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16:00,西演LIVE·易俗大劇院大廳裡人頭攢動,小朋友們把《二十四個奶奶》的演員團團圍住,都要合影。西安兒童藝術劇院連續三天的公演,每場演出結束後,觀衆都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劇中主人公“翔翔”和“奶奶”的故事溫暖了這個冬天。
觸動人心 觀衆哭紅眼
“我娃的口罩都哭濕了。”“孩子爸爸今天看完,說他自己從頭哭到尾。”“我帶我娃和我媽一起來看劇,娃撲在姥姥懷裡不丢手”……觀衆走出劇場都紅着眼眶,是什麼樣的“奶奶”有這麼大的魔力?
作為演出市場難得的現實主義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講述小男孩翔翔從城市來到農村,和婆(奶奶)生活一年的故事,讓觀衆感受到傳統與現代、都市與鄉村的碰撞、溝通與包容。催淚彈在整部劇的結尾,到了分别的時刻,婆對翔翔說:“春天起風的時候,就是婆在親吻小孫孫的臉;冬天雪落的時候,就是婆在摸小孫孫的頭;秋天月圓的時候,就是婆在天上看着你。”此時,不僅小朋友們眼淚嘩嘩流,就連現場的家長都淚崩了。小觀衆正正的媽媽說:“看哭了好幾回,我想起來農村的外婆,孩子也看得很認真,看完說要節約糧食,還要孝敬奶奶,回來都開始叫婆了。”
民俗元素精彩演繹
《二十四個奶奶》用二十四節氣作為故事的背景,讓傳統文化随着故事的進程和人物的情感變化,潤物無聲地自然展示出來。劇中豐富的民俗元素,宛如瑰麗的民間風情畫。驚蟄時節,奶奶給翔翔講述雷公電母這兩口子的故事;清明時節,奶奶帶翔翔去掃墓;七夕佳節,奶奶給翔翔講述石公石婆的故事;豐收時節,奶奶給翔翔做各種好吃的面食;新春佳節,翔翔看社火時還體驗了上芯子;經過一年四季的二十四個節氣,翔翔對婆産生了深深的依戀。
觀衆狄女士說:“節氣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指南,《二十四個奶奶》中的兒歌,好多我小時候聽過,比如大家熟知冬季有數九歌,《二十四個奶奶》裡還有夏季數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首羅紗……’回家我要教孩子念。”
黑光肢體劇極富創意
《二十四個奶奶》采用的是當代戲劇中的“黑光肢體劇”形式,讓傳統民俗通過特别的形态呈現出來,這樣的表演不僅在兒童劇中非常罕見,在當代戲劇舞台上也非常前衛,将少年兒童的審美與成年觀衆拉到了同一水平線。
觀衆趙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童劇沒少看,她說:“來看《二十四個奶奶》,我心裡也沒底,不知道孩子愛看不愛看,結果他全程安安靜靜看進去了,回家就掄着毛巾演扯面。這部劇道具很簡單,幾個箱子一會兒變成凳子,一會兒變成旅行箱,一會兒變成火爐子,非常有想象力。演員用肢體扮演水井、石碾子、磨盤,非常形象。利用光影變化,舞台上出現螢火蟲、蝴蝶、小蟲子,太有創意了!”
情感 民俗 創意,是《二十四個奶奶》感動人心的力量。就在本月,該劇獲得了第二屆陝西戲劇獎劇本獎和兩個表演獎。此前,該劇參加塞爾維亞蘇博蒂察國際兒童藝術節,獲得最佳劇目獎和最佳表演獎。該劇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央視綜藝頻道《中國文藝欄目》對這部劇以及線下活動進行了報道。 華商報記者 路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