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手法句子?課堂花絮高三某班課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比喻手法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課堂花絮
高三某班課堂。
01
師:“請每人說一個自己印象深刻的比喻句。這一排開火車。”
生1:“大雪像柳絮。”
生2:“鵝毛般的大雪。”
生3:“大雪像梨花。”
師:今年沒見到雪,大家太想念雪了。
全班笑。
生4:嗯…嗯…想不出來……哦,“臉像紅蘋果”
又笑。
師:很好,跳出雪了。
生5:“湖面像鏡子一樣。”
師:你們說的讓人回到美好的小學時光了。
又笑。
生6:“學校像監獄”
全班大笑。
師:跳出形似了。你肯定在開玩笑,如果連我們學校都像監獄,很多學校隻能是地獄了。後面同學再來說一個。
學生不說話。
師:我替你說一個。我以前有位同事說很多人聚在一起看某東西,喜歡說“一個個頭伸得像小燕子一樣”,如果你們見過燕窩裡排成一排頭伸出窩邊的小燕子,尤其是看到過燕媽媽喂食時它們的表現,就會覺得沒有比這更形象的說法了。
師:再說一個,很多東西可以互相比喻,“群山像凝固的海浪,海浪像沸騰的群山”。雖然海浪和山峰差别很大,但在“連綿起伏”這點上,是非常像的。還有的比喻很有詩意,很有人情味,“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橫”,引發人的聯想。
02
師:那請你讀讀材料上高考考賞析的比喻句。
生7:
A.它(湖)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将大地上所有的聲音都吸了進去。
B. 帳篷,在沙山沙海裡,猶如一葉小舟,冷月彎彎地照着,蘇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鐘聲,是能“夜半到客船"嗎?……
C. 倆人你提着我的花褲子,我拎着你的紅番茄,再次進入診室,臉上蕩漾着番茄紅。
師:這幾句比喻和剛才幾位同學說的比喻有什麼不同?
生8:複雜一些。
師:說一說怎麼複雜的。
生8:海綿吸聲音,是一組比喻,用海綿比湖,用聲音比水。
師:非常好。其他同學有沒有什麼發現?
生9:帳篷像船,對應“沙海”,沙漠像海。
師:我感覺,彎彎的月亮也像船,主人公家人在蘇州,“夜半鐘聲到客船”,帳篷變成了思鄉之船。比喻和整個句子相映襯。
03
師:如果最後一個改成“臉上蕩漾着蘋果紅”行不行?
生:可以吧。不過,他們交易的就有紅番茄……
師:就近取物來比喻,前後呼應,更自然,更有畫面感,更生動有趣。
這是空間上的就近取物。還有時間上的,很多年前,一本小說裡有個比喻,說“電話亭像泰坦尼克号一樣”,那時候正是電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國上映,非常火,這是時間上就近取物來比喻。你們能想到“電話亭”和“泰坦尼克”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學生搖頭。
師:我來提示一下,比喻不一定是形似,剛才有位同學說“學校像監獄”就不是從形似這個角度來說的。我加點小說的場景:女主人公失戀了,走在街上,下着雨。
生:電話亭很破?
師:接近了——都漏水呀!你再想想,有沒有别的巧妙之處?
生:……
師:這裡還有情感的暗示。電影泰坦尼克的故事是一場悲劇,而這個小說中主人公失戀,孤獨地走在雨天的都市裡,内心充滿着絕望和悲傷,這個比喻把情感的相似也“比”了出來。
師:這種就近取物的比喻,不管是空間上的,還是時間上的,都有溝通讀者體驗的良好效果。
04
生:比喻的賞析題都要答情感嗎?
師:一般是的。因為喻體的選擇難免體現情感。同樣說人臉紅,說像紅蘋果一樣,是可愛的;說像猴屁股一樣,是可惡的。同樣說人臉白,說像瓷娃娃一樣,是讓人羨慕的,憐愛的;說像坐便器一樣,就帶上了惡心層面的東西,就是調侃諷刺了。
生:有時候也不一定。生活中說誰像小鮮肉,可能是贊揚,也可能是諷刺。
師:比喻句是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的。比如,我和你對話,說你是小鮮肉,我是小扣肉。顯然,這時,對你是稱贊和羨慕,對我是自嘲。
生:感覺有的比喻就是單純的“形似”。
師:你舉一個例子來聽聽。
生:剛才說的“鵝毛般的大雪”。
師:如果是“早上推開窗子,哇,鵝毛般的大雪”,這裡有驚喜之情。如果是楊白勞眼裡的“如刀的北風吹呀,鵝毛般的大雪飄,雪花飄飄年來到”那就是悲傷之情。
補充講解。
05
比喻是要引發人聯想的。
如果僅僅表現出特征還不是好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所以讓人過目難忘,不僅僅是春水之多表現出愁緒之重,更重要的是一刻不停息的流動感,引發了人們對主人公心中揮之不去、連綿不絕的愁緒的感受和同情,所以才那麼生動。
“未若柳絮随風起”比“撒鹽空中差可拟”要好,不僅僅是“柳絮”比“鹽”更能表現“雪”輕柔飛揚的特點,而是引發的聯想更真實,空間感更強,而“撒鹽”這樣一個刻意的有限空間的非自然現象就遜色很多。
06
比喻的欣賞,有一個生活體驗的問題。
人在生病時想到那“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比喻,可能會更覺得真切。
煎過雞蛋的人,理解“内心如油煎一樣”會更容易。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沒有見過“蚤”的人,或不曾有過外表光豔無比、内心傷痕累累感受的人,可能體會就不真切。
小時候學韓愈的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不懂得“酥”是“油”的意思,誤以為是酥糕,總覺得這比喻寫得别扭,很長時間不喜歡這首詩。
07
還有比喻和人的身份和性格有關。
孩子在公園說,樹像海苔,下面的土像巧克力。一個大人用這樣的比喻,可能是件奇怪的事。
劉姥姥說鐘擺像秤錘,來自她的鄉村生活經驗,如果是賈寶玉用這樣的比喻,就很成問題。
“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将老”“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比喻,出現在李清照的詞裡是非常巧妙的,如果出現在嶽飛的詞裡,恐怕是不妥當的。
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擄去,生活很苦,身上生了虱子,但皇帝沒見過虱子,寫信說,朕身上生蟲,狀如琵琶。對皇帝來說,隻是在借熟悉之物來喻不熟悉之物,絕不是要用什麼文學技巧,但對讀者來說,讀之難免感慨。
08
冬奧會開幕式上主持人用到“燕山雪花大如席”這個比喻,以表現冬天的壯闊景象。
如果不從語言與時俱進、創新使用的角度考慮,這個用法是不妥當的。
這句來自李白的《北風行》,如果李白真的到過邊地,應該知道的,燕地雪是不大的,降雪量小,雪花小,如粉如沙,不大可能如席,這裡不是追求形似。
李白用誇張的比喻來側重表現邊地奇寒,另外,席,是古人死時裹屍的,這更多體現了文化上的聯想,詩人希望雪花像草席一樣遮蓋戰死疆場的戰士的屍體,進而表現思婦的悲傷。
09
其實,我們的語言中有很多比喻,單是使用比喻的詞語,就很豐富。大家舉不出比喻的例子,隻是用慣了,“習焉不察”。
雪白、烏黑、冰涼、炎熱、甜蜜、……
借鑒、蒼穹、耿介、倒黴、開張……
車水馬龍、蒸蒸日上、狼吞虎咽……
幾乎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比喻的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