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特斯聯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渝與B.I.G建築事務所創始人Bjarke Ingels在全球最大科技峰會Web Summit上就全球城市智能化的全新樣式與标準進行了一場特别的線上對話。作為城市智能化領域的先鋒和城市設計領域的鬼才,艾渝同Bjarke分别從城市科技及建築藝術的角度讨論了下一代城市的全新标準并對城市智能化的未來進行了再定義。
12月2日艾渝和Bjarke在Web Summit讨論城市智能化未來
未來,以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為代表的下一代智能城市将是城市科技、建築藝術、人文情懷的縱深交互。城市不再是一座座僅具有單一物理觸感的建築疊加,依托全新一代ICT技術的底層架構,智能城市将是具有自我叠代、自主升級能力的智能城市生命體。
以下為對話實錄的精華:
1、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建成後将帶給人們哪些不同于與以往的東西?
艾渝:作為城市智能化發展的高階形态,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的核心發展目标是通過技術來保障城市中的每個人在可負擔的範圍内,都有平等的機會享受最佳城市體驗。在過去,普通人想獲得“予取予求”的城市體驗,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智能城市發展的初級階段,貼心和定制化的服務可能隻局限在少數的場景以及少數高端人群當中。現在,通過AI CITY的落地,我們期望用技術去彌合場景銜接不順暢和機會與資源錯配帶來的不平等,最終為每個人提供同樣優質的城市服務。體驗提升 機會均等是我們對AI CITY不同于以往的期待。
AI CITY的城市體驗提升首先體現在對每天至少8小時的城市公共生活的改造。在AI CITY架構中,依托于大量的傳感器和其他物聯網設備,整個城市的數字化程度達到了90%,城市會實時地産生和收集各種數據。以環境監測和治理為例,AI CITY可以收集城市不同區域的溫度、雨量、濕度、污染程度等信息,并将所有信息集中分析,優化解決方案,為城市污染治理提供及時的決策輔助。之于個人,AI CITY将使得身處其中的人們與城市形成更好的互動,推動城市空間環境自我調節以使人們獲得更好的體驗。
AI CITY将通過對個體的識别,以一次登錄,多點識别的方式為每個城市居民提供千人千面的城市服務。在AI CITY,由于技術的升級,整個城市的資源和服務體系将處于統一調度實時反饋的狀态,每一個人都是VIP,每一個人都會被貼心地照料到。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即便你第一次來到AI CITY,城市的各項基礎通行設備會在你靠近時提供無感通行,在咖啡廳,機器人會為你端來溫度和口味合适的咖啡,在餐廳,不同國籍和區域的客人會看到不同的菜單推薦,而所有的基礎服務都将通過一個基于AIoT技術的統一城市平台發出,為每個人輸出無差别的優質城市體驗。我們期待,AI CITY将是一個極具可塑性的,服務于每個人的“變形金剛”。
2、為什麼選擇在今年發布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下一代城市“AI CITY”的核心架構是怎樣的?
艾渝:過去20年,ICT技術的叠代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技術對于人類生活的改變。我們經曆了互聯網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變,而站在5G、IoT和大數據等全新一代ICT技術架構升級的今天,完整的城市智能化方案讓城市孕育出全新的智能生命體,讓城市進化如同一部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的升級改變。同時,建立在底層技術成熟基礎上的智能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也更具普适性和實操性。特斯聯自身通過近9000個智慧場景解決方案的規劃和實施,沉澱了大量的資源和經驗,這也讓我們在2020年推進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顯得更加得心應手。
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的核心架構由城市實體和硬件、城市軟件、以及城市生态三部分構成。其中“城市實體和硬件”指的是城市本身以及城市中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及智能設備;“軟件”主要指的是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可以類比為城市級别的OS系統,它可以連接城市中的各種軟硬件,成為城市的基礎底座;第三是城市生态,可以聯想為城市級的“App Store”,包括智能停車、智慧能源、自動駕駛、智慧零售等一系列垂直解決方案都是根植在這個生态中的各種“應用”。而所有這一切融合在一起,就是我們定義的AI CITY,它仿佛一個巨量的、城市級别的智能手機或者智能汽車,通過内部三大核心架構之間彼此精密配合,環環相扣,為全體居民呈現出非同與以往的城市體驗。AI CITY是為數字化而生,為未來而生的,我們希望通過AI CITY向人們傳達全新的生活方式。
3、AI CITY被認為是全新一代的智能城市,它究竟“新”在哪裡?
艾渝:無論是底層架構還是運營機制乃至終端硬件,AI CITY都具有創新性甚至超前性,其中100%機器人友好社區和城市遠程升級OTA(Over The Air)是我認為的兩大亮點。首先,整個AI CITY将是100%的機器人友好社區,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器人将會在城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當我們在設計AI CITY的時候,建立并規範了機器人标準,使其與整個城市相融合:多兵種機器人可以在AI CITY中自由穿行,并通過自身所攜帶的傳感器收集多維城市信息并反饋,同時,AI CITY還通過機器人平台的架設促進了機器人在園區内實現自動駕駛。這一設計是特斯聯的獨創和首發,與當前世界上所有既有的建成社區都截然不同。同時,當我們在設計AI CITY的時候,我們采用了OTA遠程升級的技術架構,這使得整個AI CITY具有了生命力,是一種全新的物種。
OTA使得智能城市可以實現實時自我更新和叠代。城市自身通過不斷的數據收集、分析和反饋,進行自我學習,不斷提升綜合性能以應對當前城市發展落後于實際生産生活需求的矛盾。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把特斯聯AI CITY比作一部智能手機的話,OTA就意味着城市能夠實現底層操作系統的叠代以及應用軟件的更新補漏。人們通常有這樣一個印象:一台iPhone或者特斯拉使用超過5年後,無論從功能還是形态都與之前的普通手機或汽車截然不同,通過遠程升級,成為了一台全新的智能設備。而城市OTA也與之相似:城市将自主收集數據,完成升級,并不斷從中自我學習,這使得AI CITY無論在城市結構還是建築設計乃至運營機制方面都與過去的城市完全不同。
4、AI CITY的設計靈感來自哪裡?體現了什麼樣的設計思維?
Bjarke Ingels:AI CITY是多種技術彼此融合的藝術品。而融合的最終結果是使人工智能城市由理念變為現實。以全世界首個AI CITY範本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雲谷”為例,我們正在将物理空間和理念空間融合,讓城市變得具有感知和主觀能動性。
我們作為建築領域的一份子,很榮幸能夠和特斯聯這樣在世界範圍内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一起合作。我們希望以參與AI CITY設計的形式參與到構建人類未來的偉大行動當中。我們嘗試打破建築的室内和室外之間的區隔。當整個城市變得敏銳和可感知的時候,城市将可以“傾聽”人們内心的需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城市可以感知有人來了,各種門禁會提前開門,這樣人們就不必再去找門禁卡來刷卡。在AI CITY,你将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城市能夠主動識别你,并且主動為你提供服務。最終,你将獲得更明顯地無縫銜接的城市體驗。
通過雲谷的建設,我們試圖将大自然元素重新帶回到都市當中,并使自然元素與人們的工作體驗融為一體。作為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的全球首個範本,我們在設計雲谷時,充分考慮重慶當地的地勢特色,構建了新的“山”和“谷”,其中在“谷”的部分,我們設計了特斯聯的辦公區,我們在那裡預留了很多空間和接口以促進進一步的功能拓展。在“谷”中我們規劃了機器人博物館和機器人公園,将包括機器人在内的所有自動駕駛設備視為一種“移動元素”使其融入城市的基礎架構中。因此,綠色生态和自由移動是我們一切創新的源泉。我們期望人們在AI CITY看到一個由AI增強并支持的非常自然和具有動感的城市。(一鳴)
來源: 中國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