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青銅浮雕畫:展開雙翅的伊西斯女神,藏于盧浮宮
編者的話:借助于各種方法升入高空,并在空中翺翔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在古代神話故事裡,總能見到長着翅膀的神仙及各路天兵天将仰仗神器穿梭于藍天的描述。光是中國傳說中,就有《山海經》記載的奇肱國,這個國家的人隻有一隻胳膊,卻有三隻眼睛,出門遠行乘坐風車。
新近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引進推出的《人類飛翔史》通過1700餘幅圖片再現了飛翔史,書中文獻大部分收集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來自于戰争博物館和戰鬥機飛行員,航空史五個重要階段躍然紙上:無動力飛行器階段、有動力飛行器的試驗階段(1843-1900)、活塞式發動機及裝備此類發動機的飛行器階段(1900-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階段、大範圍使用航空器的早期階段(20世紀30年代)。
首次搭載乘員的飛行:1908年萊昂·德拉格朗熱在宜西試飛時,搭載亨利·法爾曼飛行
本書作者之一、夏爾·多爾菲斯是法國具有豐富駕駛熱氣球和飛艇經驗的飛行員,他與人合作創建法國航空博物館,并任館長,他花費30年收藏有關人類航空史的版畫、書籍及文獻。另一作者亨利·布歇1914年加入法國空軍,後晉升為上尉,多次駕駛偵察機執行空中任務,曾是法國航空公司副總裁、《航空》雜志主編。整理部分書摘以飨讀者:
龐頓·達梅古爾設計的蒸汽驅動直升機
最早對飛鳥進行科學研究,并模仿飛鳥制作機械飛行器的,正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家達·芬奇。關于飛行方面的研究,他留下許多研究手稿和草圖,米蘭安布羅圖書館、法蘭西學會、溫莎城堡、尚蒂伊城堡及大英博物館都藏有達·芬奇的手稿和草圖。達·芬奇把自己的觀察體會、想法及發明都用墨水繪在紙上,他的草圖有時畫得極為剛勁。他的筆記是用左手對着鏡子寫下的,行文用的是古意大利語,很難讀得懂。在戈維、裡克特、拉韋松-莫利安以及薩巴克尼科夫等學者的不懈努力下,達·芬奇的手稿得以翻譯并發表出來。
在這些手稿當中,有他在直接觀察飛鳥的飛行和滑翔後所做的描述,有會飛的脊椎動物解剖圖,有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還有許多能讓人飛起來的機器草圖,比如可振動的翅膀,是模仿翼手目動物或飛鳥翅膀設計的,他并未盲目地模仿大自然,而是重新設計了機械結構。
在發動機問世之前,飛行器的驅動方案
在這些草圖裡我們可以看到,達·芬奇這位偉大的天才善于利用各種機械控制裝置,比如雙螺旋軸、換向輪、平衡杆等,他所設計的草圖都是可以用現有的材料制作出來的,如木頭、蘆葦、金屬、紡織物和繩索等。
他設計了這些大型裝置或飛行器款式是我們确信無疑的,但除此之外,他為自己所寫的筆記讓人很難理解,不知在制作這些裝置時,他究竟實施到哪一步了。有些飛行器裝備着翅膀,實驗者俯卧在飛行器上,手腳與翅膀相連;另外一些飛行器像是一艘劃艇,艇兩側配上翅膀,由傳動裝置驅動,并由操縱杆控制,或者在劃艇上立一支柱,将撲翼裝在立柱上,駕駛員可以随意坐在劃艇上,雙腳踏在卡箍上來控制。
有兩幅草圖顯得格外重要。第一幅草圖畫的是一架直升機,直升機配一隻巨大的連動式螺旋槳,由一人轉動絞盤驅動。筆記的文字描述也寫得很清楚,這是最早記錄主動性螺旋槳設計的文字。達·芬奇還明确指出,他成功地放飛了小型直升機,這類直升機是用彈簧來驅動的。
另一幅草圖畫的是一頂降落傘,形狀像金字塔。這個設計也有文字解釋,文字描述得很清楚,解釋了降落傘的運行原理和制作方法。
16世紀波斯袖珍藝術品:波斯國王乘仙鶴擡的轎子飛上天空
16世紀至18世紀,在法國及其他國家文學當中,湧現出一大批描繪空中旅行的小說。空中旅行在地球與其他星球,或在某一地區與另一神奇國度之間架起橋梁。這類小說往往都帶版畫插圖,有意思的是,雖然風筝在中國已是家喻戶曉,但在16世紀的法國,風筝卻很少有人知道。下面來看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1581年,弗朗索瓦·德·貝勒-弗雷斯特在巴黎發表了小說《十個奇妙的故事》,其中有一個篇幅很長的故事,配着一幅插圖,這幅插圖再現了1579年2月18日下午出現在巴黎上空的場景——一條巨大的飛龍。公衆和賢士們認為這是魔鬼的化身,它的出現預示着瘟疫即将在巴黎肆虐,民衆很快就要遭殃,但貝勒-弗雷斯特卻得出如下結論:
“我認為這是另外一種東西,因為龍的表皮很像出自于某家絲綢店,不知哪位匠人把它做成飛龍的形狀,然後從一座高塔上放飛,讓它随風飄動。制作飛龍的匠人用細繩拉着它,其實是為了吓唬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市民……”
亨森的飛機,據 1843《畫報》所刊載的插圖繪制
1639年,德馬雷在巴黎發表了小說《阿麗亞娜》,著名畫家亞伯拉罕·博斯為小說繪制了插圖。小說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囚犯梅蘭特用床單做成一頂降落傘,成功地從監獄裡逃了出去。那時候,确實出現過用這一方法從監獄裡逃脫的案例。
赫裡福德主教弗朗西斯·戈德溫撰寫了小說《月中人》,此書自1651年起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小說主人公是一個西班牙人,名叫多明哥·岡薩雷斯,他借助一架由十隻天鵝牽引的機器,在聖赫勒拿島首次飛行。後來他駕駛這架飛行器飛到了月球上,最終從中國返回故土。
1784年“第戎科學院号”熱氣球進行升空試驗,飛船配槳葉和舵
薩缪爾·布蘭特在《卡克羅加利尼亞之旅》中也描述了類似的飛行器,隻不過機器是由公雞牽引的。這部小說發表于1727年,講述的是從牙買加飛往神奇國度的故事。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在《月亮帝國的可笑故事》和《太陽帝國的可笑故事》中描述了飛往高空的不同方式:早晨初升的太陽能把露水瓶吸引過去,人隻要把露水瓶綁在腰帶上,就能被太陽吸入高空;月亮對牛骨髓有吸引力;把磁鐵抛向高空,就能把鐵椅子吸到空中去;多面體水晶球裡空氣稀薄,可讓太陽作用于水晶球;給籠子配上“火箭”,“火箭”點燃後就可以把籠子送上天空。
1850年在巴黎戰神廣場,飛行員普瓦特萬騎着馬升空表演
羅伯特·帕托克在1763年發表了法語版《彼得·威爾金斯的冒險生涯》,這部小說把我們帶到格勒姆人和格裡斯人的國度,那裡的人不論男女都長着翅膀。作者之所以選用威爾金斯這個姓氏,是因為切斯特主教就姓威爾金斯,這位主教在約一個世紀之前曾研究過利用飛行器到其他星球旅行的問題。
在熱氣球發明之前出版的最後一部有關航空的小說是《飛人在南方的發現》。小說描繪了一種全新的飛行器,它由一對翅膀和一把陽傘組成,這把陽傘并不是降落傘,而是一隻彈簧翼,具有雙向開合功能,書中多幅插圖再現了作者的描述。
編輯:許旸
圖片:出版方供圖
*摘編自《人類飛翔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