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微信公衆号信息過濾困難,而微信不斷給自己開出治标不治本的藥方的問題。
但是也有讀者向我指出了一個例外:取消關注的功能。
這的确是個很典型的反例,說明了微信不僅一直沒有成功的降低用戶篩選信息的成本,甚至在某些時間點,還會倒行逆施,反而增加用戶篩選信息的成本。
在某個版本更新(忘了具體是哪個)之前,取消關注微信公衆号還相對簡單一點,當時“取消關注”的按鈕是被直接放在公衆号主頁的。
其實從結果上說,就算在當時,取消關注公衆号也不算是一個很便于使用的功能,所有人的訂閱列表仍然在瘋狂生長。
“關注”和“取消關注”本來應該是對稱的功能,但是卻被人為搞成了使用成本有巨大差别。關注簡單,取消關注卻太難。
微信這樣做的原因也不難理解。畢竟對于很多的公衆号來說,“粉絲數”是運營者内部最關注的業務指标(KPI),也是他們向客戶、投資人講故事的重要資本。
其實,每個公衆号都有一大堆的“僵屍粉”,早就是業内人士默契的常識了。用各種手段招攬來的粉絲,又有多少真的會哪怕偶爾打開訂閱界面查看推送呢?這是我微信公衆号後台的閱讀來源的分析,當然,這是一個粉絲數很少的公衆号,但是對于很多大号來說,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但是大家還是樂此不疲地談論這個概念,為什麼?員工要對老闆交代,派單的要對廣告主交代,CEO要向投資人交代,投資人要到市場上去吹牛逼……泡泡吹起來了,大家都指着它混,誰又願意當那個說真話的小孩呢?
微信當然也清楚這一代你,哪個平台不想自己的CP有盼頭,自己平台上的生态看上去欣欣向榮呢?要是方便大家取消關注,突然搞出個“微信公衆号集體大幅度掉粉”之類的新聞,微信也好受不了。
你會相信淘寶真的把刷單的都封殺掉嗎?我反正是不信的。所以我也一樣不信人們對微信“用戶至上“論的吹捧——至少這個功能的改進,就是反(終端)用戶的。
新榜的網站上,會通過算法去評價某個微信公衆号的“活躍粉絲量”,這個功能,經常被自媒體人議論說計算得一點都不準。原因是,計算的數量和他們在後台看到的真實數字相去甚遠。
但是——抛開這套數據算法本身的合理性不談——後台看到的粉絲數,相比通過前台數據監測推測出來的“粉絲數”後者也許是更有實際意義的。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每一篇文章的閱讀量都是0,那麼無論你的後台顯示有多少粉絲,你實際上的“粉絲”不就是0嗎?
不過人們接受這個觀念,看上去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為什麼?我想,除了認知的更新本身需要時間之外,這還和每個從業者切身的利益有關系。
要承認自己光着身子,不是件容易的事。
請關注
頭條号、字典序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