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19個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小常識

19個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小常識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5 11:59:50

  目錄:

  第一章:過量用糖猶如自殺

  第二章:超重緻癌風險或與吸煙相當

  第三章:超聲波可緻男性暫時不育

  第四章:基因對壽命具有決定性作用

  第五章:上夜班的人易患糖尿病

  第六章:12個與健康有關的常識

  第七章:德國所有雞蛋都印有身份證

  第八章:日本人習慣出門戴口罩

  你知道嗎?過量用糖危害身體健康非常大哦,相當于自殺;超聲波可緻男性暫時不育;基因對壽命有極大的關系等等,生活中還有那些這樣的健康常識呢?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了19個日常養生保健常識,趕快去看看了解下吧。

  過量用糖猶如自殺

  長期過量使用含糖食品是一種慢性自殺,每年在世界範圍内導緻3500萬人死亡,專家稱,“糖是一種慢性毒藥,其銷售要如同香煙和酒一樣加強監管”。>>>三九健康王

  專家警告稱,含糖食品和飲料将導緻肥胖、心髒病、癌症和肝髒疾病。全球範圍内的肥胖比營養不良引起的問題更嚴重,含糖食品不僅導緻肥胖,而且還會改變身體的新陳代謝、引發高血壓、導緻激素分泌失衡以及損害肝髒,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如同飲酒過量。

  加州大學的兒童肥胖專家稱,如同酒精一樣,糖被大範圍使用,很容易濫用并對社會造成危害。教育兒童注意飲食和加強鍛煉很難收到成效,關鍵在于稅收和進行限制。研究建議對碳酸飲料進行雙倍征稅,并對學校的自動售貨機和小吃店嚴管。

  過去50年,糖的消費量增長了三倍,全球範圍内肥胖的人比營養不良的人還多。不過,有專家指出,隻有在不切實際的使用糖時,糖才會成為一種毒藥。

  代表英國食品和飲料工業的芭芭拉·格拉尼在食品和飲料聯合會指出,需要采取其他行動來治療心髒病和其他疾病,而不是單單把注意力集中到糖上。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妖魔化食物成分不利于消費者建設合理的飲食結構,身體健康的關鍵是平衡和多樣化的飲食結構。

  超重緻癌風險或與吸煙相當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在一則聲明中指出,超重、肥胖及相關代謝紊亂已成為緻癌的重要誘因之一,其風險甚至可能與吸煙相當。

  科學家已經證實腎癌、腸癌、食道癌、子宮内膜癌和絕經婦女所患乳腺癌與超重存在關聯,體内脂肪過多會引起胰島素、性激素等激素水平變化,從而誘發癌症。肥胖本身是一種“慢性炎症”,脂肪組織中的大量發炎細胞會釋放促進炎症發展的信使物質,催生癌症。

  調查結果顯示,吸煙的緻癌風險約為30%,超重和肥胖的緻癌風險對男性而言約為10%,在女性中可達15%-20%。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流行病學教授魯道夫·卡克斯說,超重對各種癌症的影響不盡相同,例如約半數子宮内膜癌的起因是超重,而在絕經婦女的乳腺癌病例中,大約有20%歸因于超重或肥胖。人們通常借助“身高體重指數”來衡量肥胖,如這一指數較高,則說明某人相關髒器周圍的脂肪較多,患癌風險加大。但這一标準并不完全準确,因為一些體型較瘦者也可能有較多的内髒脂肪,所以他們的患癌風險也較大。

  超重人群可通過運動降低患癌風險,超重與缺乏運動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風險因素,因此就算不能減肥,加強運動也可起到一定的防癌效果。

  超聲波可緻男性暫時不育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科學家發表研究成果稱,向睾丸發射一次超聲波可能導緻精子暫時停止生産。在實驗鼠身上實施的實驗表明,聲波能夠導緻精子數量減少。

  因此,科學家認為,這種方式有可能導緻人類的暫時不育,這也将是一種新型的避孕方法。

  研究人員把超聲波看作是“一種有前途的避孕備選方案”,不過他們也承認,在真正投入臨床應用前,這種方法還需要更多的試驗證明。其實,這種方案最早提出于上世紀70年代,現在隻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人員再次提出并得出了具體的實驗結果。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兩次15分鐘的超聲波可以有效地減少精子細胞的數量。科學家解釋說,對于人類來說,當精子濃度下降到每毫升1500萬個時,就可被認為是處于“亞生育能力狀态”,可實驗中約老鼠精子濃度被減少到每毫升1000萬個。

  此項研究首席科學家詹姆斯·特蘇魯塔表示,“接下來的研究需要證明,這種避孕效果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以及多次使用是否安全。”研究團隊需要明确超聲波是否會産生副作用,否則就有可能因為避孕而導緻絕育。多次使用超聲波是否會對人身造成累積性損害,這也是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男科學博士阿倫·帕塞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使用這種方法以後,精子生産有可能會恢複,但精子也可能會受到損害。精子恢複生産後,出生的嬰兒仍有可能受到損害。我們所擔心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這種方法可能會對精子造成長久性的損傷。”

  基因對壽命具有決定性作用

  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血液測試技術,這項技術将可以在人群中找出那些能活過100歲的人。

  在對超過800名平均年齡達到104歲的長壽老人和來自不同年齡段的參照組人員進行對照研究之後,科學家已經鎖定了281個和長壽有關的基因特征。研究顯示,盡管有些參與研究的人員有着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但是都成功地活過了預計可以達到的年齡。

  這樣的結果讓美國波士頓醫學院的科學家得出結論:對于一個人是否可以長壽而言,相比人的生活習慣,基因似乎起着更具決定性的作用。僅僅依據基因檢測數據,研究小組成功預測出研究對象中哪些人将能夠活到102歲以上和105歲以上,正确率分别達到7l%和85%。

  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托馬斯·帕爾斯教授說:“我們所發現的一些基因在此之前便已經與阿爾茨海默症(即老年癡呆症)和一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自由基損傷等和老年衰老特征密切相關的疾病密切聯系在一起。”

  他說:“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為我們觀察到,有證據顯示那些百歲老人的機體直到90多歲才開始變得明顯衰老。他們的身體中似乎有某種機制正在延遲或避免出現老年人相關的疾病。環境因素對于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當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一個人年過90,他的基因特征在他是否能活得更長壽方面将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帕爾斯的小組對一組年齡在90-119歲的老年人的基因進行檢查,這些老人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而參照組則來自不同年齡組,成分混雜。研究人員指出,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活過100歲取決于多種複雜基因因素,而不能簡單地歸結于一兩種基因的特征。科學家對25萬組基因變異,即所謂的“單核苷酸多态性”(SNps)進行檢查,并從中最終篩選出281組和長壽有關的基因特征。

  帕爾斯說:“有些人體内擁有多種基因變異組合,這些多種基因形成的組合對于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所具有的重要性,似乎要勝過那些和某種疾病相聯系的單一基因,以及當事人的生活習慣特征。”

  上夜班的人易患糖尿病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睡眠質量欠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比其他人高6倍,連續三晚睡眠紊亂就會出現糖尿病症狀。

  英國理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菲利普·弗羅蓋爾帶領研究人員,調查了7632人的體檢數據,結果顯示,褪黑激素受體MT2基因的40種變體與2型糖尿病有關。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測試了每種基因變體對人體細胞褪黑激素受體MT2的影響,結果發現,其中4種變體極為罕見,可使褪黑激素受體MT2褪黑激素完全不産生反應.數據顯示,體内帶有這4種特殊變體的人患2型糖尿痛的幾率比其他人高出6倍。研究人員随後又采集了11854人的樣本,印證了上述發現。

  弗羅蓋爾說:“我們發現,比起其他變體,4種極為罕見的褪黑激素受體MT2基因變體影響力更大。”

  人體生物鐘由褪黑激素精确調控,褪黑激素由大腦松果體在缺乏光刺激時産生,白天激素水平會降低,夜晚升高,有助于調節睡眠模式,先前研究顯示,這種睡眠模式依賴于人體的新陳代謝。例如,那些睡眠較少的人容易惠糖尿病和心髒病,生理節奏紊亂的實驗鼠更容易體重增加。研究人員由此推測,這種聯系可能與胰島素有關,褪黑激素似乎能夠調節體内胰島素水平。

  胰島素有助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體内,這套系統無法正常運轉,導緻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從而危害其他器官和組織。弗羅蓋爾說:“調節血糖是受生物鐘控制的衆多機制之一。我們的研究在已知基礎上進一步解釋了攜帶關鍵成分的基因如何對糖尿病患病幾率産生影響。”

  弗羅蓋爾說,他們的研究結果或有助解釋為何常上夜班的人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和心髒病,從而幫助醫生更精确地評估糖尿病及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慈善機構“糖尿病英國”的伊恩·弗雷姆博士說:“基因研究有助醫務人員掌握人體基因改變對患2型糖尿病幾率的影響……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可能研制出新藥或更有針對性地使用現有藥物。”

  12個與健康有關的常識

  長期大師喝可樂易導緻癱瘓

  研究發現,長期喝可樂會造成身體血鉀過低,表現為身體輕度虛弱、便秘甚至癱瘓等症狀。希臘約阿尼納大學的研究人員記錄了有關這一病症的衆多病例,其中的一名孕婦每天喝3-7升可樂。研究表明,每天飲用2-10升可樂的人會小現血鉀過低的症狀。

  比起過去,人們現在飲用了太多的軟飲料,導緻出現了諸如牙齒疾病、骨頭軟化、新陳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之類的許多疾病。越來越多的病例證明,過量飲用可樂确實會導緻人體血鉀過低,進而導緻肌肉疾病、心跳失常、癱瘓等一系列疾病。

  油炸食品用對油就不會影響健康

  油炸食品是不健康的,這似乎已經成為一項常識,但西班牙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食用橄榄油或葵花籽油制作的油炸食品,并不會導緻冠心病等健康風險上升。

  研究人員在1992年到2004年間對4萬多名西班牙人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進行了跟蹤調查。西班牙是一個典型的“地中海式飲食”國家,其食譜中所用的油大多是橄榄油或葵花籽油,因此這裡的油炸食品與其他許多地方相比在用油上并不相同。分析結果顯示,在西班牙,長期食用油炸食品并不會導緻冠心病風險上升,也不會因此增加死亡風險,不存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曾發現的油炸食品與健康風險間的聯系。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因此用它們制作的油炸食品沒有健康風險。

  紅色盤子或有助節食減肥

  德國和瑞士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紅盤子盛飯菜和用紅杯子喝飲料可以減少消費約40%。

  研究人員說,紅顔色可能鼓勵顧客避免吃零食,因為它經常與危險、禁止和停止等相聯系。他們發現,如果食品公司使用紅色将不健康的食物包裝起來,這可以作為一種警告,甚至可以在酒吧中用紅色警示人們别喝太多。在這項研究中,41個男學生被要求從标有紅色或藍色标簽的杯子中喝茶,紅色的杯子中隻被喝了44%。

  在第二項研究中,109個人分别使用紅色、藍色或者白色盤子放的鹽脆餅,放在紅色盤子中的餅幹幾乎沒有人吃。

  長期超時工作易導緻抑郁

  許多人在工作中經常加班,這可能會導緻患抑郁症的風險上升。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工作時間長期每天超過11小時的人,患抑郁症的風險比其他人要高很多。

  英國倫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調查了英國2000多名公務員的工作情況以及心理健康狀态,結果顯示,工作時間長期每天超過l l小時的人,與每天工作7-8小時的人相比,患抑郁症的風險要高出兩倍之多。

  即便考慮了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如社會經濟地位、生活方式、工作内容等,并随之做出統計學上的調整後,這種工作時間與抑郁症風險之間的相關性也仍然存在。

  研究人員因此提醒說,人們應注意到工作時間太長與高抑郁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

  化療藥物可能影響後代基因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幾種常用的化療藥物可能會影響後代的基因,在動物實驗中,服用了化療藥物的實驗鼠後代出現了基因變異。研究人員建議,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若想生育,應至少在化療一年後再考慮。

  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測試了3種常用來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它們是環磷酰胺、絲裂黴素C和甲基苄肼。研究人員給實驗鼠服用相當于臨床治療劑量的藥物,結果發現,雖然實驗鼠是在停藥數月後才繁殖,但它們後代的基因組中還是出現了異常變異。

  失眠或增加心髒病風險

  挪威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失眠會使心髒病風險增加45%,研究小組收集了近5.3萬名男女參試者的相關數據,并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了參試者的睡眠習慣。

  在為期11年的跟蹤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睡眠問題的人相比,幾乎每天都睡不好覺的人心髒病危險增加了45%,入睡困難的人心髒病危險增加了30%,睡醒後感覺身體沒有恢複的人心髒病危險增加了27%。

  健康狀況會随季節而波動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統計數據顯示,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感冒最多發時期,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血液中“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在12月至1月也達到頂峰,而夏季則降至最低。

  另一項研究顯示,同一個人,冬季和夏季的膽固醇水平最多相差22%,有一種觀點認為,夏季溫度高、活動多,緻使血液中血漿量增加,稀釋了膽固醇水平。統計數字顯示,每年的1月也是死亡高峰期。

  研究結果顯示,冬季免疫細胞哩剛包水平偏低。研究人員還發現,冬季牙周炎發病率高,這可能也與冬季免疫力偏低有關。瑞典瑪嘉烈醫院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月至2月視網膜脫落風險增加40%,寒冷天氣可能使眼部組織更加脆弱。

  人越胖則痛越多

  肥胖影響美觀、肥胖帶來疾病、肥胖破壞社交……可是,有誰想過,肥胖竟還會帶來疼痛呢?

  紐約州立石溪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08年至2010年之間進行了一項電話問卷調查,在約101萬受訪者中,有63%的人超重,25%的人肥胖。結果發現,相比體重較低的人來說,超重者疼痛的幾率增加了20%;而且體重越高,疼痛度越高。

  研究者說:“這項研究證實并延續了之前的一些對肥胖與疼痛相關性的研究。當具體到某些常見的疼痛症狀并關聯了性别和年齡後,這個結果依然成立。”

  研究人員認為,體内過多的脂肪會觸發導緻炎症和疼痛的複合物的生成;同時,肥胖導緻的抑郁會帶來疼痛,肥胖引起的關節炎也會帶來疼痛。

  幹細胞治失明初試見效

  美國研究人員借助胚胎幹細胞成功減輕兩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狀,無不良反應。研究人員指出,人類眼睛“免疫反應”不強,可作為胚胎于細胞療法理想“實驗場”。

  研究人員将大約5萬個分化為視網膜着色層的替代細胞植入兩名志願者眼中。一名志願者70多歲,患老年視網膜黃斑變性;另一名志願者50多歲,患斯特格氏式症,兩人此前均已失明。植入胚胎幹細胞6周内,兩名志願者接受治療,防止免疫系統攻擊植入細胞,但治療力度逐漸減小。4個月後,胚胎幹細胞沒有分化為癌細胞,且來遭排異。

  研究人員将應用這一療法在歐洲對更多患者進行實驗,以進一步驗證安全性和有效性。

  維生素B和葉酸可提高老年人記憶力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B12和葉酸兩年,可提高老年人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研究中,研究人員讓700多名60-74歲參試老人每天服用葉酸和維生素B12,或者安慰劑,維生素劑量包括400毫克葉酸和100毫克維生素B12,但他們不知道自己服用的究竟是維生素還是安慰劑。參試老年人都有一定的抑郁表現,但是沒有一人确診患有抑郁症。研究顯示,老年人抑郁症狀越嚴重,日後認知能力受損傷的危險就越大。

  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組”和“安慰劑組”老年人在記憶力、注意力和速度等智力測試中基本沒區别。但是兩年之後,“維生素組”老年人在記憶力測試中,成績相對更好。

  幸福比悲傷更易傳染

  一項研究發現,快樂比悲傷更具傳染性,甚至能傳染給不熟悉的人。

  研究結果發現,幸福感的傳播不僅可以超越嫉妒心,還能傳遞列三重關系之外,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受到感染。而傷心的傳遞方式雖然一樣,但廣度和速度遠沒有這麼有效。另外,幸福的傳播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住得較近的朋友和鄰居能讓你“有福同感”,住得較遠的效果則減半。

  寫日記讓人更自信

  一項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增強人的自尊心,讓人變得更自信,甚至有利予減輕社交生活中的焦慮感。

  以色列海法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日記或類似的寫作是一種非常好的情緒表達和釋放手段。此時,人們可以進入一種完全放松、自然的狀态,更加真實地體驗自己的内心情感,從而正确認識和評估自己,進行肯定和鼓勵,增強自信心。此外,通過這種記錄方式,人們可以對情緒和生活進行梳理,從而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無論是傳統的書面日記,還是博客等電子日記,都有同樣的效果。

  德國所有雞蛋都印有身份證

  德國人的安全意識非常強,對于食品安全更是一絲不苟。就拿小小的雞蛋來說,為讓消費者對所購買的雞蛋質量一目了然,養雞場給每個雞蛋都印上了“身份證”。在德國超市,雞蛋的包裝有兩類:一是盒裝,紙盒大小不一;二是散裝的,消費者可以按自己需要挑選各種雞蛋,然後自己裝入硬紙盒。

  不論盒裝還是散裝,每個雞蛋上都有一串紅色編碼。開始我還以為這是生産日期和食用期限,問了超市經理才知道,這原來是每個雞蛋的“身份證”。據稱,本世紀初,德國曾暴發多起“二惡英雞蛋”食品安全事故。此後,為了追根溯源,德國于2004年成為世界上首個實行“雞蛋身份證制度”的國家。

  在每個雞蛋上面,印的編碼都由三部分字符組成:第一部分數字為0-3,代表母雞不同的飼養方式。“0”号蛋是生物蛋,代表母雞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由覓食,不打預防針,吃的是有機飼料。“l”号蛋的母雞則是露天飼養場放養,除了自由覓食外還添加人工飼料,要定期打預防針,有固定雞舍。“2”号蛋是圈養母雞生的。“3”号蛋則是生産線中的“籠中雞”産的。編号數字越小的價格越貴。“0”号生物蛋一般4隻裝和6隻裝,售價在1.2歐元以上,10隻裝的3歐元。 “l”号雞蛋10隻則在1.8歐元左右。 “2”号蛋相同數量賣1.5歐元。“3”号蛋最便宜,10個才賣不到1歐元。

  編碼第二部分是拼音,表示雞蛋的出産國。比如DE代表德國,NL為荷蘭,BE是比利時,DK是丹麥,FR是法國,IT是意大利等等。

  編碼最後部分是一長串阿拉伯數字,表示産蛋的母雞來自哪個州、所在養雞場、雞舍的編号。編号為“l - DE - 084567”的雞蛋,表示它是“德國巴符州一家露天飼養場放養的雞蛋”。

  雞蛋“身份證”的作用很明顯,首先,可以讓消費者清楚地知道這個雞蛋的質量、來源、吃的飼料等等;其次,萬一這個雞蛋質量出現問題,還可讓有關機構迅速順藤摸瓜,追查到肇事的飼養場。

  日本人習慣出門戴口罩

  連日來,許多城市的大霧天氣引發了人們對健康的擔憂。大霧通過間接途徑影響人體健康,大霧中更多的是吸入性塵埃和有毒性氣體,人體吸入這些東西後會降低呼吸道抵抗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發病率就會增高。

  大霧天戴口罩無疑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至少能防止大顆粒的污染物通過口鼻被吸入人體。但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愛戴口罩,有的人認為戴口罩會被人笑話。

  相比之下,日本人很喜歡戴口罩。在日本街頭、寫字樓、超市中,到處可以看到戴口罩的男女老少擦肩而過。日本人戴口罩的目的有幾種,一是為了抵禦每年春天到處飄蕩的花粉。上世紀50年代日本大面積種植用來防止山體滑坡的杉樹,但杉樹一到春天就進入授粉時期,因此很多日本人患上了“花粉病”,噴嚏不斷、鼻癢難忍。二是多數日本人如果自己患了感冒,也會戴上口罩防止傳染他人。在流感季節戴上口罩出門也可防自己被傳染。在國外機場,日本人經常以“一群戴着口罩的遊客”這一醒目的标志示人。戴口罩已經和飯後刷牙漱口一樣,成為日本人的基本衛生習慣。

  日本老人一般戴白色大口罩,但年輕人喜歡将口罩融入自己的服飾風格中。有的女白領戴的口罩是豹紋的,和自己的豹紋高跟鞋相呼應;女學生的口罩上很多都印有Hello Kitty的圖案;年輕男子的口罩則有黑色或綠色的。日本人不僅成人戴口罩,兒童和嬰兒也不例外,嬰兒戴的小口罩隻有手掌那麼大,多是一次性的。日本還有專門為戴眼鏡的人準備的口罩,這種口罩在上端留出了鼻梁的位置,保證戴上去後鼻梁兩側可以貼合得很好,以防止鼻子呼出的熱氣使鏡片變模糊。

  活性炭口罩最近幾年也很受歡迎。在口罩中加入一層含有活性炭的纖維層,可以吸附人呼出來的二氧化碳、口中氣味等,使口罩内始終保持幹爽,并阻隔空氣中的灰塵微粒,尤其适合在看電影、坐飛機等長時間在密閉空間、人群密集的情況下使用。這種口罩很輕,呼吸時感覺和沒戴口罩一樣順暢。不過,目前活性炭口罩的外表都比較“樸素”,沒有很時髦的圖案。

  總結:以上盤點的這些養生常識,希望大家以上都能夠注意警惕了,該學的學,該禁忌的要禁忌,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身體更加健康哦。(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号:2012.03,作者:阿累、郭洋、彬彬、晨風、辛華、青木 、李珍、向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