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李煦 記者 何麗娜
有人每天一把把地掉頭發,總在擔憂會不會變秃頂;而有人卻故意拔頭發,硬生生把自己拔成秃頂。
近日,一位戴棒球帽的女孩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診室。當她取下棒球帽後,坐診的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章瑜内心五味雜陳:隻見女孩的頭頂,已近乎是光秃秃一片......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門診,幾乎每周都會碰到幾例這樣的病例。
我們不得不承認,不少年輕人正在糾結的漩渦裡反複徘徊:一邊控制不住地拔頭發,一邊又為越來越少的發量而憂心忡忡,而這背後的原因,總讓人唏噓。
拔完了半頭秀發
卻越來越痛苦
14歲的小麗目前正讀初二,從小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到了初中後,她漸漸感覺跟不上了,而向來對小麗學習成績要求較高的父母不時也會因為成績問題責怪小麗,雙重壓力下,小麗變得不愛說話了。
去年,小麗在無意間發現:拔頭發竟然能讓自己感到輕松——特别是在她感到緊張或壓力大的時候,拔頭發能暫時緩解焦慮。
起初,家人并沒太在意,但随着學業的壓力和家人的期望不斷增加,小麗隻能在拔頭發時尋求自我安慰,這也成了她戒不掉的習慣。
眼看自己的頭發越來越少,小麗卻根本停不下來,在将近一年時間裡,曾經滿頭秀發的她,竟幾乎已把前額的頭發拔光了。自此,這個硬生生把自己拔秃的漂亮女孩,無論去哪都隻能藏在帽子下。
“拔頭發時感覺特别爽,拔完卻又很難受。”每次拔完頭發,小麗的焦慮感又卷土重來,備受折磨的她終于找媽媽說出真相,二人一起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診室。
會拔頭發還會拔眉毛
這病專盯壓力大的人群
經章醫生診斷,小麗患上的是一種“拔毛癖”,又叫“拔毛障礙”,屬于強迫譜系障礙的一種表現,多發于兒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學業壓力和家庭親子關系緊張的青少年更易中招。
仔細詢問後,章醫生找到了原因:小麗父母平時對孩子管教嚴格,期望也很高,加上小麗自己是好強性格,這讓她心理一直處于高壓狀态。而一到壓力頂峰,如題目做不出或者寫不完作業的時候,就開始情不自禁地拔頭發。
像小麗這樣的患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通過拔毛發釋放緊張感,連根拔起毛囊的疼痛可以緩解精神上的痛苦,拔完後會感到輕松和滿足。
“這種病好發于壓力大的人群,屬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一種,多數和情緒有關,”章醫生說,之前她碰到過嚴重的患者,不僅拔頭發,還會把自己的眉毛、睫毛拔光。
經過用藥治療和心理疏導,目前小麗拔頭發的行為基本上得到了控制,頭發也長了出來。
章瑜醫生表示,該病發病年齡不确定,但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學齡期兒童,另一個是青春期早期。
一般來說,8歲之前起病的兒童,相對而言症狀較輕,大多會随年齡漸長而消失;而青少年發病和自身習慣、情緒控制能力、壓力水平、家庭等多種因素有關,需進一步的藥物和心理幹預。
焦慮表現有迹可循
咬指甲也是其中之一
章醫生介紹,類似的“拔毛癖”的強迫行為臨床上并不少見。
此外,還有一類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緊張性的行為,在學齡期兒童更為常見,相較于“拔毛癖”,更熟悉的是“咬指甲”。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咬指甲,長大了就好了,并不在意。
其實,咬指甲也是一種焦慮和緊張的表現。章瑜醫生接觸過許多患病兒童,“他們把雙手指甲咬秃,沒有一個完整的甲床,鮮血淋漓,周圍皮膚撕脫,平時手都不敢拿出來見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和拔毛癖一樣,這些都屬于心理疾病的外在反應,這些不良的癖好一旦形成,就較難改,有的一直能延續到成年,甚至發展為真正的強迫症。
這類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規範行為和強化教育等方式加以改善,如果還是無法緩解,就要尋求專業幫助了。
醫生特别提醒:家長平常需多關心孩子,若發現有異常行為和習慣,應及時就醫。
而對于已經有拔頭發或咬指甲等習慣的孩子,又該怎麼處理呢?
1.保護可能被傷害的皮膚和頭發,如帶上帽子和手套
2.幫助患者對拔毛和咬指甲等行為進行記錄,記錄下存在激化上述行為的場景,并記錄下患者的感受和壓力水平
3.發生上述行為時,及時轉移注意力,采用一種健康的方式替代不良行為
4.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放松訓練,學會處理焦慮的情緒
5.适當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幹預。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