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是家長們最操心的問題了,尤其是吃奶的問題,有的孩子不吃奶嘴,而有的孩子連媽媽的母乳都不吃,不是不吃,而是吮乳無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新生兒吮乳無力在生活中比較多見,為了盡量避免新生兒吮乳無力,家長們應該采取措施,做好預防,那麼,新生兒吮乳無力可以的預防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詳細的介紹。
新生兒吮乳無力是怎麼回事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是可以吮吸媽媽的乳頭的,然而,也有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吮乳無力,身體瘦小,面色不正常等,那麼,新生兒吮乳無力是怎麼回事呢?新生兒吮乳無力可以的預防有哪些呢?下面我們首先來了解新生兒吮乳無力的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因素為小兒多為先天禀賦不足,氣血未充,元陽不振,其次是生後調養不當,感受寒邪,故本病在北方寒冷季節發病率高。
西醫學則認為本病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由受寒、早産、感染窒息等多種原因引起。新生兒特别是早産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易随着環境溫度波動: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少,皮膚薄,血管分布較多,易于散熱;新生兒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酸成分相對多,熔點高,體溫低時易凝固,新生兒産熱主要靠棕色脂肪,并需要氧的參與,當缺氧、寒冷,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時,産熱過程極易受抑制,早産兒此種脂肪儲存不足。
新生兒吮乳無力檢查診斷
1、一般表現為不吃、不哭、少動、精神萎靡,并可伴有嘔吐,或見易驚惕,體溫不升或發熱,皮膚蒼白,可有進行性加重的黃疽,肝脾腫大。重者皮膚有出血點,少數可有抽搐、硬腫症等。體檢應注意臍部、皮膚、甲溝及黏膜傷口等處有無感染病竈。
2、初生兒出生時形體瘦小,肌肉瘠薄,面色無華,精神萎軟,氣弱聲低,吮乳無力,筋弛肢軟。一般體重低于2500g,身長少于45cm。
3、母産前及臨産時有感染、胎膜早破、産程延長、羊水污染、臍部感染及皮膚黏膜破損或感染等病史。
4、有早産、多胎、孕婦體弱、疾病、胎養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種病因,及胎盤、臍帶異常等。
5、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少于4x109/L或超過25x109/L有助于診斷。如白細胞正常但血培養有緻病菌生長,即可确診。局部病竈的細菌培養及塗片可作診斷的參考。
新生兒吮乳無力注意與以下症狀鑒别:
1、新生兒少吃:要吃要哭要動,是小兒生來就有的需要。少吃少哭少動,是新生兒生病的特殊表現。少吃少哭少動,俗稱“眠起了”,有非感染和感染方面的許多原因。
2、新生兒反應低下:反應低下(decreasedresponsiveness)是一組臨床症狀包含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肌張力減退肢體活動減少,哭聲弱和吸吮無力。新生兒不僅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反應低下,其他如重症感染休克脫水、酸中毒代謝紊亂、貧血低體溫和呼吸衰竭等,均可表現反應低下臨床上反應低下是常被用來判定各種疾病病情輕重程度的一個表現。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治療護理
1、喂奶後發現寶寶尿了,拉了,也不要換尿布,待寶寶熟睡後再輕輕更換。
2、 喂奶後豎着抱寶寶,輕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緩緩放下。
3、要讓寶寶含住乳暈,以免吸入過多空氣,更要避免寶寶吸空乳頭。
4、使用奶瓶時,要讓奶汁充滿奶嘴,以免寶寶吸入空氣。
5、如寶寶吃奶急,要适當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較沖,媽媽要用手指輕輕夾住乳暈後部,保證奶水緩緩流出。
新生兒吮乳無力可以的預防
做好産前檢查,密切觀察胎兒生長情況。積極治療嚴重妊娠反應,預防妊娠中毒症,糾正孕母貧血,勞逸結合,避免感染。胎兒期發現胎萎不長者,可由孕母服藥補腎培元,促進胎兒宮内發育。對孕婦定期作産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内窒息或産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保持口腔、臍部皮膚黏膜的清潔,如有感染性病竈,應及時處理。
可見,新生兒吮乳無力的危害很大,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而新生兒吮乳無力可以的預防就是密切觀察新生兒的變化,一旦發現問題,要像醫生回報,如果發現新生兒有某些疾病,或是中毒等,要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或處理,以免影響孩子的生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