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淮社區青草藥園升級了
各路團隊獻力獻策,“科普園”之後再添“文化園”
泉淮青草藥園二期已完成
躲開喧嚣,在豐澤區泉秀街道泉淮社區裡,輕輕推開香藥文化園的大門,茴香菖蒲、檸檬薄荷、碰碰香等近70種氣味香、觀賞性強的香草植物,有序分布在200平方米的園區中,每種植物還挂着專屬“身份證”。青草藥園在這個社區裡已不是稀罕事,本月初香藥文化園的正式落成,也标志着青草藥園二期的建設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二期文化園注重觀賞性 各路團隊支招建設
鵝卵石鋪的地闆,空心磚拼起的花台,還有塑料籃筐撐起的立體種植盆……來到大淮新村19棟和22棟之間,此前缺乏維護的綠化地,已變身成一座草藥園,讓人眼前一亮。這座以“香藥文化園”為主題的青草藥園,和早報記者此前曾關注過的青草藥科普園相得益彰,成為社區裡亮麗的風景線。
“裡頭種植的都是有香味的草藥,有的草藥比較常見,如艾草、薄荷,有的則較少見。這裡的每一種草藥都用牌子标注了名字,還有簡單的功效介紹,方便大家辨識。”據泉淮社區黨總支書記林志忍介紹,和一期的科普園不同,此次二期的文化園更注重觀賞性,草藥的選擇也更明确,除了立足于本土青草藥,更吸納了外來的多款青草藥。
同時,有了一期科普園珠玉在前,文化園從籌備起便獲得社會各界的幫助,整體建設格外順利——市農科所的工作團隊前來指導,黎明大學土木工程建築學院的師生踴躍參與設計整體規劃布局方案,還有專業園林公司負責建設,前後耗時數月,其間更有許多居民或提供富有香氣的青草藥,或為社區提供真知灼見。
父親帶小孩來學習遊玩
結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拟繼續建設三期、四期
據悉,文化園目前仍在繼續完善中,還将不斷充實多種青草藥。再看去年建好的科普園,在50多歲的莊漢青和70多歲的湯奕民等熱心居民的長期幫助下,200多種閩南常見的青草藥,沐浴着陽光,生長得很旺。建成至今,社區多次開展活動,給居民講解青草藥知識,連附近豐澤區第三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都慕名前來參觀。每周三還有一個由民間藥師、草藥愛好者和居民等十餘人組成的興趣小組前來這裡交流學習。
林志忍表示,泉淮社區被列為2018年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項目之一,青草藥園的建設即為其中一部分,實施過程中結合了社區營造的做法。一直以來,他們先後拜訪了泉州本地的數位知名中醫和業内人士,一邊探索,一邊做好居民們的思想工作,帶動整個社區參與其中。
社區在征集居民們的意見時,大多數居民予以支持,在此基礎上,社區方面今年打算再繼續建設三期、四期的青草藥園,到時候主題拟定位為實用園和盆景園,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生命,也讓青草藥園成為泉淮社區的品牌,不斷延續下去。屆時,歡迎越來越多的居民、企業及團隊參與進來。
(記者 李波玲 莊麗祥 文\圖)
各種各樣的花草
工作人員細心照料花草
藥園二期大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