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确定能報道? 這些幼兒園是正常幼兒園?”“你是不是收廣告費了,這些幼兒園鬼迷鬼眼的”——伏龍小區探園一文家長留言。 其實,我也是一個2歲多孩子的媽媽,非常理解留言家長的心情,但是存在即合理,也希望我們成人世界能多一點包容。“幼兒園裡無小事”,名字即初心,少一些自我觀點,多一些客觀還原,這是我們探園的原則。每一次探園,不表明身份和來意,也是為了更真實的記錄在園區内所見、所聞、所感,給到忙碌的家長們一些粗淺的參考。
好啦,前言真的有點長。本次探訪位于三聖鄉,踐行華德福教育理論的翰笙東籬學堂,探園用時90分鐘,80分鐘室内溝通,10分鐘參觀園區。
其實,探園之前對華德福理念并不了解,隻是聽坊間傳聞其“神乎乎”的。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标簽,讓我對它越發好奇。據了解,目前學校男生學位緊俏,剛好我家是妹妹,老師答應了周三探訪。同去的另一位男孩家長,等了差不多一個月。
關于華德福教育:魯道夫·史代納根據自創的人智學理論創建。華德福教育,簡單地說是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體和心靈整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全人教育,體系主張按照人的意識發展規律,針對意識的成長階段來設置教學内容,以便于人的身體、生命體、靈魂體和精神體都得到恰如其分地發展。
△翰笙·東籬學堂,小學部大門,幼兒園在其斜對面
針對兩個孩子不同狀況及需求,老師根據華德福理念,做了不同分析和建議,希望客觀的記錄,能給到家長一些擇校及養育指引。
第一,華德福學校必須是非盈利性質,不以賺錢為目的;
第二,華德福對老師有嚴格要求,必須接受華德福專業培訓;
第三,回到教學理念,這個需要慢慢聊。
△幼兒園園區實景,有人說這裡是“鄉下”
“給家長的第一印象:我們什麼也不教。沒有教拼音,沒有講英語,沒有數學,沒有認字,沒有講道理。那我們每天學些什麼?”
01-體驗和模仿是最重要的課堂 “體驗是增加大腦溝和回最重要的方式。玩沙、爬樹、農耕、手工、搭建……這是孩子每天的“工作”,通過體驗生發快樂和想象。每日晨圈、手指謠,有詩歌、有韻律、有大運動、精細動作,通過一個月為周期的故事圖景重複,讓孩子在體驗、模仿中,提高表達力、運動力、想象力。”
△幼兒園園區實景,植物茂盛環境幽靜
02-了解行為背後的需求,接納并支持孩子的熱情 “提倡以人為核心,以看見人,支持人為特質,支持孩子整體發展。沒有調皮搗蛋的孩子,隻是大人不了解其背後緣由。比如看見老師在掃地、擦桌子,主動要求參與,我們會給一把小掃帚、小抹布,讓TA參與其間,而不是漠視、抹殺興趣點。”
03-定期遠足,自然散步 “人類文明基于自然之上,我們試圖加強人與自然的親密鍊接。每周三有遠足課程,去往白鹭灣、三聖鄉周邊景區,部分班級甚至每天都會去遠足,以期孩子們在這過程中感受自然,親近自然。”
△田地植物包圍下的幼兒園
04-慢教學,不緊張,助成長 “棉麻質地的衣服,注重室内光線,注重環境營造,消除孩子的緊張感。老師們走路很慢,語速、動作都很慢,隻為給孩子更穩定的情緒;我們不講道理,隻說重點。”
05-少一點冰冷規矩,多一點溫暖界限 “沒有太多規矩,規矩多了會讓孩子收緊,阻礙探索。當然,自由也需要有溫度的界限。比如,有同學犯錯,第一遍老師會以唱歌的形式提醒,第二遍直呼大名(平常都稱呼小名),第三遍會過去抱抱TA…….”
△教室光線很暗,白天拉着窗簾,老師說是讓孩子更放松
“幼兒階段重點在于發展其意志層次,身體的律動、感官的完善、親社會行為的獲得,過早的專門的認知學習會占用發展身體、進行遊戲的時間,且極易破壞孩子内在求知欲。我們的孩子也玩籃球,但是接受的過程是先看到老師、家長在玩,以自主觀察與模仿去培養和體驗,甚至發展出新的愛好。”
△幼兒園園區相對較小,後院有果樹、沙坑等
“我們希望孩子接觸真實世界,不受聲光電刺激。當孩子對電子設備産生依賴,會不願意去玩,不願意動腦筋,不願意接受挑戰和嘗試,大腦長期處于放空狀态,将來會在某一方面容易上瘾。我們需要孩子與大自然、土地、善意的人在一起,去跑去跳去接受愛的滋養。”
△小學部環境會更寬敞,幼兒園遠足會到這邊玩耍
“過多圖畫,局限孩子自由的想象力。我們可以看繪本,但是一周一本就好,建立在尊重孩子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多重複,讓孩子完全消化,不提倡填鴨式閱讀。”
“不教字,不數數,不代表這些孩子完全不會,甚至他們學起來會更快。因為,他們習慣圖景式記憶,有感受的聯想。很多孩子進入小學,會出現坐不住,但是我們的孩子很少有這樣的困擾,因為他們的大腦平衡力、身體控制力更強。”
△小學部環境會更寬敞,幼兒園遠足會到這邊玩耍
孩子身上的問題,是成人身上的局限的呈現!父母缺席會留下很多隐患,比如青春期叛逆。運動和遊戲是最有效、最有質量的方式。如果,平日裡父母很忙,那必須要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
△小學部籃球場,也是幼兒園活動場
幼兒園雖然2011年就開辦,但是整個場地環境一般,幾間紅色的平房,顯得有點簡陋,教室内部空間不大,廚房、卧室都在一起,老師解釋——“幼兒園環境相對包裹,隻為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目前,4個混齡班級。1個班18個孩子,2-3個老師,4點半放學,一餐兩點。這是一個相對小衆的教育理念,家長需要有很強的定力,還有很高的配合度。
「下面是一些探園後養育方面小總結」 1、說兒歌,做遊戲,别貪新鮮,重複是孩子學習最好的方法。
2、玩具少即是多,一根繩子、一顆石頭,适度引導她都會玩出新花樣。
3、過度參與孩子的遊戲,會導緻其對大人産生依賴。陪伴在旁,看書做手工(絕不看手機),讓她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做,比過度參與更有效。
4、把簡單的繪本故事,複述給孩子聽,沒有圖片,用眼神交流,過程中孩子提問次數會更多,說明小腦瓜轉得更活躍。
華德福學校給到孩子一個更自由的舞台,讓他們親近大自然,沒有太多條條框框,多少有點與世無争。但是,這樣的教育理念不一定适合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個相對傳統的媽媽,也許我考慮更多的是她未來需要面臨的激勵競争與複雜人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