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

汽車 更新时间:2024-11-14 12:19:48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1)

  今年春節,為廣東點題:紮實推進廣東高質量發展。1月28日,廣東召開新春第一會,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描繪奮進藍圖。

  南都推出“制造業當家·青春派”系列融媒報道,描繪基層一線青年建設者們隻争朝夕、迅速行動,以奮鬥姿态搶時間、搶機遇,一刻不耽誤埋頭苦幹的青春姿态。

  今年是張曉敏的第5個春運——她是廣州動車段廣州南動車運用所的一名技術員。

  原本畢業是去造飛機的。2015年本科畢業,張曉敏進入中航工業集團的惠陽航空螺旋槳有限責任公司,從事設計研發和工藝流程編制等工作。後來她去讀了研,再次站上職業選擇的路口。

  偶然看到電視上介紹高鐵,張曉敏動了心,這次她想去跟動車打交道。恰逢廣鐵集團擴招,張曉敏投了簡曆,誤打誤撞地進了。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2)

  廣州南動車運用所技術員張曉敏。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3)

  張曉敏對動車車頭位置進行檢修。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4)

  剛入行時,張曉敏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在動車頂部檢修受電弓。

  廣州南動車運用所,華南地區最大的動車檢修所,每一列即将出發的動車,都要經過這裡技術人員的檢查、測試、維修和養護。在這裡,一路平安更有千鈞之重。

  一列列動車在這裡安全出發。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然後飛向世界。

  夜裡7點到清晨8點,人均3台車,經常累得擡不起胳膊

  2023年的春運,1月7日開始,2月15日結束。今年不同往年,40天的一場硬仗,張曉敏和同事打得辛苦。好在這個春運目前一切順利。

  走在廣州動車段的大院裡,難得的休息空檔,身邊擦身而過的人步履匆匆。和張曉敏一樣,身着同樣的深藍工裝,他們同樣來自廣州動車段——在遠離廣州中心城區的番禺沙灣鎮,駐紮着6千多名與動車朝夕相伴的人。

  路過的擺渡車師傅,招呼張曉敏上去。車子繞過身旁的鐵軌,不遠處的一列動車,恰巧準備出發。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5)

  廣州南動車運用所。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6)

  動車檢修車間内部。

  回到動車運用所。樓上是張曉敏的工位,樓下是待發的動車。一次最多能停20列,伴随着風機運轉時的巨大轟鳴。

  這些年樓上樓下處久了。轟鳴,張曉敏聽習慣了,倒也不覺得吵。那些灰白色的沉默長龍,平滑的流線和耀眼的頭燈,她剛來所裡的時候,也覺得很美。

  “我是内蒙人,從小在北方讀書。當時就兩個目标:一個,我要去鐵路,第二個,我要去南方。”

  2018年8月,張曉敏正式進入廣州南動車運用所,在長達一年的見習期後,2019年正式轉正。“轉正之後,都要在一線班組鍛煉的。班組是幹什麼?班組就是修車。”

  修車,分車頂、車底、車内三個部分,張曉敏被分到了車頂上的崗位。戴上安全帽,沿着動車壁,鐵質台階得爬26個。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7)

  位于動車頂部的受電弓裝置。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8)

  剛入行時,張曉敏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在動車頂部檢修受電弓。

  人在車頂上,最主要是檢查受電弓的情況。動車組運行需要用電,由車頂的受電弓升上接收網取電,專業的名字就是“受電”。

  “受電弓升起來,真夠不着。我一米六,它得兩米。”悶熱的9月,浸透的工裝,沿着車壁爬高爬低,有師傅盯着,張曉敏就覺得心定。從夜裡7點到清晨8點,人均3台車,胳膊都擡不起來的時候,師傅就定她的心。

  “帶我入門的師傅是常叔。”全國勞動模範常金明——他是廣州局集團公司第一代動車組機械師。師傅跟她約法三章:不怕髒不怕累,不怕上夜班,所有故障親手處理。在一群男同事裡,她就從擰螺絲、打标記開始學;從測數據、查故障開始練;從查資料、攻難關開始訓。

  也不是沒打過退堂鼓,猶豫了,就跑去跟師傅聊。聊完了,舒服了,就又回到車間,問東問西,不知道累。車間漸漸習慣了有這樣一個小姑娘的存在。

  日子過得很快,直到張曉敏獨立上崗,站上車頂的那天。

  穿好工裝,帶上安全帽,等自己檢修結束,這輛車就要正式上路了。

  那天張曉敏反複叫了好多次工長。可以了嗎?真的沒問題了嗎?要不要再确認一下?

  那段日子一晃,過去4年了。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9)

  在廣州南站完成送客任務的列車,将從這裡進入檢修車間。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10)

  在動車檢修車間,完成檢修的車組準備出發。

  廣州動車段第一位女診斷工程師,唯一女選手技術比武獲第三

  “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同事們為她寫了報道,這句話給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

  “現在想想,其實真的很平常啊。”她朝着飯堂走。

  辦公樓的走廊一眼望不到頭。整層的走廊有400多米,分布着跟動車檢修相關的各個部門。辦公室裡,一眼望過去也全都是男同事。“全辦公室隻有兩個女生,如果說真正做技術的,那隻有我一個。”

  放在整個廣州動車段,全段6800多人,女員工不到200人。幾年前所裡選拔診斷工程師,張曉敏報名參加了,然後成為廣州動車段的第一位女診斷工程師。參加單位的技術比武斬獲第三,但也是參賽唯一的一個女選手。

  這份工作,髒一點,糙一點,張曉敏覺得不算什麼大問題。問題是有些螺絲,确實是擰不動,有些閘片,确實是扛不起來。“我在體力上比不過男同事,但有一點,我愛跟自己較勁。上車去查到的故障,就是想着怎麼拿下它。”

  幫乘客在車廂衛生間找戒指,激發出她的研發幹勁

  一次值夜班,張曉敏突然接到了調度的通知,說有旅客的戒指掉進了馬桶。她和同事急忙趕去現場進行處理。兩人在車廂衛生間裡查看後,戒指已經被吸入污水箱,隻能使用吸污車進行吸污,再從污水中進行查找。

  吸污車完成吸污作業後,張曉敏和同事帶上口罩,拿起夾子就爬上吸污車,将儲污罐封蓋打開。因罐子内外氣壓差,“砰”的一聲,污物“炸”了出來,絮狀物濺到兩人的褲子和鞋上。這個時候,張曉敏想到了“蛋花湯”。

  “看來這陣子咱們都喝不了蛋花湯了。”終于找到了戒指,張曉敏笑着對同事調侃。但這不隻是個玩笑——春運客流大,馬桶堵塞幾率也會變大,肯定會影響旅客乘車體驗感,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裝置,對堅硬異物有效阻擋,這樣車上就能幫旅客解決問題。

  後來的張曉敏,常常一個人在高鐵廁所裡實驗。2個月後,經過500餘次密封性、疲勞性測試,張曉敏和同事最終使用3D打印制作出第一批“動車組真空集便防堵截留裝置”。

  2020年12月,張曉敏通過選拔正式成為一名技術員,工作重心一線檢修專項技術研發。“當上技術員以後,更多時候會想,如何把檢修技術再往上提升?如何把動車組故障降到最低,或者如何去預防它。”

  後來的研究項目,大都和旅客體驗有關。廁所堵了怎麼辦,電茶壺不出水怎麼辦,電磁閥更換頻率高怎麼辦?張曉敏就帶着團隊去琢磨,去優化。“說起來,都是小事,就是想讓旅客在旅途中更舒服一點。”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11)

  張曉敏進入車廂進行檢修工作。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12)

  張曉敏介紹團隊研發的水增壓單元項目。

  “其實我以前是一個飄忽不定的人,幾乎一直都在飄着,做過各種嘗試,也常常覺得迷茫。但坦白說,這些年我越來越笃定了,我選了這個崗位,他給了我價值感,讓我一點點踏實了。”

  能為旅客做點小事,這讓一個飄忽不定的年輕人安定下來了。

  一個年輕的團隊,投入一個年輕的事業

  在這裡安定下來的,不止張曉敏一個年輕人,而是一群年輕人。

  廣州動車段,2009年成立,全段6800多人,平均年齡26-27歲。“他們的創新思維是非常活躍的,動手能力又很強。”跟着一群比自己更年輕的同事做項目,張曉敏常常調侃,覺得自己都老了。

  這是一個年輕的團隊,投入一個年輕的事業。

  靠着這些青年力量,如今的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裡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運營動車組最多、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伴随着一大批高鐵建成開通,中國高鐵網正在從“四縱四橫”擴展到“八縱八橫”。在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廣汕汕、廣湛、深江、珠肇高鐵加速推進,廣東鐵路投資超過全國的七分之一,“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在加成形。

  每次出門回到單位,張曉敏總會看到門口的幾個大字,“為中國夢提速”。一列列動車在這裡出發,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然後飛向世界。

  “這還真不是一句虛話,對于我們而言,就是一個又一個螺絲擰出來的。”如今遇到難題,她還是愛較勁,接到一個新研發任務的時候,總想着隻要跟它較勁,就一定能幹完。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13)

  張曉敏笑稱,遇到業務上的難題,她還是愛較勁。

  當年那個一心要去南方的女孩,跟自己較勁的性子,倒是一直也沒被磨平。

  至于感情?如今和這些沉默的鋼鐵之軀,很難再說有什麼劇烈的感情。

  隻是偶爾的休息日,逛街,散步,在城市邊緣,看到一列動車飛馳而過,張曉敏會停幾秒。“沒準兒,這車就是我修的。”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董曉妍鐘麗婷

  記錄80後女維修師傅真實生活(會造飛機還會修動車)(14)

  “制造業當家·青春派”專題報道

  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執行策劃:田霜月

  統籌:陳實

  執行統籌:汪建華 方軍 董曉妍

  專題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董曉妍 李芷琪 劉嘉琳 李思萌 董淑雲

  視頻剪輯:段奇

  專題編輯:周全 董曉妍 易福紅 黃亞岚 李思萌 李斌 徐呈旭 江英 柴華 史明磊 朱林 楊存海

  美術設計:李毅然 何欣 林泳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