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年底了,2018年回顧了嗎,2019年展望了嗎,跨年想好怎麼過了嗎?
如果都沒有,有沒有想過“跨年”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讓我們把時針快速撥回2005年以前。
元旦 VS 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的熱情遠大于過元旦。
2005年之前的中國人,每一年最盼望的日子是春節,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農曆十二月除夕夜。
家家都在為這一個特殊的日子準備着。他們沖進集市采購年貨,幹果炒貨、蔬菜水果、雞鴨魚肉,躍躍欲試要為這一個節日大展身手,豐盛的晚餐為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希冀。他們張燈結彩,每一家的門前都貼着不同字體的福,要倒過來貼,這樣福氣才會在新的一年到來。他們購買屬于自己的新衣服,紅色是春節的專屬流行色,隻要穿上新衣服就是這條街最靓的崽。
春節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人的專屬節日,是一年到頭一家人團聚的時刻。當然,也是法定假期最長的。
所以在2005年以前我們口中的“跨年”實際上講的是跨過農曆十二月三十一号,也就是過除夕夜。并非是現在滿大街的“跨年大促銷”、“跨年夜怎麼過”、“跨年演唱會”中的“跨年”一詞。
但從2005年開始,這個情況稍稍發生了變化,“跨年”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
衛視 VS 春晚
要說春節跨年必須做什麼,人們第一反應自然是“看春晚”。
春晚是個巨大的IP,每一年的除夕夜打開電視除了中央台的春晚以外也好像沒有其他的選擇,哪怕是不看也是要打開放着聲音玩遊戲的。
在這樣一個自帶流量的巨大IP的逼迫下,各大衛視别無他法,隻好尋求一條新的出路。
2005年湖南衛視憑借《超級女聲》率先搶下一分。
湖南衛視《超級女聲》
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聲》,成績平平。但2005年,它可是紅遍大街小巷,人人都拿起手機為喜歡的選手編輯短信投票。時至今日,李宇春、周筆暢、張靓穎這前三甲也仍然擁有超高人氣。
湖南衛視瞄準了這一群人,順勢就在2005年12月31日,率先開了一場具有時代意義的《跨年演唱會》。
2005年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其他衛視也緊随其後,江蘇衛視2008年推出自己的第一屆《跨年演唱會》,同年安徽衛視推出《國劇盛典》,2010年浙江衛視,2011年東方衛視。
2018年,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北京衛視等都已經在年末上檔了跨年晚會。各大衛視已經依靠《跨年演唱會》成功将“跨年”這個詞轉換了意義。
各衛視跨年演唱會
如今任何搜索引擎上搜索“跨年”這個關鍵詞,關聯度最高的一定是“跨年演唱會”。當我們提起“跨年”,第一反應已經不再是過除夕看春晚。而是每一年的12月31日應該怎麼過,盡管經過廣電的管制,31号晚上很少再有跨年演唱會。
“跨年”像“雙十一”一樣,被轉換了意義,被“造”出來了嶄新的含義,被賦予了新的儀式感。
12月31日為何成為“天選”
衛視挑選12月31日而非1月1日,挑選“跨年演唱會”而非“元旦晚會”,不是無緣無故和随心所欲的。就像馬雲不會毫無理由的選擇11.11這樣一個日子為它賦予價值和儀式感。背後一定有一些因素促使各大衛視争相在12月31日上演跨年戰役。
衛視瞄準的觀衆一定是年輕群體,他們是新生代的青年,也是潮流不羁的少年。春節等傳統節日于他們而言更像是沉重的家庭、群體枷鎖,而非狂歡放肆的日子。
這群人需要一個節點,專屬于他們,抛開家人、抛開束縛,與喜愛的人與朋友共度這一個特殊的有儀式感的日子。一年中最後的日子,最後的時刻,12月31日零時零分再合适不過。
而衛視們在這一時間點辦的“跨年演唱會”恰好契合了年輕群體的所有願望,有追逐的偶像,有充滿歡樂和感動的歌曲,再加上零時零分滿是儀式感的倒計時。這一個個元素都在不斷地強化“跨年”這個名詞的含義,它從動詞化為名詞,人們不再簡單地跨過年末,而是用各種自己喜愛的方式去度過它。
盡管這是一個商業行為導向的儀式感,但我們仍然喜愛,仍然期待。
期待的不是那些演唱會,也不是那些眼花缭亂的活動。是我們如何給自己過完的這一年賦予價值,如何帶着這些愉快和經曆過好下一年。
END
文章 | 周子君
Media Plus 主編:S姐
參考圖片來源:未标注來源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