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立秋之初去燥養生食譜 趕走幹燥

立秋之初去燥養生食譜 趕走幹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0-16 13:52:11

  立秋的節氣,立秋之後天氣逐漸會轉涼,但是也要預防“秋老虎”的帶來的暑氣和燥熱。立秋之處暑氣未盡,但早晚溫差大,容易造成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并且人體處于秋季幹燥的環境中很容易出現“幹燥症”。所以,秋季養生應該以滋養津液為主,多吃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為主。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在這夏末入秋之初該吃點什麼來養生。

  一、山藥排骨

  很多的滋補食材,食用過後很容易出現上火,尤其是在秋季。所以,很多的滋補的食物都需要和山藥一起制作,從而起到滋補的作用。

  山藥可以滋補細胞、強化内分泌生津補液的作用,并且其中含有有益于身體的維生素、微量養生可以補腎、健脾胃和抗衰老。

  1.薏米山藥排骨湯

  雖然是夏末秋初之際,但也還要注意祛濕,體濕沾惹寒氣造成身體傷害。薏米屬于祛濕首選。

  材料:排骨、山藥、薏米、枸杞、姜和調味品。

  做法:a.将提前浸泡好的薏米和排骨一同炖煮,需要炖25-30分鐘左右,薏米和排骨才能熟透。

  b.薏米和排骨一同煮爛後,加入山藥,再煮10分鐘加入枸杞,調味即可。

  功效: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潤肺、潤澤皮毛等作用。并且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濕熱痰滞和皮膚粗糙者。

  2.山藥蘿蔔排骨湯

  蘿蔔素有“小人參”的美稱,在民間更有“蘿蔔一味,氣煞太醫”等說法。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消食和順氣化痰等作用。我們這裡選用的蘿蔔為白蘿蔔,并且不去皮,因為蘿蔔幾乎所有營養都在蘿蔔皮中。

  材料:排骨、白蘿蔔、山藥、蓮藕和生姜等調料。

  做法:a.排骨焯水過後放置鍋中,加入清水,添加蔥姜等調料炖煮,炖煮15分鐘。

  b.将山藥、白蘿蔔和藕斷加入到排骨中,再進行炖煮15分鐘。然後調制小火焖至半小時左右,然後加入食鹽和胡椒等調味。

  功效:可以滋陰潤燥、補脾腎,尤其是其中的蓮藕可以緩解秋季的“幹燥症”,延緩皮膚的衰老。

  二、秋季養生粥

  粥是我們常吃的食物,很多食物都可以制作成粥來食用。熬粥時上層出現的粘稠狀的“米油”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能夠補中益氣、健脾胃和養顔等作用。在夏末秋初喝粥,首先容易吸收,不會造成脾胃負擔。其次,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潤腸道,防治便秘。再有,粥可以緩解喉嚨幹澀,滋潤喉嚨。

  1.百合杏仁粥

  秋季容易出現燥熱,并且秋燥傷肺。所以,入秋之初适宜吃一些潤肺生津、止咳的食物。并且百合屬于白色食物入肺,其中含有粘液物質,可潤肺清熱。而杏仁具有潤肺、止咳,治療幹咳等作用。

  材料:百合、甜杏仁、粳米。

  做法:去皮杏仁和粳米同煮,加入新鮮百合。可以根據需要加入冰糖或紅糖。

  功效:潤肺止咳、安神清心。

  2. 菊花粥

  菊花是屬于秋季的花,用在秋季進補最好不過。雖然在初秋之時還沒有現象菊花,但是可以取幹菊花來制作。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如肺經和肝經,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等作用。适合秋季肝火上旺,肺熱咳嗽等。

  材料:菊花、粳米或大米、糖适量。

  做法一:将菊花去蒂,切成細末和粳米同煮,先用武火燒開,然後調制小火慢熬。

  做法二:将幹菊花放入水中煎水,取水和粳米同煮,食用時可以添加白糖、紅糖等。

  三、秋季養生家常菜

  1.花生拌芹菜

  芹菜具有很多保健養生作用,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具有鎮定安神、防治三高、清熱解毒和治療便秘的作用。而花生,具有益氣補血、補充人體蛋白等作用。

  材料:花生米、芹菜、鹵菜用料、涼拌調理。

  做法:a.将花生和鹵料放在鍋中同煮,小火煮30分鐘,撈出待用。

  b.将芹菜切段焯水,撈出後用涼水冷卻,再喝花生米一同加入調味料攪拌。

  這裡要注意芹菜不要熟過了,因為炒制和熟過的芹菜營養價值低,失去了降壓的作用。

  2.炒雙菇

  菌類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被稱作長壽抗癌食物。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

  材料:蘑菇(或杏鮑菇)、香菇、胡蘿蔔、調味料。

  做法:a.香菇提前泡發,切成薄片。蘑菇和胡蘿蔔同樣切。

  b.熱鍋放少量的油,加入蔥花、菌類、胡蘿蔔一同炒制,最後加入水燒開,調味勾芡即可。

  功效:益氣滋陰、增強免疫力、抗衰老。

  結語:站在夏季的尾巴上,不能忘記避暑。而處于立秋之初除了避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潤燥滋陰的工作。上文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幾款适合秋季的湯、粥和家常菜等。通過平時的飲食我們也可以做到潤燥益氣、強身健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