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8 09:18:16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既是古老的節日也是重要的節氣,中國自古就有踏青賞春、掃墓祭祖、放風筝、吃寒食等傳統習俗。

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清明節為何要掃墓)1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日子,掃墓祭祖習俗至今仍盛行。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掃墓祭祀節日之一,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

清明節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清明節掃墓祭祖禮俗的源流與信仰、祭祀、曆法以及劃分出的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内容有關。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清明節為何要掃墓)2

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并且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

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内涵。全國各地存在着習俗内容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禮俗主題。

清明節将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二、關于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清明節為何要掃墓)3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随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隐居綿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将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清明節為何要掃墓)4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内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掃墓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着密切聯系,所以培墓是極為重要的祭奠儀式。

三、清明節傳統習俗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清明節為何要掃墓)5

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踏青、掃墓祭祖之外,在不同曆史時期發展中還吸收了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目前大多習俗已經不再流傳。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人們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祖先的追念。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和意義簡介(清明節為何要掃墓)6

清明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掃墓祭祖之餘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

踏青與祭祖是清明節最早的習俗,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辍,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

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經曆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于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