多次喝。這樣,才能使心髒有規律、平穩地吸收進入體内的水分。
8.感冒:喝更多的水。感冒時多喝些水或純果汁,對于疾病康複很有幫助,因為有助于沖走呼吸道上的黏液,讓人感覺呼吸舒暢。此外,如果發燒了,人體出于自我保護機能的反應要自身降溫這時就會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膚蒸發的水分增多等代謝加快的表現,需要補充大量水分。多喝水不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體溫調節,促使體内病菌迅速排出。
9.便秘:大口喝水。便秘的成因簡單地講有兩條:一是體内有宿便,缺乏水分;二是腸道等器官沒有了排洩力。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動作快一些,這樣水就能盡快到達腸道,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中醫認為便秘的原因之一,是人體缺少津液,大口喝水能起到迅速補充津液的作用,從而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上海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陳霞飛建議,便秘的人在補充水分的同時補充些膳食纖維效果更佳,所以最好每天喝一杯高纖蔬菜汁。
10.肥胖:餐前餐後喝杯水。人體内的很多化學反應,都要在"水"裡進行。有了足夠的水分,才能保證身體的代謝機制正常運轉。對于肥胖的人來說,可以在飯前半小時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飽腹感;飯後半小時,再喝一小杯水,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
11.嘔吐:喝點淡鹽水。嘔吐是人體吃了不潔食物後,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為避免嚴重嘔吐或腹瀉後引起的脫水症狀,可以适當喝些淡鹽水來補充體力,緩解虛弱狀态。
那麼,水應該怎麼喝?
早晨起床後就要開始第一杯水,因為你睡着了,但是你身體的各個器官還在活動,再加上人體活動出汗,體内的水分已經被代謝掉了大部分。
這樣的處境下,身體不僅處在缺水狀态,血液也變得粘稠了!這時喝一杯水不僅能幫助廢物的排出,還可以稀釋血液。
此外,洗澡的過程對人體水分的消耗量同樣非常大,所以在洗澡過後有口渴的情況發生,洗澡後再補充水分未免為時過晚。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洗澡前先喝一杯水,特别是需要泡澡的朋友,更應該在進入浴池前喝上一杯溫開水。
最後,注意運動後的補水,這有利于身體廢物的排出。但是要注意運動後飲水不應該以涼水為主,反而是溫開水更适合運動後解渴與水分補充。
水對人體有着重要作用,新陳代謝離不開水分。即使生活中沒有大量運動,也千萬不要偷懶等到口渴再喝水,隔幾個小時補充一次水分對身體有着重要意義,趕緊行動起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