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4 21:16:54

宋朝鄭樵說“文人學士,論及反切,便瞪目無語,以為絕學。”

清人熊士伯也調侃:“世傳反法,如宮字居隆反,調雲‘居隆、居隆、居隆宮’;居字宮闾反,調雲‘宮闾、宮闾、宮闾居’”。


什麼絕學還能讓古人瞠目無語,抓耳撓腮?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文人學士論及反切)1


答案就是反切。


反切是什麼?

反切就是一種注音方法

東漢末年随着印度佛教傳入,受梵文發音的啟發

由一些儒生造出的諧音硬核記憶法

延續了一千多年

一度打破漢字推廣難的尴尬局面

所謂反切注音法

就是用兩個字急讀拼出另一個字的讀音

被注音的字叫做切字,有上切字,下切字

拼讀的時候取上切字的聲母,取下切字的韻母和聲調

比如,欣,許斤切(為了避諱造反,唐以前是反,宋以後都作切)

就是許的聲母,斤的韻母和聲調。

太生硬了,還是不懂

我們重新看個栗子

《集韻》中講“東,德紅切”

德的聲母為「t」,紅的韻母為「uŋ」

聲調是一聲陰平

所以東的讀音為「tuŋ55」

「t」則對應現在的「d」

「uŋ」則對應現在的「ong」

讀做東「dōng」

這麼一看,感覺不難

其實不然,反切的難遠遠領會不到

看看鄭樵和熊士伯的吐槽就知道了

難歸難,你看古人也留下了

不少關于反切隐語的文人趣事

例如一些古籍和通俗小說中

“反切”經常用來變着法怼人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文人學士論及反切)2


梁元帝蕭繹在其撰寫的“生活随筆”《金樓子》上:

何僧智者,嘗于任昉坐賦詩,而言其詩不類。任雲:“卿詩可謂高厚。”何大怒曰:‘遂以我為狗号!”


如果你不懂反切法,你就不懂他們的意思

“高厚”看起來是個褒義詞

其實高厚反切為“狗”,厚高反切為“号”,組合起來就是“狗号”

任昉嘲諷姓何的,寫的詩跟狗叫沒啥區别

誰知這個姓何的也不傻

登時就急了眼:“你是說我在‘狗号’嗎!!!”


此時的任昉: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文人學士論及反切)3


宋朝李昉的文言紀實小說《太平雜記》

一才子想用反切嘲弄聽力不好的中書侍郎

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北齊中書侍郎河東裴襲字敬憲,患耳。新構山池,與賓客宴集。謂河間邢子才曰:山池始就,願為一名。子才曰:海中有蓬萊山,仙人之所居。

北齊中書侍郎裴襲,耳朵不太靈光

他家裡新築了花園,請一個叫邢子才的才子來命名

邢子才一本正經地說:

海中有蓬萊山,仙人居之,宜名‘蓬萊’。

蓬和萊,反切是裴

萊和蓬,反切是聾

“蓬萊”二字表面是在贊美裴襲家的花園

其實是在說他耳朵聾

裴襲過了很久才反應過來,但是并不生氣

反而面帶笑容地說:

個子高容易撞着門,但隻要門足夠高就無妨

我雖然耳朵背,但隻要你大聲說話就無妨

不愧是中書侍郎呀,機智怼回去

還顯示自己心胸寬廣,不予計較


姓何的和裴侍郎都懂反切法,遇上這樣的反切調侃

要麼破口大罵,瞬間尴尬

要麼機智應對,化解敵意

若是不懂反切法,就會一臉懵逼

清代長篇小說《鏡花緣》說

兩個才女向一個老學究請教學術問題

老學究半瓶水響叮當,态度還非常傲慢

于是才女說了一句“吳郡大佬,倚闾滿盈”

老學究想破了腦袋,愣是沒想明白什麼意思

後來經人指點才知道自己被罵了,心塞不已

老學究心情大概是醬紫吧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文人學士論及反切)4

吳郡反切為“問”,大佬反切為“道”

倚闾反切為“于”,滿盈反切為“盲”

合起來就是“問道于盲”

不用一個髒字

出了一口惡氣

還讓對方吃了一個大大的啞巴虧

堪稱教科書級别的怼人案例

不過随着社會的發展變化

古人的反切注音法早已淡出視野不被使用

但足智多謀的大文豪照樣能把漢字玩出花:

馬克·吐溫:為什麼你坐在那兒,看上去就像一個沒寫地址的信封?

莎士比亞:我想啐你,又怕玷污了我的唾沫。

夏目漱石:那張臉,就像十九世紀沒賣出去,二十世紀又砸在手裡的賠錢貨。

錢锺書:你不讨厭,可是全無用處。

魯迅:我所佩服的諸公隻有一點,就是這樣的東西還有勇氣發表。

當然,還有我們的機智網友:

你複雜的五官,掩飾不了你樸素的智商

你的智商和喜馬拉雅山的氧氣一樣,稀薄

你能講文明,講素質的時候,我想是我再次投胎做人的時候

跟你能好好說話,但不能說好話

......


古代文人不為五鬥米折腰(文人學士論及反切)5


你還知道什麼花式玩漢字的金句嗎?

一起留言分享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