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生育率、少子化...
似乎這些就是我們對城市人口認識的全部
但其實關于人口我們還有2件事沒來得及做
還沒橫向對比過各個城市之間的生育率
也就更還沒看到過這些奇葩到讓你想都想不到的數字
原來廣東這麼能生/
沒想到全國生育率最高的省會城市是拉薩/
沒想到全國出生率最低的是哈爾濱/
數據©各城市統計公報,注:深圳2020年17‰出生率為戶籍人口出生率,且目前深圳尚未公布,此處11‰=深圳市2021年新生人口數/常住人口數
這裡面絕大部分都是省會城市
我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省會級城市都找了出來
然後又加了蘇州、青島、珠海比較特殊的非省會城市
又因為兩個城市沒有公布最新的人口出生率,所以不得已剔除了合肥和石家莊
于是就有了現在的
35個全國重點城市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
所以此時此刻,哪些城市還在拼命生小孩
01
廣州、深圳生育率,也是真的沒想到
先讓各位心裡有一個坐标系
2021年全國人口平均生育率是7.52‰
我們把35個城市按照降序模式排了一遍,生育率超10‰就是妥妥的第一梯隊
數據©各城市統計公報
人口生育率的第一梯隊裡面,沒想到還能看到第一梯隊的城市
而且還出現了倆,廣州、深圳
看來并不是說經濟發達地區就一定和低生育率挂鈎
作為兩個勞動力輸入型城市,我們能想到的高生育率,一定離不開一線城市虹吸效應
但你有沒有想過有虹吸效應的,可不止廣州、深圳,還有北京、上海,以及杭州、成都這樣的重點二線
那為什麼廣州、深圳的生育率可以如此之高
尤其是廣州,特别明顯的對比就是廣州vs北京
都是一線城市,一南一北,近乎相仿的老齡化程度
©各城市統計局
但是廣州的出生率11.82‰,幾乎是北京6.35‰的2倍
為什麼
其實縱觀廣州的人口數據有一點蠻有意思
廣州市七普數據裡,在它的全市常住人口裡,人戶分離人口1152.29萬人
可是整個廣州市常住人口一共才1881.1萬人
也就是說廣州市非本地戶籍人占比達到驚人的61%
而北京這個數字在40%左右
為什麼大家好像更願意去廣州的樣子
廣州有一點比較特殊,就是它是一個“内生力”很強的一線
北京有全國各地人口彙入,但其中最多的也就河北,天津都不能算
但廣州周邊有一片廣袤的人口供給地
在我所有的廣東同學中,隻要來自清遠、肇慶這類廣州周邊的,家裡基本都有兄弟姐妹
我在浪潮工作室提到的一份涉及736名廣東農戶調查裡看到
粵東、粵北、粵西三個地區農村家庭有3個以上子女的家庭分别達到86%、74%、63%
超量的人口供應,先于廣東省外的人口流入,形成廣州市強大的人口内生力
在這之外,才是廣西、江西、貴州等周邊人口大省的人口流入
這樣的廣州,它身後的人口儲備庫能級實在有點高
加上這座城市相比其他一線而言,落戶門檻和生活成本也都更低
這也就難怪它可以兼顧經濟和生育率
深圳就不太一樣了
它也是高生育率,但是它拼命生孩子的人你可能想不到
2016年我們放開了二胎,到現在全部放開,各個城市在政策當年、第二年都有小幅度生育率上升,不過沒多久還是疲軟
深圳不是,無論一胎、二胎如何此消彼長,它的多孩率都是一路走高
©深圳市統計局
所以深圳已經不是拼命生小孩了,而是拼命生多孩,不生則以,一生就停不下來
而深圳也有這樣的資本
深圳人戶分離占比更誇張,達到驚人的80%,就基本都是外來人口
而在這個海量流入人口中,已婚育齡女生的人數也在逐年走高
©深圳市統計局
這個被稱作是全國最年輕城市,在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中,它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齡才32.5歲
也就是說,它不僅有海量人口流入,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年輕血液
這才是它可以拼的原動力
02
第二梯隊裡,武漢是真的可以期待下
從海口、昆明、西甯的9‰ 的生育率
到武漢打頭的8‰ 的生育率,這應該算是生育率榜單第二梯隊的
其實我更想從8‰開始說起,因為如果加上這些城市背後的人口基數的話
同樣的8‰ ,意義可大不相同
數據©各城市統計公報
加上人口基數來看,“生育率”和“生育人數”雙雙爆表的不是成都、不是重慶
而是武漢
武漢本身就是人口大城,大武漢大的不僅僅是面積,也是人口
2021年武漢常住人口1364萬人,中部城市群,第一名
這個數字對比2020年七普數據整整多了120多萬,這個增幅也是全國第一
武漢的小夥伴跟我說,2020年疫情很多人都離開了武漢,現在很多人又回來了
不過武漢有的可不僅僅是總量,還有它人口動力
在所有中西部經濟重地中,包括重慶、成都、長沙在内,他們的生育率都跑不赢武漢
重慶、成都都徘徊在6‰,唯一比較靠近武漢的長沙,也隻有8.53‰
武漢人口底盤和人口原動力,對比來看真的讓人慕了,那這是怎麼做到的
人口基數跟城市能級積累有關,生育率跟人口年齡結構有關
但武漢有個特殊的地方
如果分各個區來看武漢的生育率,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數字很誇張,達到驚人的18.5‰
這個數字,全市最低的地方是武漢青山區6.49‰,武漢全市的平均生育率在8.95‰,全國平均生育率是7.52‰
所以感受到了18.5‰的量級了麼
而這個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谷
換句話說,高新産業确實給武漢帶來了新鮮血液,讓城市人口結構更加年輕化更有活力
另外兩個新生人口超10萬的鄭州、西安,就是不一樣邏輯了
作為中部人口最多省份的省會城市,圍繞鄭州周邊一圈的信陽、周口這些中小型城市的人口流動方向,不是省外,就是省會
西安也是如此
作為一帶一路上的西向要塞,新疆、青海、甯夏、陝西全境的人口流動,西安都是他們的主力方向之一
跟廣州對周邊城市的虹吸類似
但不同的是,廣州更多是經濟量級的吸引,而鄭州、西安基本都是區域内核心城市
也就是說,對周邊人群來說,除了這裡沒有更好選擇,除非出省
而且這些城市産業結構,以鄭州為例,仍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
©中商産業研究院
勞動密集型産業居多,就意味着更多就業機會、更多年輕勞動力流入
這自然也會帶來更高的人口生育率
03
更大範圍看,最有意思的來了
在這部分之前,我們都是站在城市維度去橫向對比
如果上升到全省範圍來看,你會看到這樣的排名
西藏、貴州、甯夏、青海、廣西,分别排全國前五
廣西、河南、陝西仍然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整理自©第一财經
其實這份排名會不會有點眼熟
這跟前面各城市排名其實非常同步
這其實也從側面跟我們印證了一條人口遷移規律
中小型城市-省會城市-大都市圈化
而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那句話:長期看人口
這句話背後的邏輯在什麼地方,以房地産為例
人口紅利刺激經濟,居民收入上漲,消費升級帶動住房需求,這是一條軌迹鍊
這條軌迹出現在我們過去30多年道路上,也會深遠的影響未來房地産發展
以日本人口-住房開工量為例
©《房地産周期》
購房适齡人口數量,跟住房開工量有着很強的關聯
而這還僅僅是房地産方面
更大範圍來看,人口出生率、人口基數、人口增量,對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有着全方位且深遠的影響
長線價值來看,人口充沛的城市,才更有活力、更有未來
而這也是今天我們關心出生率的最根本原因
04
眼下的人口形勢無疑是嚴峻的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7.5的生育率足夠引起我們重視
也是如此我們才會不斷放開人口政策
不過人口問題一直是困擾全球城市發展的終極問題
相比于無視或者批判,更有意義的思考方向可能是我們如何根據各個城市不同背景,真的做到提高生育率
在這方面,廣州是真的讓人沒想到
一個一線城市跻身生育率一梯隊,打破了有錢就不想生孩子的魔咒,其他一線城市有無可以借鑒的地方
普通二線城市有無可能通過産業引入,提高新型産業人口,為城市注入新活力,想想此刻的武漢
就從目前這些生育率拔尖的城市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生育率的數據
而這些不一樣的原因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以上為正文,來自巧克麗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