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蘭生幽谷君子之風

蘭生幽谷君子之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9:21:32

  百家姓,蘭。

  蘭的本義是蘭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樣貌清秀,香氣襲人,聞之觀之,賞心悅目。

  以蘭為姓,自然而然地承載了蘭的品性,馨香、高潔、清雅,如歌一般。

  蘭生幽谷君子之風(空谷抱幽踏香來)(1)

  (宋)趙孟堅作《墨蘭圖》卷

  燕姞夢蘭誕下始祖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當蘭緩緩踏詩而來的時候,料峭的春風就被吹醒了。

  蘭,很早就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她那茂密而有序的葉子非常耐看,自莖部簇生,仰俯自如,終年常綠,還會開出素而不豔的小花。蘭多生于幽谷澤畔,古人喜歡将她種在庭院内或栅欄邊,“蘭”字最早便是由“艸”加“闌”的“蘭”。“艸”音cǎo,義也同“草”;“闌”的本義為門前的栅欄;艸、闌兩範式疊加,就成為“蘭”之範式。真乃門遮之香草、香可萦門也。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亦作如是解釋:“蘭,香艸也。從艸、闌聲。”後因方便書寫等原因,“蘭”簡化成為“蘭”。

  乘着微風,簡簡單單的蘭超凡脫俗。她最吸引人的,當然是她的香,自然、純粹、清冽,無論人前人後,始終香氣如一,令人心馳神往。蘭也被譽為國香。唐代書法家顔真卿以詩曰:“粲粲門子,菲菲國香。”北宋文學家黃庭堅著文稱:“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甚至,佩戴着蘭,都能引人注目。早在大約公元前649年,一個叫燕姞的女子,就有過這樣的運氣。那天,她夢見自己的祖先贈予自己一株蘭草,同時囑咐道:“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媚在這兒,是喜愛的意思,魏晉時期軍事家、經學家、律學家杜預注釋:“媚,愛也。”佩戴一株蘭,别人還會像愛蘭一樣地愛着佩戴者呢,現代語言學家楊伯峻這樣說明:“服媚之者,佩而愛之也。”

  真的有因蘭而生出的喜愛嗎?醒來後的燕姞依“夢”而行,她采摘新鮮、飽滿的蘭草,精心制成裝飾品,插在發髻間、别在衣襟上、繞在手腕邊。芳步輕移之時,玉手巧擡之際,絲絲縷縷的蘭香也跟着輕盈舒展,多麼别緻啊。其時,作為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文公姬踕衆多小妾中的一個,燕姞平常是不被注意的。而擁有了蘭香之後,燕姞竟然真的驚豔到了鄭文公。不久,燕姞和鄭文公生下一子,燕姞禀告了夢蘭之事,鄭文公便為此子取名姬蘭,也被稱為公子蘭。

  這即是記載在編年體史書《左傳·宣公三年》裡的“燕姞夢蘭”,這個典故也是表示婦人懷孕得子的成語。美夢來臨的時候,一定要相信并流連,萬一就成真了呢?姬蘭更是争氣,讓“夢蘭”得到升華。公元前628年,姬蘭繼任鄭國國君之位,史稱鄭穆公。鄭穆公的子孫中有人以他的名“蘭”為姓氏,史稱蘭氏正宗,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蘭氏族人都尊奉鄭穆公姬蘭為蘭姓得姓始祖。

  若隐若現的蘭之清香,幽幽靜靜的輕蕩遊離。蘭姓,就是香。

  幽蘭異質千年流芳

  人和植物之間的緣分,真是奇妙的。

  因為蘭,世間也多了“吐氣若蘭”一詞。美好的氣息就像蘭香一樣呢,用“吐氣若蘭”來形容美女的呼吸和文辭華美,真是太恰當不過了。人們也用蘭來稱頌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周易·系辭上》所說:“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臭同“嗅”,表示氣味。彼此貼心貼意、相互理解的話,就是“蘭言”啊。由“蘭言”,還引申出意氣相投的朋友“蘭交”、優美的文辭“蘭章”、結拜忠義兄弟時互相交換的譜帖“蘭譜”、檔案典籍收藏府庫“蘭台”等,都深含蘭之醇味。

  蘭的蕙心芳質,來自心靈深處,低調、純淨、豐盈。“我愛幽蘭異衆芳,不将顔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明代薛綱《題徐明德墨蘭》)。除了卓越的芬芳,蘭傳遞的還有不落凡塵的清雅和高潔,代表一種獨特氣質。

  

  (明)文徵明作《三友圖》卷

  鄭穆公姬蘭是具有這種氣質的。

  當年,鄭文公因為太子姬華叛亂,将姬華和參與叛亂的兒子都殺了,并将另外幾個年幼一些的兒子全部驅離鄭國。姬蘭逃到了晉國,由于他聰慧、多才、恭謹,受到晉文公的喜愛,被封為大夫。公元前630年,晉文公起兵讨伐鄭國,想讓姬蘭帶路。姬蘭說:“臣聞君子雖在他鄉,不可忘記父母之國。今日主公伐鄭,臣不敢同往。”意思是說,雖然你有恩于我,但是你帶人去打我的母國,我是不會陪你一起去的。而晉文公也很有胸懷,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誇他不忘宗國,更喜歡他了。此事傳開以後,姬蘭受到了鄭國臣民的愛戴。

  這次伐鄭,以鄭國求和而告終,晉文公讓鄭文公答應立姬蘭為太子之後,便撤了兵。

  鄭穆公成為鄭國第九位君主,在位二十二年之間,正是晉、楚争霸中原的曆史階段,雖然晉文公對他有大恩,但他并沒有完全依附晉國,而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在晉國和楚國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他先後與楚國和晉國結盟,使得鄭國免遭滅國之險,此後還延續了200餘年。作為蘭姓始祖,姬蘭将蘭的獨立、自主、自愛的秉性發揮出了高度。

  明代學者蘭茂(1397—1476年)也是蘭之氣質的擁有者。

  蘭茂字廷秀,号止庵,祖籍河南洛陽,其父輩約在1388年被征入滇,落籍于雲南省嵩明縣楊林鎮。蘭茂生性聰穎,勤奮好學,對世事有着獨到的見解。自1417年二十歲起,蘭茂就“恥于利祿,自匾其軒為‘止庵’,遂不出”,隐居在楊林,這也是他号“止庵”的原因,當時蘭茂母親身體欠佳,蘭茂便立志學醫。

  蘭茂的母親一直愛養蘭,從小耳濡目染的蘭茂早已是蘭的知音,蘭也是蘭茂最早入手學習和使用的藥草。蘭茂将蘭全草入藥,或煮或煎,作化濕、辟濁、醒脾、發散之用。氣味芳香、性味辛平的蘭确實是療疾的好手。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說她“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祥。”将她列為上品,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可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蘭尤其擅長治療口中有甜膩之感的脾瘅。脾瘅是過食肥甘油膩、以口中發甜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中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黃帝内經》也針對脾瘅,提出過“治之以蘭,除陳氣也”的觀點。脾瘅還往往有可能發展為相當于現代所說的糖尿病,即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等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病症。故蘭草對于防治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

  蘭生幽谷君子之風(空谷抱幽踏香來)(3)

  清乾隆抄本《滇南本草圖說》内頁

  沐着蘭香,蘭茂“遍訪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一邊學習、采藥、覓方、行醫、實踐,一邊編著醫藥學著作。從1417年至1436年,他用了近20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地方性本草專著《滇南本草》。《滇南本草》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早了約150年,被曆代雲南人奉為“滇中至寶”,其中很大一部分藥物被今人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雲南地方藥品标準》,還有很多受到國外醫學界推崇。蘭茂因此被稱為“南滇醫聖”“小聖”。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寫萬千蘭章,蘭茂做到了。

  多彩“蘭學”承襲不斷

  從《滇南本草》開始,“沖淡簡遠,心氣如蘭”的蘭茂,與蘭共香。

  大約1436年至1449年,蘭茂在楊林設堂講學,主要傳授他的聲律學著作《聲律發蒙》《韻略易通》等。據《雲南鄉賢事略》稱:“四方學者至楊林從茂學。”“雲南第一所書院”——碧瀾書院也因為蘭茂而誕生在楊林。

  《聲律發蒙》是雲南第一部聲律啟蒙讀物,是當時滇中童生讀書識字的啟蒙教科書,通俗易懂,音律铿锵,“詞采骀宕,裁對工穩,村塾啟蒙,幾乎人手一編”。《韻略易通》成書于1442年,共收字8328字,為漢語語音系統研究和發展開創了新的方向。蘭茂以宣傳傳統的漢文化為主,吸取少數民族的精華,統一了全國漢語發音,對韻律學聲母、韻母進行了化繁為簡的整理和書寫,還自創一首《早梅詩》概括了20個聲母:“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并加按語:“東即端,風即非,破即傍,早即精,梅即明,向即曉,暖即泥,一即影,枝即照,開即溪,冰即幫,雪即心,無即微,人即日,春即穿,天即透,上即審,見、從、來仍用原字。”詩詞明白如話,言言珠玑,句句琳琅。《韻略易通》是現代普通話的權輿。

  蘭茂的音韻學,被人們稱為“蘭音”。蘭音如歌,在歲月深處靜靜綻放。

  蘭茂寫作範圍很廣,有以《止庵吟稿》和《玄壺集》為代表的詩詞,或寫景狀物,或闡述哲理,或抒情言志,或評古論今;有1454年寫成的南曲劇本《性天風月通玄記》,借道人修行悟道的故事,反映雲南之山川風物,表達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從1461年、64歲開始,蘭茂又用三年時間寫了一部百回小說《西遊記》,這是中國第一部根據唐僧取經事由而創作的小說,其取材也是蘭茂經年的積累:一是他在著述《滇南本草》過程中,經常深入少數民族邊疆部落采藥問醫,尋訪到《唐僧取經》古夷(彜)文本,二是他少年時常聽長輩講述的祖籍為河南洛陽缑山的陳祎(即唐三藏玄奘)出家為僧取經的故事。

  蘭茂的《西遊記》與後來的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約1500—1583年)的《西遊記》不同。蘭茂不是從孫悟空出世寫起,而是從唐僧一行人已到西天取得經書踏上返程開始寫起。途中,徒弟們和防衛護身的武器不是大衆熟知的孫悟空、金箍棒、豬八戒、釘耙、沙僧、禅杖,而是由佛祖選派的僧人、居士等。徒弟們一路随行護經、保護唐僧,終于平安返回東土。蘭茂借《西遊記》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并精解生病之因,傳播修身養性的知識,教人們懂得真正的養生之道。他的忠告是:生病要用藥治,防病卻要從修心做起。

  蘭生幽谷君子之風(空谷抱幽踏香來)(4)

  蘭茂像

  不過,蘭茂的《西遊記》在當時并沒有引起重視,至他逝世後約四百年,約清代嘉慶年間才有刻本傳世。而此時吳承恩的《西遊記》已經行世久遠、廣為流傳,于是刻書者便在蘭茂的《西遊記》前加了一個“續”字。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蘭茂的《西遊記》,書名就成了《續西遊記》。

  “續”,或不“續”,書就在那裡;聞,或不聞,香總是如故。蘭茂身後,人們對他的音韻學、醫藥學和詩歌等方面的研究蔚然成風,“蘭茂之學”被稱為“蘭學”。

  蘭學,和着“夢蘭”之奇異、姬蘭之期盼,凝在蘭的清新中。(責編:沈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