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可是對于一些最基本的養生常識大家是不是都清楚呢?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不被細菌包圍着,細菌對身體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雖然我們不能夠徹底擺脫它,但是我們可以減少細菌的吸入啊,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減少細菌的5個簡單方法吧。
5個簡單方法減少細菌危害
如今的生活壓力是非常的大的,尤其是對于上班族來說,一天有一大部分的時間是用來工作的,繁忙的工作使他們沒有很多的時間來做飯,所以外出吃飯就成了家常便飯了。可是,經常去外面吃飯,是不是覺得到腸胃不舒服呢?其實這是細菌在作怪的哦。
最新調查發現:酒吧、餐館、咖啡廳等場所在飲料中加入的冰塊約1/3不合格,細菌超标。原因包括制冰機、操作人等環節存在衛生隐患。我們應該怎樣去減少“菌從口入”?掌握下面這5個技巧吧!
①拒絕檸檬或冰塊
你可能認為比起光是一杯水,加點檸檬或冰塊會更讓人感到神清氣爽。但小心,檸檬或冰塊中可能充滿了細菌。
根據最近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很多的飯店餐廳的飲料裡面,大概有70%的檸檬被查出有細菌生長的迹象。這些細菌包含會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的大腸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會引起鵝口瘡)
這是因為廚師從事大部分廚房工作時都不戴手套,包括切檸檬。而且檸檬既不剝皮,又不煮——這兩個程序都能去掉許多細菌。除此之外,水壺也沒有每天清洗,還要被許多人使用——别忘了恒溫箱裡的死水是病菌和寄生蟲最愛的藏身之所。
冰塊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去年對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星巴克,CafeRouge和Nando’s各餐廳的檢測發現,冰塊裡的菌落群數超過馬桶水樣本裡的菌落群數。這可能是因為廁所安排專人打掃,而冰塊機長年沒有清理。
大多數人誤以為溫度太低了細菌會沒法生長。實際上冰塊能讓更多的細菌生長——這也包括大腸杆菌。
②食物不要放在木盤上
現在不管是餐廳還是自己家中很多都是把食物直接放在木盆上的,這已經成了一種潮流了,特别多的是把漢堡放在上面。
雖然木頭本身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木頭能抑制真菌和細菌生長),但木盆清洗了之後至少要等一個小時才能幹透、發揮阻止細菌成倍繁殖的功效。尤其在流動量高的餐廳裡,這一點更難做到。
假如木盤不是完全幹燥的,它可能就是細菌滋生的溫床。
用鐵制的盤子裝食物最安全,鐵對人身體沒有什麼危害,而且人還需要吸收鐵,此外,陶瓷的也是可以。
③自備環保筷
在市面上,八成的免洗筷含有二氧化硫,免洗筷業者在制造過程中,為避免筷子變黃、變黑、發黴,會以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藉此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熏蒸的時間愈長産品就愈白淨,但二氧化硫的殘留也愈多。使用前最好先以熱水浸泡三至五分鐘,這樣才能減少免洗筷子的細菌。然而,很多急性子的人都不會這樣做。
此外,一些店家用消毒櫃洗的筷子也不一定幹淨。筷子是重複使用的,很多時候為了節省時間,就不會很認真清洗筷子,就算消毒後也會有很多殘留的細菌。如果長期使用這樣的筷子,很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腸胃炎等。
為了環保與自身健康,外食時請盡量自備環保筷等餐具重複使用。雖然免洗筷子和塑料湯匙很方便,但盡量不要使用。一方面,很不環保;另一方面,長期使用危害健康。
最好選擇木筷或竹筷,既無毒,也很環保。 但竹筷不易清洗,如果筷子清洗和擺放的方法不當,就非常容易被細菌和微生物污染。在清洗方法上,應先打上洗潔精仔細搓洗,再沖洗幹淨。
另外,筷子用久了加之經常搓洗,表面很容易邊粗糙,導緻細菌殘留。因此,專家建議筷子應每半年更換一次,因為筷子的壽命跟儲存環境有很大關系,如果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筷子的使用壽命自然會變長,這樣既節約又環保。
④少吃生食
大多數食物大多數都是要燒煮熟後才能入口的。這是因為,許多生的食物中都含有各種緻病因素,如微生物、寄生蟲等,食用了這些未燒熟的食物都會不同程度地損害健康。
吃生的肉、蛋或喝生牛奶(指未經消毒的牛奶)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生的肉、蛋和牛奶中常含有大量的緻病菌,會導緻人體的嚴重感染。我們日常所喝的牛奶在出廠前都經過巴式消毒,一般不會有大問題,而肉和蛋就不同了。
醫學專家特地向人們建議:肉和蛋一定要燒熟煮透方可食用。生的豬肉和牛肉中還可能含有縧蟲的幼蟲。人若吃了未經煮熟的含有這種寄生蟲的豬肉或牛肉,就易患縧蟲病。寄生在人小腸内的幼蟲還可流入皮下、肌肉、眼和腦内,可能會引起囊蟲病。眼囊蟲病可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腦囊蟲病可導緻癫痫、癱瘓甚至死亡。
生的水産品如魚類、貝類中常含有一種或幾種緻病微生物以及寄生蟲,人吃後有可能引起緻命的感染。吃生魚易患肝吸蟲病。肝吸蟲的幼蟲常侵入淡水魚的皮下、肌肉等處,人若是吃了未熟的魚肉,就有染病的危險。
食用生蔬菜也可引起各種疾病。我國出産的蔬菜往往不同程度地遭受來自大氣、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比如由各種緻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如蛔蟲卵而引起的生物污染,以及施用農藥和肥料帶來的化學污染。不難看出,生食這種蔬菜有害而無益。這樣的蔬菜隻有經過高溫處理,才能殺滅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并減輕其它毒害。美國的幾位大學教師在經過長期研究後指出:生蔬菜中所含尼古丁量甚高,以茄子為最高。但隻要用水将蔬菜煮熟,大多數尼古丁就會揮發掉。
⑤紙巾謹慎用
紙巾在市民的生活中已經不可或缺,不論是高檔酒店還是大排檔小吃攤,都會向顧客提供餐巾紙,但是否這些紙巾的質量是否過關呢?
大多數高檔酒店提供的餐巾紙是帶有自己品牌外包裝的,這樣的紙巾多數手感較為柔軟細膩,顔色比較白,粉塵也很少,但真正在包裝上注明了生産廠家、原料規格、生産日期以及衛生标号的卻不多。
小吃攤提供的紙巾,則是肉眼可見的質量不過關的紙巾。紙巾一般顔色發黃發黑,紙質疏松,手感粗糙,紙屑很多,衛生狀況令人擔憂。有的小吃攤還直接用衛生紙代替餐巾紙。據有關專業人士介紹,餐巾紙屬于一次性衛生用品,必須要符合《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标準》中規定的産品衛生指标。而衛生紙,尤其是衛生紙代替餐巾紙,是屬于再生紙制造的衛生紙,其原材料本身已經被污染過,各項衛生指标一般都難達到餐巾紙的要求,極易形成“病從口入”,對人的身體健康會構成潛在威脅。
不合格紙巾對人體的危害是隐性的,往往會被大多數消費者忽視。不合格餐巾紙中的超标細菌和超量增白劑會在擦嘴時乘機潛入人體内,從而造成健康隐患。
因此,外出就餐最好自備紙巾,盡量避免使用餐館的劣質餐巾紙。
7種藏在食物中的細菌
食源性疾病也已成為我國頭号食品安全問題。然而,導緻食源性疾病的緻病菌存在于哪些食物中,應該怎麼預防呢?
1、大腸杆菌
未燒熟的牛肉、果汁、生牛奶及被污染的飲用水等可能含大腸杆菌。感染這種細菌會導緻嚴重腹瀉、腹痛、嘔吐,持續時間5—10天。
預防:肉食一定要燒透,水果蔬菜在食用或烹饪之前一定要清洗幹淨,避免喝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
2、副溶血弧菌
生海鮮中通常存在副溶血弧菌。吃生海鮮或未煮透的貝類海鮮24小時左右出現拉稀、胃痙攣、惡心、嘔吐、發燒和發冷等症狀。一般病情會持續3天。
預防:不能生吃海鮮,徹底煮透後才可放心食用。
3、李斯特杆菌
李斯特杆菌常見于土壤和水中,在生食和未消毒牛奶中也有發現。與其他病菌不同,李斯特杆菌在一般冰箱的低溫下仍可生長。感染症狀包括:發燒、打冷顫、頭痛、胃部不适和嘔吐等。
預防:冰箱殘留污漬應及時清除,特别是生肉、熱狗和午餐肉等産生的血水和污漬等。未開封午餐肉放置冰箱别超過兩周,熟食店購買的肉食,放置冰箱中不超過5天。
4、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常見于生禽肉食、蛋類、牛肉、未清洗的水果和蔬菜中。感染沙門氏菌會導緻發燒、腹瀉、胃痙攣等症狀,持續時間4—7天。
預防:不吃生的或未煮透的雞蛋,生肉應與蔬菜、熟肉分開存放。
5、空腸彎曲菌
雞肉和牛肉中常會有空腸彎曲菌。大多數人一旦感染該菌則會在2—5天出現腹瀉、痙攣和發燒,并可能伴有惡心嘔吐。病情持續大約一周。
預防:除了肉要徹底加熱之外,處理生冷的雞或牛肉後一定要洗手,台面及廚房用具應及時清洗幹淨。
6、弓形蟲
被污染的水、未煮熟的肉食都可能含弓形蟲。通常感染弓形蟲沒有症狀,但是有些人會出現頭痛、身體酸痛和發燒等流感症狀。弓形蟲嚴重時還會傷害孕婦及免疫系統低下人群的大腦、眼睛等器官。
預防:處理食物時一定要徹底洗手,避免飲用不潔水。
7、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常見于污染的食物和飲水中,人與人之間也會交叉傳染。感染症狀包括:惡心、胃痙攣、嘔吐、腹瀉、頭痛、發燒,症狀通常會持續好幾天。
預防:使用肥皂反複洗手,廚房台面應該徹底消毒。
結語:雖然生活中存在很多的細菌,而且絕大數的細菌對我們人體都是有害的,最常見的就是吃一些含有大量細菌的食物引起中毒的現象,所以,我們在平時一定要減少細菌的吸入。同時,我們還要知道最常見的細菌喜歡生活在生命環境下和食物中,這樣就可能有效的避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