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
現在,必須提到鹦哥嘴半山腰的“鳳都護殉節處”石刻。
“鳳都護殉節處”距巴久曲河約三十米高,為清光緒時期川邊學務總辦吳嘉谟題寫,它是鹦哥嘴石刻群富有曆史深意的實物遺迹。
鹦哥嘴石刻
“鳳都護殉節處”六個大字,筆鋒遒勁有力,勾連有韻,章法有序。環視,鹦哥嘴四周山勢綿延挺拔,岩石蒼勁嶙峋,絕壁處刀削般險峻,峽谷最窄處不過八九米。河水汩汩滔滔,翻卷出陷阱般的漩渦兒。當年有大自然威力相助,鳳全和他的五十多名随員不斃才怪。
那天下午在金弦子廣場,縣志辦主任唐定太和巴塘弦子傳承人王紮西等人接待了我們。紮西年過花甲,精神矍铄,腦子靈活。老人手持畢旺(拉弦樂器),先是邊唱邊拉表演了一段巴塘弦子,再講“鳳全被戕”經過。抱來一大疊文史資料的唐定太則“補充發言”。
二十世紀初,面對英國人以印度為跳闆緊逼中國西藏的侵略步伐,清政府不得不考慮康巴藏區的安全。1904年11月,清朝派遣駐藏幫辦大臣鳳全,移駐察木多(今昌都),經略川邊。
趙爾豐
當時,鳳全一行由打箭爐(康定)來到巴塘,他看到這裡地處樞紐,山川青秀,氣候溫和,地方平曠,麥秀菜青,一摳腦門兒不想去昌都了。經多次奏請清廷“勘辦巴塘墾務”,留駐巴塘。
鳳全一到巴塘,抖落身上的雪花也想抖落藏地的陳俗。他見當地丁甯寺喇嘛權力很大,可以調動武裝力量,心頭不爽,主張實施限制僧侶數目,規定凡土司管轄地區的寺院人數不得超過300名,13歲以下的小主持須立即返鄉還俗,最終将丁甯寺的僧衆由1800人削減到300人,同時鼓勵農人開墾荒地。
巴塘人自古信奉宗教,崇拜“神山”,少有開墾荒地的習慣,諸事都由土司做主。鳳全的“改革”是頂起磨子唱戲——吃力不讨好。
鹦哥嘴石刻
鳳全本人性情傲慢,他初到巴塘,巴塘正副土司一衆前來叩頭晉見,鳳全讓他們長跪不起,還用長葉子煙杆兒敲着正土司的紅色頂翎說;“你這蠻狗頭兒,還配戴紅領花翎?”土司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飛起一腳把他踢進金沙江。
1905年2月21日,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将巴塘城籠罩在銀白世界。丁甯寺喇嘛突然發難,召集所屬七村溝民衆500多人,手持棍棒砸壞了墾場,并與前來鎮壓的清兵發生沖突。28日,丁甯寺的人又集聚3500多人将巴塘城團團圍住,當夜燒毀了法國教堂,殺死傳教士,還砸毀了鳳全的寓所,将鳳全等人圍在大土司官寨内。
鳳全這才發現事情搞砸了。一顆雄心被土司的冷笑和漫天冰雪凍成冰疙瘩兒。經談判,土司及喇嘛寺堪布(寺院主持)霸氣申明,鳳全一行必須離開巴塘,否則難保性命。欽差大臣頭頂的羽翎吃力點頭。
巴塘弦子傳承人王紮西
3月1日上午,鳳全一行56人踏着積雪啟程,剛走到城外鹦哥嘴就遭伏擊。鹦哥嘴地勢險要,河谷陡峭,坑坑窪窪處填滿了白雪。僧民事先壘石于山嶺,待鳳全一行登至半山小道,突然将滾石檑木轟隆隆墜落,數千僧民吹響牛角從四周山谷猛沖過來。晶亮的冰淩映現出欽差大臣驚恐萬分的神色。槍炮聲中,鳳全及衛隊兵丁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全數殒命,鮮血染紅了白茫茫山谷。
《清史稿·土司傳》卷六記載道:“光緒三十一年 (1905),巴塘七溝村民起義,攻巴塘,殺都司,駐藏幫辦大臣鳳全東走,東行數裡,至鹦哥嘴,被殺。”
雪域高原的槍炮聲傳到北京,清廷立派四川提督馬維骐、建昌道尹趙爾豐率大軍分道進擊。6月,清軍攻克巴塘,誅殺丁甯寺堪布、巴塘正副土司及其部下百多人,再殺七溝村百姓六七百人。濃烈硝煙彌漫巴塘城,屍骸遍地,河水赤紅,鷹隼野狗饕鬄狂歡,整個康區都籠罩在肅殺氛圍裡。
當時親曆軍事的查骞在《邊疆風土志·趙爾豐轶事》中寫道:“趙爾豐軍入,盡搜殺卯溪七村夷,骈戳數百人。以此役侶亂自老夷,獲高年夷匪年過七八十歲者,盡投金沙江中,将首惡七人剜心瀝血,以祭鳳全。”此時,胡須花白的趙爾豐已經殺紅了眼(未完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