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貝心經 媽媽如何與寶寶告别?

寶貝心經 媽媽如何與寶寶告别?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08 20:36:05

  “看到寶寶依戀的眼神,腮邊委屈的淚珠,不肯松開的稚嫩小手,你又怎能接受這樣的分别?但是,面對這個逐漸成長的小生命,媽媽們要學會和寶寶道别。”

  CASE ● 以哭要挾型

  “萌萌再見”,媽媽小心翼翼地揮手與萌萌道别,暗自期望這次萌萌能不哭。

  “哇……”

  1歲的小萌萌又一陣大哭,像以前一樣從姥姥懷裡探出身子雙手伸向媽媽,整個一個可

  憐的小淚人兒樣。萌萌媽一看,心疼不已,趕緊回來又抱又哄:“好了好了,媽媽不走,媽媽陪萌萌”,逐漸地,小萌萌安靜下來了。可是要上班的媽媽卻神情窘迫。

  媽媽筆記:走! 不要回頭,這是讓寶貝學會獨立的開始

  這是我們經常可以看見的情景,通常寶寶在8個月左右已經有了視覺恒常性,媽媽雖然離開了,但仍然會記得媽媽的存在,會到處找;而8、9個月到1歲半之間,這時寶寶通常會回避陌生人的接近,對媽媽的情感依戀達到峰值,所以媽媽一旦離開,因為記得媽媽的存在,寶寶會到處去尋找,找不到媽媽的寶寶在感情上會感到沒有安全感,産生焦慮和恐懼,所以就有了類似小萌萌一樣的大哭現象。

  一旦寶寶大哭,媽媽就返回,這又相當于給了寶寶另一個信号:隻要大哭,媽媽就能重新回來陪我!這樣一來,寶寶的哭就成了喚回媽媽的有力武器;如果媽媽有時候返回,有時候不返回,這又讓寶寶概念混亂,每次都要哭到最後,直到媽媽不再回來為止。

  CASE ● 若其事型

  “媽媽走了,大寶跟媽媽說再見!”

  大寶媽媽說完回頭看看正若無其事地玩玩具的大寶,兩歲的大寶頭也不擡,根本就當沒媽媽這個人存在。

  一陣強烈的失落感湧上大寶媽媽心頭,感覺自己是個不稱職、不成功的母親。

  媽媽筆記:這是你長期忽略寶寶的一個信号!

  大寶媽媽因為工作較忙,很少有時間陪大寶,也不太會懂得怎麼陪大寶玩,尤其是最近,媽媽有點時間了,想接近大寶好好陪陪他,但大寶一點也不領情,老是很對抗,看到媽媽就跑掉了。

  像大寶媽媽這樣在母子關系上不太有成功感的母親不在少數,當發現寶寶對媽媽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時,媽媽們就需要警惕了,這是長期忽視寶寶所帶來的結果,要趕緊花時間花精力來彌補了,這可不是花錢買吃的、買玩具能替代的喲!

  CASE ● 驚慌失措型

  多多媽滿意地看見多多正背對自己和阿姨在玩拼插積木,揮揮手偷偷給阿姨示意自己上班了,然後蹑手蹑腳地關上房門,走了。

  不一會,1歲半的多多在阿姨協助下拼好了一個小高塔,高興地想給媽媽看,一轉身發現媽媽消失了,多多呼喚着跑到每個房間裡找了一遍,都沒有發現媽媽的蹤迹,多多感到很恐慌,抱着阿姨大哭起來:“媽媽,媽媽” ……

  媽媽筆記:你需要和寶寶有個告别儀式!

  很多媽媽不忍面對母子分離時寶寶痛哭的模樣,會趁寶寶玩得高興,采取偷偷溜走的方式離開寶寶,卻不知因為沒有與寶寶道别,導緻寶寶無法把握媽媽的來去行蹤,覺得媽媽可能随時都會消失,從而産生嚴重的焦慮和信任危機。所以,隻要見着媽媽,寶寶就會寸步不離,粘得很緊,生怕媽媽再度消失,連玩玩具時注意力都很難集中長久,長期下去,導緻母子之間的信任關系降低,寶寶的安全感很難建立,甚至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TIPS小結:家居告别儀式5步走

  1、不要選擇偷偷溜走,要大大方方地和寶寶說,“媽媽走了,要去上班。”

  2、等一下孩子的反映,無論寶寶如何哭鬧不止,媽媽都不要神情過于緊張,初期可以多陪他一會,多哄哄寶寶說,“媽媽晚上就會回來,大人都要上班的。”

  3、如何孩子不依不饒,要選擇肢體接觸和語言安慰的雙兼顧,親親抱抱孩子,反複說明原因。

  4、但決定邁出家門時,要以關注寶寶的自然、輕松地表情說“寶寶再見”,并不要返回。

  5、在告别的初期,要以與寶寶承諾的時間按時回家,直到孩子确信,媽媽會回來。

  CASE ● 難舍難分型

  1歲3個月的兜兜來娃娃館入托快一個月了,媽媽一直全天陪着。

  本來一般寶寶入托娃娃館是要求家長陪同3~5天的,但媽媽不放心,連續一個月了,每天都來陪着,雖然看見兜兜早已跟老師感情很好了,每天根本就不找媽媽了,但媽媽還是不舍。

  媽媽筆記:媽媽不要太緊張,要顯出放松的樣子!

  我很理解媽媽對兜兜的情感依戀。我給媽媽建議明天送完要離開的時候一定不要猶豫,否則容易導緻兜兜大哭,反而不能很快适應了。媽媽有些擔心,但還是應允了。

  連續兩天,媽媽送都很緊張——怕兜兜哭,但小兜兜很聰明,隻要媽媽神情之間稍有猶豫,立刻被她捕捉到,然後就是一場痛哭的分離。

  CASE ● 延遲哭鬧型

  兩歲的冬冬送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很快跟小劉老師玩起來了,還痛快地和媽媽揮手說再見。媽媽可高興了,沒想到冬冬這麼适應,看來原來的提心吊膽都是多餘的了。

  第二天冬冬就不願意去幼兒園了,冬冬開始撕心裂肺地哭,第三天還是如此,哭得似乎比第二天更厲害。媽媽納悶了:為什麼第一天不哭,後面反而越哭越厲害了呢?

  媽媽筆記:入托第一天不哭,第二天哭也是很正常的呢

  原來,冬冬一直都是媽媽和奶奶在家帶着,在家安全感建立得很好,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信任程度很高,從來沒有離開親人的體會。

  第一天剛開始冬冬被小劉老師用各種玩法吸引,沒有意識到媽媽的離開意味着什麼,所以很愉快地和媽媽說再見,經曆了一天的時間,冬冬深刻體會到媽媽不在的焦慮和情感分離的痛苦,所以從第二天開始,媽媽說什麼冬冬也不願意了。

  CASE ● 悶悶不樂型

  習習新入幼兒園,跟媽媽道别時情緒不太好,媽媽沒覺得有很适應的感覺,并且習習沒有大哭,隻悶悶不樂的樣子。在幼兒園裡,一整天都情緒低落,時而哼哼叽叽地哭幾聲,既不怎麼喝水,也不怎麼吃東西,老師見他不怎麼哭,也就更多忙于安撫其他哭得比較厲害的孩子,沒有太關注他,過了幾天,習習開始發燒了……

  媽媽筆記:一上幼兒園就生病的孩子有可能有一個不會告别的媽媽!

  入幼兒園的寶寶中還有一部分是像習習這樣的寶寶,他們的情緒表達激烈程度不高,容易被老師忽視,回家後也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因為焦慮緊張過度,又未能通過大哭發脾氣等方式來排解,所以這些寶寶的免疫力在短時間内迅速降低,然後會通過生病的方式表現出來。反而是那些能通過大哭大鬧發洩情緒的寶寶,生病的幾率會比較低。

  TIPS小結:入托告别儀式3動作

  1、在未上幼兒園之前要帶孩子去熟悉将去的幼兒園,向寶寶反複講述在這裡的快樂,并說明“以後上了幼兒園,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媽媽早上來送你,晚上來接你。”

  2、孩子不能忍受媽媽的離開是正常的,除了表情輕松外,你可以道别後先偷偷躲起來,等到孩子不哭了再走。通常,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很快止哭,高興地和老師小朋友玩了起來……

  3、媽媽要讓寶寶了解到:媽媽雖然離開,仍然很愛寶寶。在接新入園寶寶的時候,帶一些獎勵品(小食物或小玩具之類的),肯定并鼓勵寶寶獨立在幼兒園度過一天所付出的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