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奇諾防線是挖空山體嗎

馬奇諾防線是挖空山體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6 05:39:57

  文|劉怡

  馬奇諾防線是始建于1929年,到1940年基本完成,造價50億法郎(20世紀30、40年代法國貨币),被視為牢不可破的堡壘。廣義上的馬其諾防線,指的是北端延伸到法國—比利時邊境盡頭的敦刻爾克,南端觸及法國和意大利交界處尼斯的一整條邊境防禦線,涵蓋了法國和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意大利五國的全部陸上邊界。狹義上,則是指以梅斯西北50公裡處的隆吉永(Longuyon)為起點,沿萊茵河方向環繞阿爾薩斯—洛林突出部,最終抵達瑞士貝爾福附近的390公裡東北前沿防線。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除去财力有限、因之不可能在整條國境線附近都設置高密度的永備工事外,還須考慮到更高層的戰略設計:1920年法國與比利時簽署軍事盟約後,法軍進入比國境内與德軍交戰成為既定方針,因此在法比邊界北段僅須設置少量小型要塞群和碉堡;另外為方便控制薩爾區,在該段留有一處缺口;與中立國瑞士的邊界線附近也沒有設置太密集的要塞和炮塔群。兩大核心區分别以梅斯、勞特爾為中心,對應洛林和阿爾薩斯。

  

  1939 年,英國士兵在馬其諾防線比利時段的堅固堡壘前

  大要塞群則是整條防線上規模最大、結構也最複雜的工事;由于建造成本極高,即使是在核心區段也隻裝備了22座。大部分大要塞群系在整座掏空的丘陵内部施工,露出地面的部分頂部覆蓋有3.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理論上可抵禦420毫米巨型臼炮炮彈的命中。它由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半沉式炮塔、步兵地堡、炮兵地堡以及觀察碉堡組成,各單位隻在工事深處(通常超過地下20米)有通道相連。與小要塞群相比,大要塞群最突出的特征是設置有獨立的榴彈炮塔,分别安裝有81毫米迫擊炮(射程3.2公裡)、135毫米短管榴彈炮(射程5.7公裡)和75毫米加農榴彈炮(射程9—12公裡),各有獨立的揚彈機和升降機,每座炮塔最大備彈量可達1000—2000發。盡管為了照顧隐蔽性,這些火炮的射界往往相對窄小,但已足夠覆蓋300米寬度的正面。每個大要塞群周邊都圍繞着層層疊疊的鐵絲網、反坦克路障、半沉式炮塔和小碉堡,内部可容納500—1000名守備人員,有柴油發電機提供可維持一個月的電力,并随時可通過地下鐵路和公路獲得人員補充。

  

  馬其諾防線内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

  以所有要塞群中規模最大的哈肯貝格(Ouvrage Hackenberg)為例,它分為一南一北兩片僅在地下連通的堡壘區。北區布置有1座并聯半沉式炮塔(分别裝置雙聯機槍和反坦克炮)、1座81毫米迫擊炮堡壘、1座135毫米短管榴彈炮炮塔、1座三孔75毫米加榴炮半沉式炮塔。南區布置有1座半沉式機槍塔、1座并聯半沉式炮塔、1座81毫米迫擊炮堡壘、1座135毫米短管榴彈炮炮塔、1座75毫米加榴炮半沉式炮塔以及1座三孔75毫米加榴炮半沉式炮塔。兩個堡壘區相連的側翼另外附屬有5座步兵地堡,包括一門安裝在半沉式掩體内的75毫米加榴炮,外側的反坦克路障和壕溝附近還設有觀察哨。即使是隻有一個堡壘區的費爾蒙大要塞群(Ouvrage Fermont),也設置有2座半沉式機槍塔、1座半沉式步兵地堡、1座81毫米迫擊炮堡壘、1座75毫米加榴炮半沉式炮塔、1座三孔75毫米加榴炮半沉式炮塔以及1座觀察哨碉堡,可謂武裝到牙齒。

  總的來看,馬其諾防線是一道重視殺傷步兵、阻滞裝甲車輛甚于充當反攻基地的防禦體系,每座半沉式炮塔或要塞群之間的距離通常不超過800米,以形成密集的中近程火力網。由于嚴格遵循凡爾登會戰以來的西線塹壕戰經驗,它的視線不佳,無法部署大口徑火炮;在萊茵河沿岸的防線上,半沉式炮塔的防護牆直接暴露在對岸敵軍的目視範圍内,增加了被擊毀的概率。但最緻命的一點是,由于對比利時的盟友情誼過分有信心,法比邊境雖然部署了少量内置榴彈炮的地堡,但反步兵火力點和反坦克路障的密度與阿爾薩斯—洛林突出部相去甚遠。而正對阿登森林的方向,由于貝當認定其不可能用于突破,幾乎沒有像樣的防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