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廣東話關于有财要低調的俗語

廣東話關于有财要低調的俗語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9-03 17:22:14

  廣東話關于有财要低調的俗語(㪗衣服㪗釜台㪗點錢)(1)

  “㪗”,《集韻》釋為“展也”,他口切,讀作tǒu。其他韻書未見此字。但在南方,“㪗”字用的卻非常普遍。武漢、福州、廣州、金華等地都有“㪗氣”的說法,就是透透氣的意思,但決不能寫作“透”,二者讀音不同,含義也有所不同。“透”更多強調的是通過,“㪗”則重點在展開。金華、武漢等地“㪗”還引申為寬敞、寬裕,這是從“通透、舒展”的含義引申開來的。

  有的方言用的是從束縛、堆積、捂蓋中“展開”之義,福州話把堆積的東西攤開稱為“㪗”。廈門話解開繩子、松綁說“㪗索”。上海話打開報紙稱作“㪗開”,這個“㪗”還帶點振、抖摟的意思,上海人常說“拿被頭㪗㪗清爽”,梅雨天氣過後,家家戶戶都要把衣裳被子拿出來曬曬太陽,以防受潮發黴,要曬透就得把衣被“㪗開”,“㪗”開的過程中還要抖動幾下,抖去灰塵。蘇州有句俗語叫“㪗㪗叉袋底”,叉袋就是麻袋,把麻袋口朝下,一抖落裡面的東西就全都倒出來了。比喻把家當或秘密全部亮出來,含有徹底披露真相之意,比如:我和你㪗㪗叉袋底,我手頭隻有這一萬來塊錢了。在蘇州話裡,臨睡前把疊好的被子打開、鋪開,叫做“㪗被頭”,比如:我先去㪗被頭,你一會過來睡吧。

  在黃縣話裡,“㪗”字用的更多。頭天晚上把爐子封好,第二天隻須把上面封的煤捅開,就不用重新生火了,這稱為“把爐兒㪗開”。爐子燒了半天,煤渣積在爐箅子上,有點缺氧了,不愛着,這時就要用爐鈎子“㪗爐底”,火苗馬上蹿上來了。這裡有個有趣的語言現象,同是一個“㪗”字,為了區别從上面㪗還是從下面㪗,黃縣人在日常應用中将兩者的讀音做了微調,從上面㪗讀陽平,讀如投,從下面㪗仍讀上聲,這樣一來,說“你把爐兒投開”就是從上面捅開爐火,說“你去㪗㪗爐兒”就是從下面鈎爐灰,不用你比劃,也不用加以解釋補充,别人聞聲而知意——這讓人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老頭兒的“煙袋荷包(黃縣話讀“荷包”如“貨呗”)”上吊着個細小的鐵釺子,煙袋用的時間長了,煙袋鍋兒底部積了一層“煙袋油兒”,吸(黃縣話讀如許)不動,得用鐵釺子通一下,這稱為“㪗煙袋”。煙袋杆兒比較長,得摘下煙袋鍋兒,弄根長的草棍兒或是麥稭莛兒“㪗一㪗”。黃縣話給煙囪叫“釜台”,一般到了年底大掃除的時候,家裡的男人要弄根繩子纜(làn)上個秤砣,再綁些破布什麼的,從釜台眼兒裡放下去,上下拉動,把裡面的煙炱清除一下,這稱為“㪗釜台”。“㪗下水道”“㪗陽溝”“㪗馬桶”,這幾個“㪗”都有疏通之意,從封閉、堵塞變為通暢。頭天晚上喝醉了,第二天胃裡翻江倒海似的難受,見酒欲吐,這時候黃縣人的對症方法是少喝一點酒“㪗一㪗”,如果“㪗開喽”,種種不适煙消雲散,接着再喝也無大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小心把鑰匙丢了或一時找不到了,黃縣人會說“找根鐵絲兒把鎖㪗開”,有時攪拉半天,還真能把鎖㪗開,這都是由不通變為通。

  黃縣話裡“㪗”還有更特别的用法,是由“展也”的本義引申而來的。洗衣裳要先打肥皂或洗衣粉,揉搓半天,再把衣裳放清水裡漂洗一下,這稱為“㪗一㪗”。洗頭洗澡“㪗幹淨”就是沖洗幹淨,“㪗拖把”就是在清水裡把髒拖把“㪗”幹淨。從麸醬缸裡剛撈出的鹹菜齁鹹齁鹹,要放在清水裡“㪗一㪗”再吃。在黃縣話裡,手裡沒錢花,稱為“手頭緊”,所以借錢稱為“㪗點兒錢”,這樣手頭就寬松活泛了。還有個詞兒叫“㪗道坎兒”,這與普通的㪗點兒錢還不太一樣:并不是我沒有錢,而是借給别人了或是投資什麼項目了,現在急需用錢手頭卻沒有,面臨着一道坎兒,等㪗點兒錢過了這道坎兒,我的錢回來了可以馬上就還你,所以“㪗道坎兒”相當于籌措一筆“過橋資金”。

  黃縣地處北方,“㪗”字用的卻比南方還多,甚至還發展出新義。這說明“㪗”字是從吳方言區北傳而來(閩語、粵語中的“㪗”可能是從吳方言區南傳過去的),并在孤立、封閉的環境中有了獨立的進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