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走進白洋澱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走進白洋澱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5-10 12:18:26

  走進白洋澱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走進白洋澱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白洋澱水域遼闊,煙波浩淼,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詩贊“北國江南”。在這個以船代車,澱區比陸地還大的獨特區域,積澱下來許多獨特的水鄉民俗風情。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滿載鸬鹚行。鸬鹚斂翼欲下水,隻待漁翁口裡聲。船頭一聲魚魄散,啞啞齊下波光亂。中有雄者逢大魚,吞卻一半餘一半……”這是古代詩人吳嘉紀在七言歌行《捉魚行》中,對魚鷹捕魚的一段生動描寫。詩中所寫的鸬鹚,就是白洋澱上的魚鷹。

  如今,隻要你走進白洋澱鴛鴦島民俗文化村,依然能欣賞到具體濃郁地方特色的“魚鷹捕魚”。牧鷹人都是當地經驗豐富的老漁民了,甚至還有幾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但放鷹時的矯健身姿絲毫不輸給年輕人。窄小的鷹排子在牧鷹人的掌控中矯若遊龍,行駛于浪尖。隻要一聲令下,魚鷹便一個猛子紮入水中,開始了捕魚行動。一發現有魚鷹叼着魚浮出水面,牧鷹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鷹,一手把魚扔進艙内。

  有趣的是,對于捕魚的“功臣”,牧鷹人還采取了獎罰分明的措施。魚鷹在正式捕魚前總要先餓上一陣,這樣才有助于它更賣力地“工作”。它的喉下有一個皮囊,可以暫存捕捉到的魚,而皮囊的下端則被皮條草(澱中一種特有的水草)紮着——為了不讓魚進入鷹的胃裡。當然,若是捕魚有功的話,魚鷹也會得到兩三條小魚的獎勵,稍事休息後再次躍入水中開始新一輪漁獵。

  早就聽說白洋澱的葦席久負盛名,産量多,質量好,遠銷日本、加拿大。據《安新縣志》記載,唐宋時期,白洋澱葦席已作為土特産品上貢國家,足見白洋澱葦席生産曆史悠久。在著名作家孫犁的名作《荷花澱》一文中,那段脍炙人口的描寫——“……這女人編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使我們看到質地柔韌、色澤潔白的白洋澱席那誘人的魅力了。

  在民俗表演中,我們未能有幸觀賞到編葦席的場面,倒是看到了幾位老媽媽用蘆葦編織草帽的現場演示。隻見她們手法娴熟地将手中蘆葦上穿下繞,幾個回合下來,一頂帽子的外罩、裡子和帽沿就初具雛形了。據其中一位老媽媽介紹,她們完成一頂葦帽要三人合作花費一天時間完成。成品之後的形狀猶如鬥笠,看上去結實耐用,而且做工相當精緻細巧,一打聽,如此具有白洋澱水鄉特色的純手工藝制品的價格也不算貴。

  中國人迎親用轎,而以“船轎”迎親,當屬白洋澱獨特的婚嫁風情,這也是水鄉人家在婚禮中一種自娛自樂的喜慶習俗。

  白洋澱上的婚嫁很有講究,除去一些早巳被廢棄的迷信禮儀外,一般有六道程序:提親、訂婚、過禮、催妝、結婚、回門。船轎迎親是結婚中真正熱鬧的日子,也是婚嫁儀式的高潮。船轎一般用兩頂,一頂是男青年坐的簡單的藍轎,一頂是迎新娘用的紅轎。紅轎轎頂由彩緞搭成,轎身也用紅綢緞紮好,就連架在船舷上的轎杆,也都用紅綢裹嚴。駛船的艄公是村民公認的駛船高手,船轎駛在廣闊的澱面上沒有一絲偏斜晃當,意喻“小兩口今後的生活平平穩穩”。

  船轎迎親由來已久,并為白洋澱人所津津樂道,大概是它太富有水鄉特色、令人回味無窮的緣故吧!要是你有機會到白洋澱遊玩的話,依然可以欣賞到熱鬧紅火、别有風情的船轎迎親表演,感受那份來自“北國江南”的喜慶氣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