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04 23:01:45

來源:【濟南日報-愛濟南】

“我來濟南三十多年了,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著名畫家李學明向來訪的記者感慨。“我從小就對畫畫很着迷,特别向往成為一名好畫家。正是在濟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我一步步靠近了這個夢想。”李學明動情地說。李學明去過很多城市和名山大川,但還是覺得濟南好。“從全國諸多的曆史文化名城來看,濟南的城市軟實力是很厚重的。”李學明認為,泉城濟南名揚天下,對畫家而言,是藝術創作的寶庫,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最近,他正在醞釀一個以“濟南好”為主題的系列創作。“這是一個很大的題材,能畫很多東西。我想把我對濟南‘名士’、‘名泉’、‘湖山’的思考梳理一下,搞一個以‘濟南好’為主題的展覽。”

“這不是唱高調,而是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2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曆山遠眺》

今年春天,李學明逛遍了濟南以及周邊的大小名山,“‘齊煙九點’都爬了個遍”。但李學明還是意猶未盡,在他看來,濟南的文化軟實力太豐厚了。“春秋時期,濟南地處齊、魯之間。在這片土地上,既有齊文化,也有魯文化,還有泉水文化、黃河文化、龍山文化,甚至有一些東夷文化的印記,更不要說名士文化和二安文化了。”在李學明看來,這些文化随便拿出一種來,都璀璨奪目。“從繪畫的角度來,濟南的軟實力有很多獨有的符号,比如泉水、垂楊、荷花和湖山。”這些年,圍繞“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城市特色,李學明創作過一些表現濟南風土人情的作品,如《泉城二月》、《名湖人家》、《曆下風清》、《明湖煙雨》等,還有透着東老泉那股清涼勁兒的《南山無暑圖》。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3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泉城人家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4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山中行樂》

明末清初畫家石濤提倡“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也被後世畫家奉為圭臬,遊曆名山大川去寫生,是畫家的必備功課。李學明認為,作為工作和生活在濟南的畫家,有責任、有義務把濟南的山山水水、人文風情畫好。“這不是唱‘高調’,是有一種很深的情感在裡面。”1985年,李學明舉家來到濟南工作和生活。如今,37年已過,一對兒女已在濟南成家立業,這個家庭的第三代也正在成長,濟南是李學明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5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明湖人家》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而李學明也正在思索,如何把濟南的“名士”、“名泉”、“湖山”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這種創作必須沉下心來好好思考,要有深度、有品格。比如,濟南的72名泉看似容易出畫面效果,其實很難畫,畫簡單了就會浮于表面。”李學明認為,要畫好72名泉,就必須把其中的人文内涵表現出來,不能“就泉畫泉”。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6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明湖煙雨》(橫屏欣賞效果更佳)

了不起的村子

在李學明的人生中,有兩個地方不能割舍,一個是幫他實現夢想的濟南,一個是養育了他的莘縣。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7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故鄉的風》

1954年9月,李學明出生在莘縣徒駭河畔的一個村子,他一直到20歲才離開這個村,這裡給他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如今,雖已出走半生,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世面,但每次回想起自己的老家,李學明都覺得那個村子“很了不起”。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8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寫桃符》

“我父親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我很小的時候他就讓我跪在圈椅上,趴在八仙桌上臨帖,所以春節時四鄰八舍都來找我寫春聯;我伯父雖然不識字,但心靈手巧,會紮風筝、扣籠子,還會在蚊帳檐上畫古人物;我祖父是一名紙紮藝人,這個活計對手上功夫要求很全面,不僅要糊,還要畫,還得會剪紙;我祖父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爺爺,會說古書,那時每到冬天,我們就到生産隊牲口棚的土炕上,聽他講《三國演義》、《小八義》;村裡有個書法家是富農出身,當年差點考上秀才,寫得一手好字,我家裡挂着他寫的一幅楹聯“地産五谷憑耕種,土生萬物靠勞動”,句子不知道是誰撰的,家裡還有他寫的另一幅對聯,記不清寫的啥了;村裡有個大夫,人生經曆跌宕傳奇,我們那一帶有他很多行醫的故事;還有住在村西頭的那一姓人家裡,出了好幾位軍官……”李學明一口氣說出村裡一連串兒的人物和故事,臉上洋溢着自豪。作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老教授,李學明早已桃李滿天下,但他對當年村裡這些“啟蒙老師”還是念念不忘、心懷感激。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9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當時明月》

這種兒時的記憶成了李學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讓他的人物畫别有一番韻味。他喜愛畫童心、童趣的兒戲,大都是他幼年生活的追憶,無論是畫幼童、嬉鬧争鬥、牧歌清歡、煮茶下棋,還是放風筝、點爆竹、捉迷藏、玩燈籠,無不妙趣橫生,神形畢現地刻畫出他們天真無邪的動人情态,感情充盈地描繪了他們至真至純的稚氣,生動地表現了他們在認識世界中獲得的樂趣。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0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燈火裡的故鄉》

也許正是源于對鄉村生活的那種眷戀和自豪,李學明大膽地把民俗民情的東西搬進畫中,突破了一般文人士大夫的欣賞口味,創造了一種鄉間風土的獨特風緻。這種“鄉土味”、“民間味”絲毫沒有降低他的藝術格調,反而使他的作品由此更具魅力,受人喜愛。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1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大寒》

齊白石的白菜

如何既能讓“鄉土味”自然流露而不又降低畫的格調,這是李學明一直在追求的境界。在這方面,他最佩服的是齊白石。“你看白石老人,他畫畫很喜歡用大紅大綠,但畫的格調絲毫未降,這點别人想學也學不來。”李學明印象最深的,是齊白石畫的白菜。“我曾經在北京畫院看到過齊白石畫的白菜,那何止是白菜啊!雖然隻是簡單幾筆,但如果功力沉澱不到那種火候,是畫不出那種感覺來的。從齊白石畫的白菜裡,你能感受到很多東西,這裡面有對鄉親的懷念,有對故鄉深深的眷戀。”李學明說,畫家畫到最後,畫的是人,追求的是一種質樸的情懷。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2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今又白露》

“洗盡鉛華,返璞歸真。這個過程,畫家要經曆數個回合的建立自我和否定自我。”在中國畫壇上,齊白石“衰年變法”傳為美談。所謂“衰年變法”,講的是畫家雖然到了晚年,但依舊不固守原有的繪畫技藝與面貌,大膽突破自己,突破已經形成的繪畫風格。“這種‘變法’就是一次自我否定和重新建立的過程。‘衰年變法’成就了齊白石,通過‘變法’,他一掃早期八大山人、石濤、徐青藤等人的影子,自成面目。”齊白石如果不是高壽,而是像任伯年、徐悲鴻等幾位大師那樣在六十歲左右就過逝了,中國畫史上恐怕就很少提到齊白石的名字了。李學明評價齊白石晚年的創作:“越老畫得越好,那‘一畫’老辣而婀娜!”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3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藤蔭行樂圖》

變與不變

在當今畫壇,李學明也被認為是在“變法”之後畫得越來越好。對此,李學明不置可否。“我從來沒有刻意去‘變法’,畫畫不能‘為變法而變法’。因為,并不是隻要‘變法’了就能畫得比以前好,也有不少畫家,‘變法’還不如不變。我這些年一直在經曆‘建立’和‘否定’的過程,畫得不滿意就撕,不知道撕了多少畫。”李可染曾刻一枚閑章曰“廢畫三千”,李學明深以為是,“沒這個過程,不行!”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4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明月何時初照人》

如果說“變法”貫穿李學明的創作生涯,那麼,他最成功的一次“變法”當屬“不變”。變的是技法,不變的是道統與文統。1978年,李學明從曲阜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彼時,改革開放的新風也引入畫壇,“引西潤中”成為一種潮流,取法西方藝術,運用到中國畫的創作中,這在當時的畫壇占據了主流。剛畢業的李學明也經曆了一段時間的迷茫。“那時修養不到位,嘗試着用明暗、色彩、體積……這些西畫的技法來搞國畫創作。結果畫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既不是西畫,也不是純粹的傳統中國畫。”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5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湖上放棹》

但大學時受到的一些熏陶和影響,讓李學明注定不會一直迷茫下去。那時雖然大學裡的美術課程設置還不是很規範,“但慶幸的是,我攤上了一位有責任心的系主任。”系主任經常從全國各地請一些著名畫家來授課。在這些老師中,對李學明影響最大的是陳玉圃老師和王熹老師。陳玉圃走的是“以古開今”的藝術之路,他的山水畫功力深厚,有自家面目。“他對宋元諸家以及清初‘四王’進行了大量的臨摹,他下的功夫讓我很震撼!”李學明認為,陳玉圃先生修養全面、學問深厚,可謂一代大家。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6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岱宗日出圖

另一位讓李學明印象深刻的老師是系主任從陝西請來的花鳥畫大家康師堯,他是長安畫派中唯一堅守文人畫路數的大家。“康老用筆很老辣,他畫的雖然是傳統的花鳥畫,但典雅中散發着清新,後來我經常用康老的作品給學生當例子。”李學明說。

另外還有著名人物畫家、嶺南畫派人物畫大家楊之光等。在這些名家的耳濡目染下,李學明對中國畫的傳統産生了無限向往,種下了古典主義的情結。恰巧當時正值連環畫創作風靡畫壇,很多畫家都聚集到連環畫創作領域,同在山東的著名畫家陳全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上世紀90年代,受中國郵電部郵票印制局邀約,陳全勝先後設計了《三國演習》、《孔子》、《孫子兵法》、《聊齋志異》和澳門版《聊齋志異》等郵票的畫稿,在全國都有影響。受陳全勝影響,李學明也曾參與過連環畫的創作。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7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吾心清也》

與李學明打過交道的人,都覺得他溫厚、随和,很好說話。但在藝術創作上,李學明卻有一股魯西漢子骨子裡的執拗,甚至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正是因為這份執拗,雖然身處中西繪畫激烈的碰撞和觀念裂變的現代語境之中,但李學明沒有走“中西融合”的路子,而是走上了一條“以複古為更新”的創作道路。他從傳統内部抉擇思想資源,并沿承傳統文人畫的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路徑,開創了一種古意人物畫的新風。

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

雖已年屆七旬,但李學明認為現在給自己的繪畫風格定調子還為時過早。“畫家最怕老早就給自己結一個‘殼’,就像蠶一樣,作繭自縛,那樣就永遠走不出來,越畫越不如原來。”李學明認為,畫家必須畫到老、學到老,不斷揣摩體會古人的文心筆意,追尋筆下的生機。“比如寫書法臨字帖,一定要臨到老。同樣一本字帖,你‘前十年’與‘後十年’臨帖的心得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8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莫負良辰》

如今,李學明的筆墨越來越簡練,畫面越來越空靈。簡練不等同于簡單,空靈不是空洞。這看似最簡單的,恰恰正是最難的。筆力若是不夠,很難達到這種境界。這表面看考驗的是畫家的筆墨功夫,實際上考驗的卻是畫家個人的修養,隻有畫家從内心深處把多餘的東西去掉,内心才能空明。在這方面,李學明最喜歡的是八大山人。“你看八大山人的畫,一幅畫可能就畫一條魚,但魚遊的方向、钤印的位置都很講究,錯一點這幅畫幾乎就不能成立。線條必須有足夠的張力,一筆下去,要力能扛鼎,才能支撐住整幅畫。”

山東畫家李仲源簡介(著名畫家李學明)19

李學明系列作品丨《鷗鹭忘機》

作為與八大山人同時代、相同身世和際遇的畫家,石濤對這種簡練的體悟則概括為“一畫”。他說,“一畫也,無極也,天地之道也。”“一畫論”是石濤繪畫理論的出發點, 也是其藝術哲學的核心。這“一畫”是每個畫家都要面臨的一道坎,雖已近“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但李學明仍在錘煉這“一畫”。在李學明的理解中,石濤提出的這“一畫”内涵非常豐富,其中包含了畫家的人品、學問、性格、書法、修養,甚至還有石濤骨子裡的那種倔強。“專一、恒久、虔誠、脫俗,畫家具備了這四點,這‘一畫’就能氣象萬千。如果不具備這四點,缺乏哪一點,畫格、品格、氣象就都不夠,這‘一畫’就蒼白無力。”中國畫追求的就是一個“妙”字。而石濤的這“一畫”,看似簡單的一條線,卻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蘇東坡是李學明最欣賞的古人之一,這些年他讀東坡、畫東坡、寫東坡,于其詩詞書畫緻力尤深。蘇東坡彌留之際,寫下了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别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首句和末句看似重複,實則意蘊完全不同。在李學明看來,能讀懂蘇東坡的這首詩,自然就能理解石濤的“一畫”。“畫家一生追求的是這‘一畫’,又不是這‘一畫’,這‘一畫’既是技又是道。正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愛濟南 記者:湯啟衛 視頻:王常勝)

本文來自【濟南日報-愛濟南】,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